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聯合國經濟封鎖,朝鮮哪來這麼多錢生產的核導彈?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8

大家都知道,朝鮮這些年搞核導彈的事鬧得沸沸揚揚,從2006年第一次核試驗開始,聯合國安理會就接二連三地通過決議,層層加碼制裁。

制裁內容包括禁運武器、限制石油進口、凍結資產、禁止煤炭出口啥的,到2017年還把全球向朝鮮供應的石油上限定在每年50萬桶。按理說,這樣的經濟圍堵應該讓朝鮮喘不過氣來,可它不但沒停下核導彈的腳步,反而越搞越猛,到2023年還繼續生產核裂變材料,導彈試射次數創紀錄。

問題就來了,被封鎖這麼嚴,朝鮮的錢從哪來?其實,答案藏在各種規避手段裏,這些方式五花八門,但都挺接地氣的,靠的就是鑽空子、找漏洞。

先說最直接的,朝鮮的核導彈計劃需要鉅額資金,聯合國報告顯示,2023年它還在開發核武器和彈道導彈,同時繞過制裁獲取資源。資金來源之一是網絡攻擊偷加密貨幣。你想想,朝鮮被技術封鎖,可它培養出一批黑客團隊,這些人專門針對全球的加密貨幣交易所下手。

從2017年到2023年,朝鮮黑客進行了至少58次攻擊,偷走大約30億美元的虛擬資產。這些錢直接用來買核導彈需要的材料和技術。

舉例來說,2022年2月,聯合國報告指出,朝鮮通過這些網絡盜竊資助了武器計劃,金額高達20億美元,而朝鮮當年的GDP才180億美元左右。

這筆錢可不是小數目,黑客們把偷來的幣分成小份,通過多個賬戶洗白,最後匯入國家渠道。韓國和日本的交易所是重災區,2017年韓國Bithumb丟了76億韓元比特幣,2018年日本Zaif丟了67億日元,2022年又有多家日本交易所被襲,損失數百億日元。聯合國專家小組說,這些資金佔了朝鮮軍費的很大一部分,幫助它維持龐大的軍工體系。

除了網絡這高科技手段,朝鮮還靠老辦法走私石油和煤炭賺外匯。

制裁限制石油進口,可衛星照片顯示,2023年7月,朝鮮南浦港每天停靠好幾艘60到95米長的油輪,估計輸入了100萬桶石油,遠超50萬桶上限。這些石油大多通過海上船對船轉運,從東海或臺灣海峽附近搞定,外國船隻偷偷對接。韓媒爆料,有些韓國企業居然也摻和進來,走私石油給朝鮮,雖然數量有限,但夠支撐軍工運轉。

反過來,朝鮮煤炭儲量豐富,私下出口量巨大,2019年美國扣押的一艘朝鮮貨船就裝了17000噸煤炭。這些煤炭賣給亞洲和非洲國家,換回現金或物資。聯合國報告指出,朝鮮用這些走私收入買進核導彈部件,規避了金融限制。

武器貿易也是大頭收入來源。朝鮮是少數還能大量生產蘇式武器的國家,儘管制裁禁運,可潛在買家不少,比如敘利亞、緬甸、厄立特里亞、坦桑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伊朗。這些國家疑似從朝鮮買過武器。

2013年,巴拿馬截獲一艘朝鮮貨船,裏面藏着兩架米格-21戰鬥機,目的地古巴。2016年,埃及蘇伊士運河扣押一艘朝鮮貨輪,搜出3萬枚火箭筒彈頭,價值2300萬美元,買家是埃及私人企業,但實際給陸軍用。聯合國報告說,朝鮮通過走私武器賺取外匯,這些錢直接回流到核導彈研發。

風險大,但利潤高,朝鮮改進了模式,比如2017年在馬來西亞設公司,向厄立特里亞出口數字化單兵設備。2023年,朝鮮還向俄羅斯提供武器,換石油和技術,美國確認俄羅斯用朝鮮彈道導彈襲擊烏克蘭。這不光是錢的問題,還換來技術援助,幫助朝鮮升級導彈。

勞工輸出是另一個穩當的創匯渠道。朝鮮派工人去國外幹活,主要針對俄羅斯、中國和中東國家,這些工人賺的外匯大部分上繳國家。

聯合國估計,這能帶來每年數億美元收入,儘管制裁禁止,但執行不嚴。工人幹建築、伐木啥的,工資低但數量多,積少成多夠支持軍費。加上朝鮮的雕塑出口,雖然受制裁影響,但還是王牌產品。

萬壽臺創作社從1959年建起,出口銅像到非洲國家,2010年爲塞內加爾建的非洲復興紀念碑花了2150萬美元,帶來千萬美元外匯。這些收入看起來正規,但最終都匯入國家資金池,間接支持核計劃。

比特幣挖礦也玩得轉。朝鮮用國家資源組織挖礦,礦機用電成本低,因爲電力是國家控制的。儘管技術落後,但他們堆資源,挖出比特幣換現金。

華爾街分析說,朝鮮的持有量甚至能影響比特幣價格。結合黑客偷幣,這部分收入不小。

這些手段加起來,讓朝鮮軍費佔GDP的24%左右,2021年數據是這樣。聯合國安理會從2006年10月14日開始制裁,2009年加強金融限制,2017年12月22日進一步限石油,但朝鮮總能找到繞道。39號室這個機構專門負責創匯,包括假幣、毒品貿易啥的,雖然爭議大,但報告顯示它貢獻不少。

2024年3月,美國和韓國聯合制裁俄羅斯、中國和阿聯酋的實體,這些人幫朝鮮洗錢和IT工人創收,資金最終流向武器計劃。

制裁爲什麼沒完全堵死?一方面,執行不力,有些國家睜隻眼閉隻眼,比如中國和俄羅斯是主要貿易伙伴,2024年俄羅斯否決了聯合國專家小組續期,導致監控弱化。2024年7月30日,美國和平研究所報告說,俄羅斯否決後,朝鮮制裁何去何從成問題。另一方面,朝鮮適應力強,從挖礦到黑客,都跟上時代。聯合國2023年8月10日報告指出,朝鮮繼續生產核材料,規避制裁。2025年5月7日,安理會會議強調,朝鮮違反決議追求核導彈,威脅全球安全。

話說回來,這些資金來源暴露了制裁的短板。專家說,單純經濟壓力難讓朝鮮放棄核武器,因爲它視核爲生存保障。

看看歷史,烏克蘭、伊拉克、利比亞放棄核後下場,朝鮮學乖了。2022年9月9日,朝鮮通過法律宣佈自己是核國家,若領導層受攻就自動核反擊。2023年9月13日,金正恩訪俄,籤戰略伙伴條約,支持俄羅斯行動。2024年6月19日,普京訪朝,籤互助協議,進一步深化合作。這讓制裁更難奏效。

總的看,朝鮮的核導彈錢來自網絡、走私、武器銷售、勞工等多渠道,這些方式接地氣,靠的就是靈活變通。聯合國制裁雖重,但漏洞多,國際協調差,導致朝鮮還能撐下去。到2025年7月,朝鮮測試新無人機導彈,核計劃沒停。未來咋辦?加強監控網絡和走私鏈條,或許能堵住些,但根子在外交上,需要對話結合壓力。反正,這事沒那麼簡單,朝鮮的韌性超出想象。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