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6月19日,金正恩再次訪俄,明確表態支持俄羅斯在烏克蘭的行動。10月18日,俄羅斯外長拉夫羅夫訪朝,朝鮮直接放話,無條件支持俄羅斯的所有目標。
這一系列動作,說明金正恩不是隨便玩玩,他是真把朝鮮的未來壓在俄羅斯身上了。他的目標很明確:藉着俄烏戰爭的機會,換取俄羅斯的經濟和技術支持,緩解國內的生存危機。
朝鮮的支持可不是嘴上說說,而是實打實的砸資源。2024年10月,朝鮮宣佈派3萬士兵支援俄羅斯,這批人不是隨便拉來的,都是人民軍的精銳,特種部隊和步兵爲主,裝備俄式武器,直接開赴烏克蘭東部前線。
主要有兩個方向:蘇梅和頓涅茨克。蘇梅離俄羅斯庫爾斯克州近,戰略位置關鍵。2024年8月6日,烏克蘭軍隊突襲庫爾斯克,佔了82個定居點,俄軍被打得措手不及。
朝鮮士兵的任務就是幫俄軍在蘇梅穩住陣腳,建防禦工事,擋住烏軍的反撲。頓涅茨克就更重要了,這地方是烏東的工業心臟,鹽礦、鐵礦、鋰礦啥都有,俄軍想把烏東四州打造成“鋼鐵堡壘”,沒頓涅茨克根本玩不轉。
朝鮮士兵的到來,幫俄軍頂住了兵力不足的壓力。烏克蘭情報顯示,首批1.1萬朝鮮士兵中,短短几周就有4000人陣亡,可見戰況多慘烈。

到2024年12月,烏軍在庫爾斯克抓到第一個朝鮮戰俘,穿着俄軍制服,身份暴露,國際社會譁然。
除了派兵,朝鮮還成了俄羅斯的“軍火庫”。2024年,朝鮮向俄羅斯提供了1200萬發炮彈,這數字嚇人,相當於上世紀80年代兩伊戰爭的軍火規模。
俄羅斯還把“沙希德-136”無人機的生產線轉給朝鮮,讓平壤的軍工廠開足馬力生產。這款無人機便宜好用,俄軍在烏克蘭戰場上用它來炸坦克、打據點,效果不錯。
朝鮮的軍工產業本來因爲制裁半死不活,現在靠着給俄羅斯供貨,活過來了。平壤的工廠24小時連軸轉,工人們加班加點,炮彈和無人機源源不斷運往俄羅斯。
據韓國情報,朝鮮還提供了導彈和反坦克火箭,2023年8月到2024年10月,光集裝箱就運了1.3萬個。這些軍火直接讓俄軍在烏東的攻勢更有底氣,尤其是頓涅茨克方向,俄軍推進速度明顯加快。
俄羅斯爲啥這麼需要朝鮮?說白了,俄軍自己撐不住了。俄羅斯人口1.45億,看着多,但老齡化嚴重,60歲以上佔23%,55歲以上佔30%,青壯年勞動力才6000萬不到。
150萬士兵被派到前線,國內工廠、農場沒人幹活,經濟快頂不住了。2024年,俄羅斯的利率飆到23%,通脹超9%,盧布還一個勁兒貶值。
更別提農業了,因爲投資不足,土豆都減產,靠從中國進口3.2萬噸土豆,同比漲了40倍。俄軍每天在戰場上損失1500人,兵源跟不上,普京只能向外借兵。
朝鮮正好抓住了這個機會,不光送士兵,還派工人去俄羅斯的工廠和農場,幫着生產武器、種地。
這對朝鮮來說也是條出路,70多年的制裁讓國內經濟快崩了,男人去打仗,女人去工廠,總算能換點糧食和能源回來。
朝鮮的介入,對俄烏戰局的影響立竿見影。俄軍在烏東的攻勢更有力了。

2024年8月28日,俄軍佔領新赫羅迪夫卡,9月9日拿下克拉斯諾霍里夫卡,10月1日攻佔武赫勒達爾,這些都是頓涅茨克周邊的重要據點。
2025年1月,俄軍又拿下庫拉霍夫卡和託雷茨克,離完全控制頓涅茨克又近了一步。朝鮮士兵和軍火的支援,讓俄軍在兵力和物資上緩了一口氣。
尤其在庫爾斯克,朝鮮部隊幫俄軍在2025年4月26日收復了大部分失地。俄羅斯總參謀長格拉西莫夫和外交部發言人扎哈羅娃都公開點贊朝鮮的“重大貢獻”。
但這事兒也不是一邊倒的。朝鮮的介入讓西方坐不住了。2024年10月23日,美國國防部長奧斯汀警告,朝鮮參戰後果“非常非常嚴重”。
北約祕書長呂特也說,這是衝突的“重大升級”。西方迅速加碼對烏克蘭的軍援。德國在2024年12月底宣佈,向烏克蘭提供數百枚遠程導彈,這是德國首次打破禁忌。
英國、法國、美國也加大支援,送去“風暴陰影”導彈和“ATACMS”系統。烏軍用這些武器猛轟俄軍補給線,朝鮮士兵也成了打擊目標。
中國在俄烏問題上一直保持中立,但朝鮮的動作讓外界開始揣測中國的立場。烏克蘭總統澤連斯基甚至在2024年10月16日公開點名,說中國沒阻止俄羅斯的侵略。
他還聲稱抓到兩名中國公民在頓涅茨克爲俄軍作戰,中國外交部立馬闢謠,說這事兒“毫無根據”。朝鮮的激進做法,間接給中國的外交立場添了麻煩。
到2025年4月28日,朝鮮勞動黨中央軍事委員會發聲明,稱人民軍在庫爾斯克的作戰“勝利結束”,幫俄軍收復了失地。
平壤搞了個盛大的慶祝活動,士兵回國接受表彰。但這勝利來得代價不小。烏克蘭情報顯示,朝鮮士兵在庫爾斯克和頓涅茨克的傷亡總數可能超過1萬。
2025年6月,烏軍在頓涅茨克反攻,用新到的西方武器重創俄軍和朝鮮部隊。俄軍雖然在烏東佔了點上風,但離控制四州還差得遠。
朝鮮的介入讓俄軍多了一口氣,但沒改變戰爭的整體走勢。特朗普和普京通話,試圖推停火協議,但普京一口咬定“不會放棄烏克蘭的目標”,和談又泡湯了。
結語:
金正恩的豪賭到這還沒完。朝鮮計劃再派3萬士兵,總數可能達到6萬。他賭上國運,換來了一時的喘息,但戰爭的結局還不明朗,朝鮮的未來更是霧裏看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