2025718星期五 3:11am

嫪毐爲何令趙姬癡迷至深?司馬遷《史記》揭露背後關鍵原因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6-18

說到嫪毐和趙姬的故事,很多人可能第一反應是“哇,這也太離譜了吧”。嫪毐,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小人物,竟然能讓秦始皇的媽趙姬那麼死心塌地,甚至不惜冒着天大的風險跟他私通,還生了倆兒子。這事兒在歷史上可是出了名的醜聞,連司馬遷都在《史記》裏大書特書。那麼,嫪毐到底有啥本事,能把趙姬迷得神魂顛倒?司馬遷又是怎麼說的?

嫪毐是誰?一個“特別”的人物

嫪毐這人,乍一看沒啥了不起的出身。他是戰國末期秦國的一個普通人,最早是呂不韋手下的舍人。呂不韋是誰?那可是秦國的大佬,相國,權勢滔天,手眼通天。嫪毐能被呂不韋看上,肯定有他的過人之處。而這個“過人之處”,《史記》裏寫得明明白白——嫪毐是個“大陰人”。啥意思呢?簡單說,就是他的生殖器特別發達,在當時算是個“奇人”。

呂不韋爲啥要把嫪毐弄進宮裏?這得從他和趙姬的關係說起。趙姬是秦莊襄王的王后,秦始皇的親媽。秦莊襄王死得早,趙姬年紀輕輕就守了寡。呂不韋呢,跟趙姬早就有一腿,倆人私底下不清不楚好一陣子了。可隨着秦始皇長大,呂不韋開始慌了。他怕這事兒暴露,自己落個身敗名裂的下場。於是,他得找個辦法,既能讓趙姬滿意,又能讓自己脫身。嫪毐就這麼被選中了。

呂不韋把嫪毐僞裝成宦官,送進宮裏去伺候趙姬。別看嫪毐出身低,他靠着自己的“天賦”,很快就得到了趙姬的寵愛。趙姬對他那叫一個迷戀,不但跟他私通,還給他生了兩個兒子。這在當時可是犯了大忌,畢竟趙姬是太后,這種行爲完全是亂了綱常。可趙姬就是管不住自己,對嫪毐的依賴越來越深。

嫪毐能走到這一步,光靠生理上的特點肯定不夠。他還得有點手段,會哄人,能讓趙姬覺得離不開他。趙姬甚至不惜給他封侯,讓他當了長信侯,給了他封地和軍隊。這待遇,可不是隨便誰都能有的。嫪毐從一個舍人搖身一變成了權勢在握的大人物,全靠趙姬的抬舉。

趙姬爲啥那麼迷嫪毐?寂寞和慾望的結合

趙姬對嫪毐的癡迷,說白了,既有身體上的原因,也有心理上的需求。咱們先從她的處境說起。趙姬是秦莊襄王的王后,秦莊襄王死的時候,她還很年輕。守寡之後,她成了太后,地位是高,可日子卻不好過。深宮裏頭冷冷清清,沒人陪,沒人聊,生活空虛得要命。作爲一個有血有肉的女人,她自然有自己的情感需求和生理需求。

呂不韋一開始填補了這個空缺。趙姬跟呂不韋的私情,早在秦莊襄王活着的時候就有了。莊襄王死後,這倆人更是沒了顧忌。可呂不韋畢竟是個老狐狸,他知道這事兒長久不了。秦始皇一天天長大,眼睛可不瞎,耳朵也不聾,遲早會發現點啥。呂不韋爲了自保,推出了嫪毐這個“替身”。

嫪毐一進宮,趙姬立馬就被他吸引住了。爲啥?《史記》裏提到,嫪毐的“大陰人”身份是個關鍵。趙姬是個寡婦,長期壓抑自己的慾望,嫪毐的出現就像是給她打開了一扇新世界的大門。生理上的滿足,讓她對嫪毐產生了強烈的依賴。而且嫪毐年輕,模樣也不差,懂得怎麼討趙姬歡心。跟呂不韋比起來,嫪毐更像是趙姬的“專屬寵男”,能給她帶來新鮮感和刺激感。

除了身體上的吸引,趙姬在心理上也需要嫪毐。她一個寡婦,表面上風光無限,可實際上孤單得很。嫪毐的陪伴,讓她覺得有人關心,有人疼愛。這種情感上的慰藉,比單純的肉體關係更讓她沉迷。再加上趙姬本身性格就有點放縱,慾望一來,她根本管不住自己。

還有一點不能忽略,趙姬對權力的渴望也摻和在這段關係裏。她寵着嫪毐,不光是因爲喜歡他,還想通過他來鞏固自己的地位。嫪毐當了長信侯,手握兵權,成了趙姬的“代理人”。她可能是想着,萬一哪天秦始皇對她不利,她還能靠嫪毐撐腰。這種算計,讓她對嫪毐的依賴又多了一層。

司馬遷在《史記》裏怎麼說?

