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無人機被拆解,一看驚動以色列:一半零件來自神祕大國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8

引言

2025年6月的中東,戰火燒得正旺,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把無人機推上了風口浪尖。

伊朗靠着海量的無人機攻勢,把以色列打得有點措手不及,可誰也沒想到,拆開這些無人機的殘骸後,發現了一堆美國造的零件。

這事直接讓以色列傻了眼,也把伊朗的無人機祕密掀了個底朝天。

事情咋發展的?

2025年6月中旬,伊朗和以色列的衝突進入白熱化。6月13日,以色列對伊朗的核設施和軍事目標發動了大規模空襲,代號“懺悔日行動”,出動200多架戰機,扔下330多枚彈藥,炸死了幾名伊朗高級軍官。

這把伊朗惹毛了,當晚就還擊,發動了“真實承諾行動III”,往以色列扔了150多枚彈道導彈和100多架無人機。

從6月13日到6月21日,伊朗一共發起了19波攻擊,累計發射超過1000架無人機,目標直指以色列北部和中部的軍事基地、港口和工業區。

以色列的“鐵穹”系統雖然先進,但面對這種“機海戰術”,明顯有點喫不消,攔截導彈的庫存都快見底了。

6月15日,以色列在海法附近打下一架伊朗的“見證者-136”自殺式無人機。這款無人機個頭不大,造價低,航程能到2000公里,裝上炸藥就能精準打擊目標。

工程師把殘骸運到特拉維夫郊外的軍用設施拆解,檢查每個部件的來源。

結果讓人大跌眼鏡:無人機裏的電路板、傳感器、導航模塊和伺服電機,有將近一半是美國造,來自像德州儀器、模擬器件這樣的公司。

這些零件上清清楚楚印着品牌logo,生產序列號也指向美國供應商。這消息直接傳到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的桌上,引發了一場高層會議。

畢竟,美國是以色列的鐵桿盟友,怎麼會讓自己的技術出現在伊朗的武器裏?

要搞清楚這事,得從伊朗的無人機技術來源說起。伊朗的無人機項目起步不算早,但關鍵轉折點在2011年12月。

那年,伊朗用電子戰技術在東部卡什馬爾附近,完整捕獲了一架美國RQ-170“哨兵”隱形無人機。

這架無人機是美軍的尖端裝備,集成了隱形材料、先進傳感器和導航系統。伊朗沒把這寶貝還回去,而是送進地下實驗室拆了個底朝天。

2012年,伊朗就推出了自己的“見證者-129”無人機,性能跟RQ-170很像,能飛24小時,航程2000公里。這次捕獲讓伊朗的無人機技術直接跳了一大步。

嚐到甜頭後,伊朗把捕獲外國無人機當成了“致富經”。2019年6月,他們又在霍爾木茲海峽擊落了一架美國RQ-4“全球鷹”無人機,造價1.3億美元的大傢伙被拖回德黑蘭繼續“解剖”。

這些無人機裏的零件,有些直接被翻新後裝進伊朗自己的無人機,有些被送去逆向工程,仿製出功能差不多的替代品。

伊朗還在伊斯法罕和庫姆建了地下工廠,專門生產無人機零件和整機。2023年,網上有消息說,伊朗通過中國的中間商買到了無人機引擎和設計,裏面可能混雜了美國技術的衍生品。

這些零件通過迪拜、土耳其等地的貿易網絡,僞裝成民用電子產品,偷偷運進伊朗,繞過了美國的制裁。

伊朗的“見證者-136”無人機是這次衝突的主力,單架造價才2萬美元左右,遠比以色列的攔截導彈便宜。

一枚“鐵穹”導彈要10萬美元以上,有時候打一架無人機得用好幾枚,成本差距讓以色列頭疼不已。伊朗的策略很簡單:用數量壓倒質量。

他們在庫姆和設拉子附近的地下洞庫裏,存了幾千架無人機,隨時能拉出來用。6月21日,IRGC發言人公開了這些洞庫的畫面,成排的無人機像超市貨架上的商品,整齊碼放,隨時待命。

