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5日,日本出了個大新聞,是啥呢?
是日本政府公佈了今年的“防衛白皮書”。這本小冊子可謂是“霸氣側漏”,不但指責我國和俄羅斯對日本有重大威脅,甚至又把臺灣拿出來說事兒,污衊我國在臺海的正常軍事訓練是在單方面改變臺灣的局勢。
不過,細看一下,就會從這本“白皮書”裏發現一些“有趣”的地方,那就是日本認爲我國如今在統一臺灣的方式上,已經拿出了既非“和統”,又非“武統”的第三種方式。

那麼,日本都已經滾出臺灣80年了,爲啥還對臺灣念念不忘?
其到底有何居心?
而在“白皮書”中提到的我國統一臺灣的新方式到底是啥?
這個方式是日本的憑空想象,還是確有其事呢?
老主子?
從1895年開始,日本盤踞在臺灣足有半個世紀,不但殺光了幾乎所有敢於反抗的義士,還將“皇民”思想灌輸給了足足兩代臺灣人。

在二戰期間,島內有幾十萬青年加入日軍,甚至還參加了鬼子侵略祖國的戰爭。而國民政府在1945年收復臺灣之後,島上的很多居民居然只會說日語,而不會說漢語。
由此可見,日本人在島內的荼毒之深。
別看日本在戰敗後滾回了本島,但其留在臺灣的“精神日本人”可不在少數。後來,很多“臺獨”分子就是以日本爲大本營的。
日本對臺灣的政策也很明確,就是要通過明裏、暗裏的各種勾結,實現對臺灣的繼續控制。當然,日本這也是搭美國的“順風車”,企圖以臺灣作爲籌碼,既實現對我國的遏制,又要攫取更大的政治和經濟利益。
在1970年代,隨着我國和美國之間關係的緩和,鼻子特別靈的日本也不甘落後,緊跟着美國也修復了與我國的關係,那麼,疏遠臺灣的表面工作也是要做做纔行。

不過,雖然與臺灣斷了外交關係,但日本在經濟上卻加緊了對臺灣的捆綁。而臺灣的經濟崛起也離不開日本的“幫襯”,尤其是在高科技領域,臺灣的大部分半導體、集成電路生產設備都依賴從日本進口。
2024年,日本對臺灣的出口額超過520億美元,如果再算上其他的轉口貿易,這個數字只能更大。臺灣是繼美國和我國之後,日本的第三大出口市場。而臺灣對日本出口了多少呢?
只有190多億美元。
日本作爲對外貿易的逆差老炮兒,臺灣可謂是其妥妥的現金大奶牛。
所以,從經濟角度去看,就能多少理解一些日本爲什麼如此“關心”臺灣問題。
不過,這經濟只是日本小心思的一個方面。
打開地圖,我們就會發現臺灣對日本的重要性。
日本是個島國,經濟發展基本完全依賴外貿,同時,能源也只能依賴進口。而其大部分國際貿易和能源運輸的海上航線必須要經過臺灣附近海域。
同時,日本非法佔據的琉球羣島,在最南端距離臺灣只有300多公里,坐飛機的話,半小時就到,坐船的話,半天也差不多。
那麼,日本的擔心就來了,是啥呢?

雖然我國一直強調睦鄰友好,強調與日本一衣帶水,要和平相處,共同發展,但日本人,尤其是右翼的心裏從來不這麼想。他們生怕我國會跟他們算舊賬。而且,一旦我國收復臺灣,那日本的小命就基本捏在我國的手裏了。
所以,日本這幫人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就對我國收復臺灣是始終耿耿於懷,找個機會就想從中作梗。
不過,再往深裏挖,“卡脖子”的問題還不是日本企圖染指臺灣的最根本原因。
那麼,日本最見不得人的目的到底是什麼呢?
解套?
說白了,因爲有“和平憲法”勒着,日本在戰後就不是一個“正常的國家”,爲啥呢?
誰見過一個稍微正常點兒的國家連軍隊都沒有,只有個“自衛隊”?
日本就是這樣,拿着這個“自衛隊”,在國際重大問題上基本沒有話語權,只能坐“小孩兒那桌”。

而且,別忘了,美國在其他國家的軍事基地裏,只有在日本的基地能停靠航母。同時,美國還在日本駐有重兵。
表面上看,美國把日本當成親密盟友,建立了高度的軍事互信,其實呢,對外是一個說法,對內又是另一層意思。
因爲美國自己的原因,日本國內的右翼分子始終沒受到清算,反而一直在政壇興風作浪。就問日本現在有頭有臉的政治門閥,有哪家和老日本戰犯沒點兒瓜葛?
美國對此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必須要看住日本,不想讓日本再重新崛起。
即便在冷戰期間,美國能給西德解套,也始終沒給日本解套。如今,統一後的德國都成了歐盟的老大,可日本在亞洲還是個二流角色。
就問,一直心比天高的日本怎麼能忍?
於是,在戰後的80年裏,日本對如何解套始終有種執念。
隨着我國的和平崛起,美國在奧巴馬時期就調轉槍口,重返亞太,軟硬兼施,對我國展開了各種遏制。

