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言
2024年的美國大選,特朗普和哈里斯拼得你死我活,貿易戰和經濟問題成了選民最關心的焦點。
六年前,特朗普點燃中美貿易戰的導火索,想通過關稅和技術封鎖讓美國製造業重回巔峯,結果卻讓美國通脹高企,債務危機加劇。
美媒直言中國在這場博弈中站穩了腳跟,而馬斯克卻跳出來爲特朗普站臺,警告哈里斯當選會讓美國變成“社會主義國家”。
背景
2018年3月,特朗普政府宣佈對價值500億美元的中國商品加徵25%關稅,標誌着中美貿易戰正式開打。
美國的算盤很簡單:通過高關稅和技術限制,逼迫製造業迴流,削弱中國在全球供應鏈的地位,同時刺激本土經濟。
特朗普在白宮多次宣稱,這場貿易戰會讓美國重新成爲“世界工廠”。然而,六年後的2024年,現實卻給了美國當頭一棒。
製造業迴流的效果遠低於預期,美國的工業重鎮像底特律和匹茲堡,工廠依然空蕩,新增製造業就業僅佔總就業的0.5%。

與此同時,關稅推高了進口商品價格,美國的通脹率在2022年一度飆升至9.1%,創40年新高。美國經濟的另一大隱患是債務危機。2024年,美國聯邦債務突破35萬億美元,相當於GDP的120%。
貿易戰不僅沒帶來預期的資本回流,反而讓財政赤字雪上加霜。美聯儲爲了遏制通脹,從2022年起激進加息,聯邦基金利率一度達到5.5%。
高利率讓企業融資成本飆升,房地產市場低迷,紐約的寫字樓空置率達到20%。2024年9月,美聯儲迫於經濟壓力開始降息,但通脹依然頑固,核心CPI仍維持在3%以上。
貿易戰導致的對華貿易逆差不降反增,從2018年的4190億美元擴大到2023年的4500億美元。美國想“拉爆”中國的計劃落空,反而讓自己經濟陷入泥潭。
中國在這場貿易戰中展現了驚人的韌性。作爲全球第二大經濟體和第一製造業大國,中國通過擴大內需和多元化市場,穩住了經濟基本盤。

兵敗如山倒
2023年,中國GDP達到126萬億元人民幣,佔全球經濟的18%。儘管面臨美國的技術封鎖,中國在芯片、5G和新能源領域的自主研發取得突破。
華爲在2023年推出搭載自主麒麟芯片的Mate 60系列,打破了美國的技術壁壘。電動車行業也蓬勃發展,比亞迪2024年全球銷量突破300萬輛,超越特斯拉成爲行業龍頭。
中國的出口結構也在優化,高附加值產品佔比從2018年的25%上升到2023年的32%。這些數據讓《紐約時報》等美媒不得不承認,中國在貿易戰中站穩了腳跟,甚至被認爲是“贏家”。
《紐約時報》在2024年10月發表評論,批評特朗普和拜登的對華政策一敗塗地。文章指出,貿易戰、科技戰和金融戰未能阻止中國崛起,反而讓美國經濟付出沉重代價。
這篇文章被哈里斯競選團隊放大,用來攻擊特朗普的政策失誤。哈里斯在競選活動中多次提到,貿易戰讓美國農民失去了中國市場,2023年美國對華農產品出口額從2017年的240億美元降至150億美元。
俄亥俄州的玉米種植戶和威斯康星的奶農深受其害,庫存積壓,銀行貸款壓得他們喘不過氣。
哈里斯的團隊還發布數據,顯示貿易戰推高了美國消費者的生活成本,2024年家庭平均開支比2018年多了15%。