司馬遷在《史記》裏對嫪毐和趙姬的事兒沒藏着掖着,直接寫進了《呂不韋列傳》和《秦始皇本紀》。他老人家用筆挺實在,沒啥花裏胡哨的修飾,就是把事實擺出來,讓你自己去琢磨。

在《呂不韋列傳》裏,司馬遷寫道:“始皇帝益壯,太后淫不止。呂不韋恐覺禍及己,乃私求大陰人嫪毐以爲舍人,時縱倡樂,使毐以其陰關桐輪而行,令太后聞之,以啗太后。”這話啥意思呢?就是說秦始皇長大了,趙姬還是管不住自己的慾望。呂不韋怕事情敗露,就找了嫪毐這麼個“特殊人才”來頂包。還特意讓嫪毐表演了一出“桐輪戲”,用他的“大陰”推動木輪轉圈,展示自己的能耐。這事兒傳到趙姬耳朵裏,她一聽就動心了,立馬就把他弄進宮。

這段記載裏,司馬遷明明白白點出了嫪毐的“賣點”——他的生理天賦。趙姬對嫪毐的癡迷,很大程度上是從這兒開始的。司馬遷沒多加評論,但他把這事兒寫得這麼詳細,顯然是想告訴後人,這段私情有多離譜,多荒唐。

再看《秦始皇本紀》,司馬遷還提到:“始皇帝九年,有告嫪毐實非宦者,常與太后私亂,生子二人,皆匿之。與太后謀曰‘王即薨,以子爲後’。”這就更勁爆了。嫪毐和趙姬不光私通,還生了兩個兒子,藏起來不說,還密謀着等秦始皇死了,讓自己的兒子當王。這野心可不小,說明趙姬對嫪毐已經不是單純的迷戀了,倆人已經綁在一條船上,打算幹大事。

司馬遷的筆法很客觀,他沒直接罵趙姬和嫪毐,但字裏行間透着一種冷眼旁觀的意思。他把這些事兒記下來,既是還原歷史,也是給後人提個醒:慾望和權力攪在一起,遲早得出亂子。

這段私情怎麼毀了秦國的穩定?

嫪毐和趙姬的私情,最後不光毀了他們自己,還差點把秦國拖下水。嫪毐靠着趙姬的寵愛,得了權,得了勢,膽子也越來越大。到了秦始皇九年(公元前238年),他覺得自己翅膀硬了,竟然發動叛亂,想推翻秦始皇,自己當老大。

那時候秦始皇22歲,已經到了親政的年紀。嫪毐趁着秦始皇去雍城祭祀的機會,帶着自己的私兵動手。可惜,他高估了自己,也低估了秦始皇。叛亂沒多久就被平了,嫪毐被抓,處了個車裂的大刑,還被滅了三族。趙姬呢,雖然沒死,但也被軟禁在雍城,從此沒了自由。這事兒鬧得太大,整個秦國都震了一震。

嫪毐的叛亂暴露了宮廷裏頭的亂象。太后跟外人私通,還生私生子,這在當時是天大的醜聞。更別說嫪毐還敢造反,直接威脅到了秦始皇的統治。這事兒讓秦始皇徹底警覺起來,他開始收緊權力,把那些可能威脅到他的人一一收拾。呂不韋就是下一個倒黴的,幾年後被逼自殺,算是給嫪毐的事兒擦了尾。

從長遠看,嫪毐的叛亂反倒幫了秦始皇一把。他藉着這個機會,把權力抓得更緊,加速了秦國的中央集權。可以說,嫪毐和趙姬的私情雖然是個爛攤子,但也間接推動了秦始皇的霸業。不過對他們自己來說,這結局可真是慘得沒法看。

嫪毐爲啥能讓趙姬那麼癡迷?答案其實不復雜。生理上,嫪毐有他的“獨門絕技”,正好戳中了趙姬的軟肋;心理上,他填補了趙姬的空虛寂寞冷,讓她覺得有人疼有人愛。再加上趙姬對權力的野心,嫪毐就成了她離不開的人。可惜,這段關係從一開始就註定了悲劇。慾望過頭了,權力玩脫了,最後倆人都把自己搭進去了。

司馬遷在《史記》裏把這事兒寫得清清楚楚,既沒誇嫪毐,也沒捧趙姬,就是實打實地告訴你,這倆人是怎麼一步步把自己作死的。這段歷史看着熱鬧,但嚼起來挺苦澀。人性這東西,說複雜也複雜,說簡單也簡單。嫪毐和趙姬的故事,就是個活生生的例子,提醒咱們:管不住自己,遲早得出事兒。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