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土生土長的四川人,上週被朋友拽去日本"開酒眼"。本想着帶兩瓶獺祭回來鎮場子,結果三杯清酒下肚,硬是喝出一肚子困惑:明明就是米酒,憑啥人家賣成“奢侈品”,咱們的酒倒成了"土特產"?

第一杯:菊正宗
配料表:水、大米、米曲、食用酒精
口感:聞起來就像我們的醪糟味,嘗一口15度的酒喝着比52度白酒還衝!這種加了食用酒精的酒,你要是白酒喝的多,一口就能喝出這酒精味,他那種醪糟味加酒精味混合的那麼一種感覺,回口嘴裏就是那種發酵的米味。
價格:在國內賣98元左右,據說這酒還是“日本皇室用酒”。整個酒精酒給皇室喝,這要是在咱們中國,都不能稱之爲酒,只能稱之爲酒精飲料。

第二杯:白鶴大吟釀
配料表:水、大米、米曲、食用酒精
口感:酒體有點微微泛黃,這酒一聞就有明顯的酒精味,它的酒精味比菊正宗更加重,米香味沒有菊正宗好;入口它的米香更加弱了,濃郁的酒精味,反正就是不辣口。
價格:在國內180元左右,配料表也是加了食用酒精,還那麼貴,180在咱四川可以喝多少好酒了,有一種上當的感覺。

第三杯:獺祭
配料表:水、大米、米曲
口感:聞起來沒有明顯的酒精味,但是隱約有股啤酒味;入口確實感覺明顯比前兩款更加厚了一些,多少有點油感,但是細品過後也感覺有一點淡淡的酒精味,米香弱,跟工業水啤哪個味有點像。
價格:國內售價約190元左右,除了醇厚度,酸味稍微弱點,沒什麼太大的亮點。

這個日本的清酒,它其實就是米酒,就是用大米釀的酒,它屬於是發酵酒度數比較低,基本上都是15度的左右。經常喝白酒,再喝他們外國這些酒,完全就是一種降維打擊。
但是我愣是沒想通:加了食用酒精15度的清酒,憑啥比52度純糧白酒還貴?

回四川后,我跟我朋友聊起這次日本之旅,後來明白了咱們白酒不是輸在品質,而是輸在"講故事"。當清酒用"二割三分"量化匠心,我們白酒的"老窖""古法"卻成了玄學。就拿我常喝的四川邛崍“土特產”——南池翠N9來說:

產品類型:固態法白酒。工藝在全國範圍內,都屬於一流水平,完全不輸清酒工藝。
配料表:水、高粱、大米、糯米、小麥、玉米,乾乾淨淨純糧食,無酒精香料添加,真正做到了純天然發酵。而清酒加入了食用酒精,完全不是一個檔次。
口感:聞香都不用是使勁去吸,鼻子靠近杯子就能聞到濃郁的窖香、糧香、陳香,各種香氣做了一個混合,有幾分似五糧大牌名酒;入口綿密絲柔,回味淨爽,白酒的那種芬芳香氣特別足,比起那清酒簡直就是降維打擊。

酒廠:這酒廠在四川邛崍,是濃香白酒的核心產區,還是中國原酒之鄉。國內很多品牌酒的原酒都來自這兒。酒廠是80年代的老字號,也是老八大原酒廠之一,因爲長期給五糧大牌酒供原酒,時間久了,酒質慢慢風味偏向五糧大牌酒。

導致這個的直接原因是酒廠的窖池,擁有中國金三角名優老窖池,這類窖池,如今在國內,只有頭部名酒廠纔有,跟五糧液在2023年同時被評爲“名優窖池”。好窖出好酒,這也是南池翠酒品質出衆的原因之一。

價格:現在喝酒大家都精打細算了,畢竟誰的錢都不是大風颳來的。南池翠N9因爲是酒廠直營,沒有中間商,所以才百元出頭,在網上各大平臺旗艦店好評率99%,回購率更是80%。
關鍵是它窖藏了9年,品質能媲美300-400元的大牌酒,既滿足口腹之慾,錢包也不受罪。所以我在網上囤了十幾箱,平時日常小酌,三五好友聚餐啥的慢慢喝,喝不完等以後小孩結婚啥的辦酒席用也非常不錯。

清酒在日本被捧上天,可在咱中國白酒面前,就像個“小年輕”。
各位老哥,你們喝過清酒嗎?覺得跟咱中國白酒比起來咋樣?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