她承諾通過外交手段修復中美關係,降低關稅,穩定物價,爭取中產階級和工會成員的支持。
特朗普則針鋒相對,誓言當選後對華商品加徵60%關稅,取消中國的最惠國待遇。他在2024年10月的競選集會上重申,關稅是保護美國製造業的“利器”。
他的團隊發佈視頻,展示中國工廠的繁榮與美國“鐵鏽帶”的衰敗,試圖激起選民的危機感。然而,經濟學家普遍質疑高關稅的效果。
布魯金斯學會2024年的一份報告指出,60%關稅將使美國GDP損失1.5%,推高通脹率至5%以上。
特朗普的支持者認爲,高關稅能刺激本土生產,但反對者指出,美國製造業的空心化根深蒂固,短期內難以扭轉。
馬斯克在這場博弈中站在特朗普一邊,扮演了關鍵角色。2024年10月,他在X平臺上發文,警告哈里斯當選將通過移民合法化改變選民結構,讓美國變成“民主黨一黨獨大”的國家。
他甚至半開玩笑地說,如果特朗普輸了,他可能“得去火星避難”。馬斯克的立場與其商業利益緊密相連。
特斯拉在全球電動車市場面臨中國企業的激烈競爭,2024年第二季度,特斯拉全球市場份額從15%降至12%。
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能爲特斯拉提供保護屏障,削弱中國競爭對手。馬斯克還在10月5日的賓州集會上現身支持特朗普,呼籲選民投票“拯救美國經濟”。

他的言論引發熱議,X平臺上的評論區兩極分化,支持者稱他爲“創新先鋒”,批評者則認爲他只關心自己的財富。
馬斯克的警告並非空穴來風。民主黨在2024年提出多項移民改革方案,包括爲1100萬無證移民提供合法身份的路徑。
這讓共和黨支持者擔憂,移民政策可能改變搖擺州的選民結構。賓夕法尼亞、威斯康星和密歇根等州的選票在大選中至關重要,2024年民調顯示,特朗普和哈里斯在這些州的差距不到3%。
馬斯克的“社會主義”警告雖有誇張成分,但成功吸引了保守派選民的注意。他的SpaceX和特斯拉都依賴政府合同和政策支持,特朗普的貿易保護主義爲他提供了更大空間。
2024年,特斯拉獲得美國政府10億美元的電動車補貼,SpaceX則拿下NASA價值30億美元的登月合同。馬斯克的站臺,既是政治表態,也是商業算計。
哈里斯團隊則將貿易戰的經濟後果作爲主攻方向。2024年10月,她在密歇根州的一場工會集會中指出,特朗普的關稅政策讓鋼鐵和汽車行業損失了10萬個工作崗位。
她的團隊發佈報告,顯示貿易戰導致美國消費者每年多支出1300億美元。哈里斯承諾通過多邊談判降低關稅,恢復中國市場對美國農產品的需求。
她還提出投資5000億美元用於清潔能源和基礎設施,試圖重振美國經濟。哈里斯的溫和路線得到城市中產和少數族裔選民的支持,但在農村和工業區的吸引力有限。
2024年民調顯示,45%的選民認爲特朗普更擅長處理經濟問題,而支持哈里斯的僅爲40%。

貿易戰的後果在全球經濟中也有深遠影響。2024年,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全球GDP增長率因貿易摩擦下降0.8%。
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和RCEP擴大了與亞洲、非洲的貿易聯繫,2023年對東盟出口額達到6200億美元,同比增長10%。
美國則在供應鏈重組中陷入困境,2024年半導體短缺導致汽車產量下降15%。特朗普的高關稅政策還引發盟友不滿,歐盟和加拿大在2023年對美國商品實施報復性關稅,波及美國出口額300億美元。
貿易戰讓美國在全球經濟中的領導力受損,美元作爲儲備貨幣的地位也面臨挑戰。2024年,人民幣在全球貿易結算中的佔比升至3.5%,創歷史新高。
結語:
2024年11月5日,美國大選塵埃落定,特朗普以微弱優勢擊敗哈里斯,當選第47任總統。共和黨同時奪回參議院控制權,鞏固了政治優勢。
特朗普在佛羅里達的競選總部發表勝選演講,承諾讓美國製造業“重回巔峯”。哈里斯在華盛頓發表敗選演說,呼籲國民團結,繼續爲經濟復甦努力。
但在2025初,特朗普簽署行政令,對華商品加徵25%關稅,引發股市震動,道瓊斯指數單日下跌3%。美國消費者再次面臨新一輪物價上漲,進口電子產品和服裝價格平均上漲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