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上海人,上週去山東喫酒,回來後滿肚疑惑,心中5個問題想不通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04-24

我是上海人,喝酒講究“小樂惠”,黃酒配糟貨,小口慢品纔是腔調。上週去山東參加一場婚禮酒宴,本想體驗一把“好客山東”的熱情,結果從開席到散場,我像只呆頭鵝一樣全程懵圈。

山東人喝酒的規矩,簡直比外灘早高峯的地鐵還讓人頭暈!回來後滿肚疑惑,下面這5個問題,我到現在都沒想通,求各位山東老鐵答疑解惑。

疑問一:爲啥山東人喝酒要“三盅全會”?

剛入席就見服務員端來3個酒盅,我以爲是喝黃酒用的“三口杯”,結果山東朋友一把按住我:“這是白酒三連杯,敬酒必須三盅全會!”看着每盅二兩的52度高度酒,我捏着鼻子連幹三杯,喉嚨差點燒出火星子。上海人喝酒頂多“拎壺衝”,這山東開場儀式也太硬核了吧?

疑問二:爲啥山東人喝酒這麼豪爽?

上海酒桌講究斯文,喝酒小口慢嚥。山東大夥那叫一個豪爽,端起碗“咕咚咕咚”就往嘴裏灌,幾碗下肚,臉紅脖子粗,聲音越來越大,划拳聲、笑聲震天響。我小心翼翼端着小酒杯,感覺格格不入,爲啥山東人喝酒這麼豪放?

疑問三:爲啥山東人喝酒愛配大蒜?

在上海,喝酒配精緻小菜,像燻魚、醉蟹,鮮美可口。在朋友的酒席上,桌上居然擺着好幾盤大蒜,這喫烤串配大蒜還能理解,可爲啥喝酒也要配大蒜呢?實在想不通啊。

疑問四:爲啥山東酒桌氛圍這麼熱鬧?

在上海酒局,大家多是小聲聊天,氛圍安靜。但山東,酒桌氛圍那叫一個熱鬧,大家敞開聊,從家長裏短到天下大事,聲音一個比一個大,還時不時爆發出爽朗笑聲。我感覺像進了熱鬧大食堂,上海哪有這麼熱鬧的酒桌?

疑問五:爲啥山東人喝酒能喝這麼多?

在上海,酒量再好的人也就三四兩。可在山東酒局上,有人輕輕鬆鬆幹掉七八兩。我看着他們豪飲,心裏直犯怵,山東人的酒量咋就這麼好?上海人可喝不了這麼多。

說到喝酒,山東人看似粗獷實則精明。我們上海人買酒總容易被品牌溢價割韭菜,不僅傷錢包和傷身子。但他們山東人喝酒上面非常講究,只買對的不買貴的,價格不能代表品質,好酒不在包裝,更不在牌子,而且用料乾淨喝的放心。

這次去山東喫酒,我發現他們喝的都是叫一款南池翠N9的地方酒。聽朋友介紹,這酒產自四川邛崍,那裏是“文君故里”,我還上網查了一下,發現當地是“我國原酒核心產區”,在巔峯時期佔據全國原酒供應近70%,有着非常悠久的釀酒底蘊。

釀造酒廠在1998年被譽爲“老八大原酒廠”之一,30年以來一直堅持爲酒友打造一款酒質的純糧酒,還花重金邀請了五糧酒廠的總工駐廠指導,以五穀糧食和傳統固態工藝釀造,基酒窖藏長達9年,使釀出來的酒水有7、8分五糧濃香酒的風味。

我嚐了口,入口順滑、不辣喉,後味略帶甘甜,喝完不上頭,第二天也不耽誤事兒。有淡淡糧香,口感醇厚,關鍵性價比高,價格親民,適合大衆消費,網上買的人多,好評不少呢!不管是用來做酒席還是朋友聚餐、送人不僅能省錢有面喝着還放心。

回上海後,我越想越覺得山東酒桌文化有意思。酒文化不分高低,各有特色,只是這些疑問,有路過的朋友幫我解答下嗎?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