這波“機海戰術”讓以色列的防空系統超負荷運轉,6月19日的一次襲擊中,海法港的雷達站被炸,損失慘重。

美國零件出現在伊朗無人機裏,不是美國直接賣的,而是通過複雜的全球供應鏈流過去的。

伊朗很會鑽空子,靠着亞洲和中東的中間商,買到美國公司生產的民用芯片和傳感器。這些零件本來是給手機、電腦用的,但稍微改改就能裝進無人機。

2024年的一份報告提到,伊朗通過迪拜的貿易公司,用油錢換來了大量電子元件。這些交易往往僞裝成合法生意,集裝箱裏塞滿“工業設備”,實際是軍用物資。

伊朗的工程師在地下工廠裏,把這些零件跟本土設計拼在一起,造出性價比超高的無人機。

以色列這邊壓力山大。2025年6月,衝突已經持續了一週多,彈藥和裝備都開始短缺。美國雖然提供了“愛國者”導彈系統,但也擋不住伊朗的無人機洪流。

6月16日,伊朗安全部隊在德黑蘭郊外端掉了一個以色列摩薩德的小型無人機組裝點,發現裏面有200公斤炸藥和商用零件,說明以色列也想用類似的低成本無人機還擊。但伊朗的安保措施太嚴,這計劃沒成。

伊朗無人機的成功,不光靠零件和技術,還跟他們的戰略眼光有關。薩拉米很清楚,伊朗打不起高成本的常規戰爭,只能靠不對稱作戰。

無人機正好滿足這需求:造價低、數量多、隱蔽性強,還能精準打擊。伊朗還在無人機上裝了高分辨率攝像頭和紅外傳感器,能在夜間鎖定目標。

6月20日的一次夜襲中,伊朗無人機羣飛越伊拉克,精準炸了以色列北部的一個軍火庫,火光沖天。這讓以色列意識到,伊朗的技術已經不是簡單模仿,而是有了自己的創新。

以色列的情報部門摩薩德在這場衝突中也下了大功夫。6月13日的空襲前,他們花了好幾年滲透伊朗,收集無人機工廠的情報。

這次襲擊能精準命中伊朗的核設施和生產基地,摩薩德功不可沒。但伊朗的無人機產量太高,炸燬一部分工廠並沒徹底停下他們的攻勢。

6月21日,伊朗第19波攻擊照常發動,100多架無人機再次飛向以色列,證明他們的後勤和生產能力依然強悍。

結語:

這場衝突暴露了無人機在現代戰爭裏的重要性。以前大家覺得無人機就是拍拍照片、送送貨,但現在它成了戰場的主角。

伊朗的無人機種類多,從小型的戰術無人機到能飛幾千公里的戰略無人機,功能各不相同。短程的用來騷擾,中程的打精準目標,遠程的直接威脅後方。

但無人機也不是沒短板。惡劣天氣會影響它們的導航,強風或者沙塵暴能讓小型無人機直接趴窩。

戰略無人機的成本也不低,像伊朗仿製的“全球鷹”,一架損失就得幾百萬美元。更別說國際上對軍用無人機的法律和倫理限制。

不過,這些限制沒擋住伊朗的步伐,他們的無人機技術還在快速迭代,人工智能的加入讓無人機更聰明,能自己規劃路線、躲避攔截。

全球無人機市場這幾年也熱得不行。歐洲有自己的無人機項目,美國、土耳其甚至印度都在推新型號。

伊朗能搞出這麼多無人機,說明他們的研發和供應鏈已經跟國際接軌。零件來源複雜,技術來源多樣,伊朗硬是把別人的技術“拿來”後,改成了自己的東西。

這種能力讓以色列和美國都不得不重新審視制裁的效果,畢竟光靠封鎖,擋不住伊朗的野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