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晚又加班到凌晨兩點,回家發現老公也在書房盯着代碼發呆。
這是我們今年第7次同時失眠,兩個30多歲的IT人,突然看不懂未來了。"
後臺收到這對夫妻的求助時,我立刻想起張朝陽那段刷屏的訪談:
"互聯網人35歲後的出路,要麼上岸,要麼上岸。"

01 IT人的中年危機,從看懂這三個數字開始
▶ 35歲:國內互聯網招聘潛規則紅線
▶ 5年:技術迭代一個週期的時間
▶ 40%:30+程序員轉管理崗的失敗率
讀者阿杰的真實經歷:
▸ 32歲拒絕轉管理,堅持寫代碼被應屆生取代
▸ 35歲被迫"降維打擊"傳統行業,薪資砍半
▸ 現在開滴滴同時接外包,說"總算理解了什麼叫技術民工"

02 雙IT家庭的最優解:把雞蛋放在不同籃子裏
方案A:一人求穩,一人突圍
✅ 妻子考事業單位(比如稅務/銀行科技崗)
✅ 丈夫衝擊外企/出海公司(比如新加坡、德國IT崗)
方案B:技能組合變現
▪ 前端+UI設計=接整套網站外包
▪ 後端+產品思維=做獨立開發者
▪ 測試+寫作能力=轉行技術自媒體
(真實案例:深圳一對夫妻把裁員賠償金變成跨境電商ERP系統啓動資金)

03 比轉行更重要的,是建立"抗衰"能力體系
技術大牛老K的生存法則:
硬通貨:每季度掌握1個雲服務新認證(AWS/Azure)
軟實力:刻意訓練英文技術文檔寫作能力
保底牌:用副業驗證第二收入曲線(比如教編程/技術審稿)
他38歲時的原話:"我現在工資只有巔峯期60%,但收入是當年的3倍。"
行動指南:
1️⃣ 立即做:更新LinkedIn,開始接觸獵頭(即使不跳槽)
2️⃣ 三個月計劃:選擇1個跨界技能重點突破(推薦雲計算/智能駕駛)
3️⃣ 終極退路:用業餘時間跑通一個小閉環(比如技術專欄/接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