這對於日本來講,絕對是個天賜良機。所以,日本一直在積極充當美國的馬前卒,上躥下跳,搞出各種幺蛾子,來配合美國的遏華政策。
而臺灣又是中美之間絕對無法繞靠的關鍵問題,美國自以爲拿臺灣問題當籌碼,就能隨時敲打我國,又是大肆出售武器,又是派軍事人員進駐臺灣。
日本則跟着狗仗人勢,憑藉與島內逆賊的長期勾結,企圖在臺灣問題上充當美國的“槍”,來積累和美國討價還價的籌碼。
最近幾年,中美之間的實力已經出現了明顯的此消彼長,美國無論在政治、經濟,還是軍事方面遏制我國都開始有點力不從心。日本則瞅準了這個百年不遇的良機,企圖不斷提高自己在美國亞太盟友體系內的地位,最好是能頂替美國,成爲遏制我國的“頂樑柱”。
當然,日本絕對不能白忙,自然要從美國手裏拿到更多的戰略利益,而解套成爲正常國家,就是其最核心的訴求。

特朗普上臺後,在與我國的關稅戰中沒佔到一點兒便宜,只能暫時服軟,還主動提出了訪華請求,希望緩和兩國的關係。
要是在過去,日本肯定會亦步亦趨。而這次,日本卻反其道行之,繼續執行了拜登時期的一個項目,就是在琉球羣島的最南端島嶼上開建“避難所”。
日本對外宣稱,一旦臺海爆發戰爭,這些“避難所”將能收容琉球羣島大約12萬難民。可問題是,我國是收復臺灣,日本哪來的難民?
只能說,日本的真實目的是欲蓋彌彰,那就是企圖以建立“避難所”爲藉口,大建軍事後勤基地,爲配合美國介入臺海戰爭做準備。
而事實卻有點尷尬。
在研究了我國近期在臺海的行動之後,日本赫然發現自己的判斷似乎出現了點兒偏差。
是啥偏差呢?
那就是我國在統一臺灣的方式上似乎有了第三種選擇!
新思路
日本在剛剛發佈的這版“白皮書”中,特意提到我國最近兩年在對付臺灣綠蛙的方式上出現了很大的轉變。
是啥呢?
那就是我國現在既不是要“和統”,也不是要“武統”,而是採取了介於兩者之間的“灰色戰略”,具體方式就是通過軍事演習和海警力量不斷壓縮臺灣的活動空間,以改變臺海的現狀。

例如:我國海警實現了對臺灣列島附近海域的常態化巡航;我軍戰鬥機直接飛越所謂的“海峽中線”;以及我軍通過軍事演習模擬封鎖整個臺灣島,切斷島內與外界的一切聯繫。
我國採取的這些行動既不會觸發戰爭,但又能讓臺灣僞政府十分難受,要是抵抗,就會引發戰爭,要是不抵抗,那就只能乾瞪眼看着自己的戰略空間不斷被壓縮。
更令日本緊張的是,我軍去年在臺海展開的演習次數比前一年驟增40%,演習科目也從以往的傳統火力打擊轉爲海空聯合封鎖、信息壓制等非對稱行動。
日本認爲我國正在建立一套不用登陸,也能癱瘓臺灣的全新作戰體系。而這種體系比傳統的軍事手段更加可怕和無解。
同時,日本還在“白皮書”裏用實際數字揭示出兩岸軍事實力的巨大落差。去年,我國的國防預算超過16000億人民幣,是島內的足足17倍。

更要命的是,我國正在3大領域增加軍費投入:
第一:高超音速導彈;
第二:太空偵查體系;
第三:人工智能作戰系統;
反觀臺灣,去年的軍費幾乎沒有增長,而臺軍的主戰裝備有60%已經使用了超過30年。
日本雖然也指出我國目前在大規模登陸方面的實力還有欠缺,但是,僅憑遠程精確火力和封鎖相結合,就能完全切斷臺灣的經濟命脈。
總之一句話,日本認爲臺海局勢已經明朗,臺灣已經沒有任何勝算。
這分析得倒是挺客觀,而且,我國確實正在執行這項新戰略。不過,日本的真實目的則是要大肆渲染我國的威脅,以便給自己找到增加軍費和解套的藉口。
這着實是其心可誅。
而就在日本發表這個“白皮書”的同時,日本自衛隊正在參加美國在西太地區主導的、針對我國的海空大規模演習。看來,日本還想繼續跟着美國,狐假虎威地在我國眼前耍威風。
對於日本對我國和臺海問題的指指點點,我國國防部進行了嚴厲的批駁,告訴日本:臺灣問題是我國的內政,跟你沒關係,你還是趁着抗爭勝利80週年的當口,先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罪孽吧!

翻譯一下就是:如果日本沒事找事,那結果就是喫不了兜着走!
素材來源:
光明網丨日本近日公佈2025年版《防衛白皮書》,國防部回應
環球時報丨中方批日本《防衛白皮書》炒作“中國威脅”
環球網丨日本新《防衛白皮書》草案仍拿中國說事,專家:本質是爲增加防衛預算找藉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