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忠臣自居的卡德羅夫,想要子承父業,普京與其小兒子會面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16

拉姆贊·卡德羅夫1976年10月5日出生在車臣的岑塔羅伊村,那時候車臣還是蘇聯的一部分,村裏滿是泥濘小路和低矮的房子。

他爹艾哈邁德·卡德羅夫是個宗教大佬,第一次車臣戰爭時帶着卡德羅夫家族跟俄羅斯對着幹,後來在1999年倒戈,投靠了葉利欽政府,成了莫斯科在車臣的代言人。

2004年,艾哈邁德在格羅茲尼一場爆炸中被幹掉,27歲的卡德羅夫臨危受命,靠着普京的撐腰,2007年正式當上車臣領導人。

這傢伙年紀輕輕就掌管了車臣的政治和軍事,組建了一支叫“阿赫馬特”的特種部隊,2022年前大概有1.2萬人,後來因爲俄烏衝突人數翻了好幾倍。

他管車臣像管自家後院,格羅茲尼從戰後的廢墟變成了高樓林立的城市,靠的是俄羅斯的聯邦撥款。

不過,外界對他評價兩極分化,有人說他重建了車臣,有人說他把錢揣進自己兜裏,豪宅、跑車、甚至養獅子和老虎當寵物,生活奢侈得像中東土豪。

卡德羅夫的權力不是靠制度,而是靠他對普京的絕對忠誠,這讓他在俄羅斯政壇成了個獨特的存在。他多次公開喊話,說自己欠普京一條命,願意爲他上刀山下火海。

2016年,他在社交媒體上發文,稱自己是“普京的步兵”,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後,他又帶着車臣部隊衝上前線,擺出一副死忠的架勢。

卡德羅夫的忠誠不是空話。2022年2月俄烏衝突剛開始,他就在格羅茲尼的訓練場上檢閱部隊,承諾只要克里姆林宮一聲令下,車臣士兵隨時上戰場。

2023年,他又跳出來警告西方國家,說不取消對俄製裁,車臣就讓你們好看。

他的部隊在烏克蘭戰場上沒少露臉,雖然有些俄媒嘲笑他們是“網紅軍隊”,拍宣傳視頻比打仗還積極,但人數和忠誠度確實讓普京沒法小瞧。

卡德羅夫的統治風格也很有爭議,車臣內部的反對派不是被抓就是失蹤,西方媒體說他把車臣的石油收入和聯邦資金當自家錢包用。

不過,普京一直挺他,給他頒了不少勳章,2022年還親自授予他上將軍銜。

卡德羅夫的地位,很大程度上是因爲車臣的戰略價值,地處高加索要道,石油資源豐富,又是俄羅斯南部的屏障。普京需要他來穩住這片容易鬧事的地區。

2023年9月,事情開始有點不對勁。卡德羅夫在社交媒體上發了個視頻,坐在辦公室裏,身後掛着車臣旗幟和普京的肖像。

他臉色不太好,聲音低沉,說了句“我的時間到了”,還提到要去“度假”。這視頻一出,外界炸了鍋,傳言說他得了重病,可能是胰腺或者腎臟出了大問題。

俄羅斯媒體報道,他那段時間頻繁跑莫斯科的醫院,2024年初還去了趟阿聯酋看病。健康問題讓他沒法像以前那樣硬氣,也把接班問題推到了檯面上。

外界一開始覺得,他的大兒子艾哈邁德最有可能接班,畢竟艾哈邁德已經成年,在車臣政壇也有點名氣。但卡德羅夫的選擇讓人意外,他開始大力推小兒子亞當。

亞當·卡德羅夫,2007年11月24日生的,2023年才15歲,就被塞進了車臣安全部門的高位。

2024年,他又被提拔爲俄羅斯特種兵大學的董事,2025年4月直接當上了車臣安全委員會的祕書,還在“阿赫馬特”特種部隊裏掛了個指揮官的頭銜。

這些職位跟卡德羅夫當年接他爹班的路子一模一樣。美國智庫“戰爭研究所”2023年的一份報告說,卡德羅夫明顯是想讓亞當接班,把艾哈邁德給擠到一邊去了。

卡德羅夫的做法在車臣和莫斯科都掀起了波瀾。2025年5月,他更狠,直接向普京遞了辭呈,提出讓17歲的亞當接任車臣領導人。

這消息一出,俄羅斯媒體和國際觀察家都傻了眼。車臣憲法明文規定,領導人得滿30歲,亞當差了十幾年,根本不合法。

而且,普京治下的俄羅斯,最忌諱地方搞家族式世襲,卡德羅夫這步棋,等於是在挑戰莫斯科的底線。

卡德羅夫的辭呈是通過加密渠道送到克里姆林宮的。他在格羅茲尼的官邸裏簽署文件,旁邊放着家族合影,氣氛嚴肅。

俄羅斯媒體爆料,普京對這個提議很不高興,克里姆林宮更傾向於讓51歲的阿赫馬特特種部隊司令阿勞迪諾夫接班。

阿勞迪諾夫跟卡德羅夫不一樣,他對普京的忠誠是直接的,不是通過卡德羅夫家族的中介。卡德羅夫的世襲計劃,等於是在車臣搞“家族封地”,這讓普京很頭疼。

俄羅斯有20多個類似車臣的自治共和國,如果車臣開了這個頭,其他地方也效仿,普京還怎麼管?更別說,車臣的特殊地位讓它成了高加索的火藥桶,稍有不慎就可能炸。

2025年6月28日,事情突然有了反轉。普京在莫斯科克裏姆林宮接見了亞當。

這場會面被卡德羅夫稱爲“非正式”,說是普京祝賀亞當即將結婚。塔斯社報道,普京在會面後還專門給卡德羅夫打了電話,表示祝福。

表面上看,這是個長輩對晚輩的禮節性問候,但誰都知道,這裏面有大文章。普京的示好讓外界摸不着頭腦。

卡德羅夫的健康問題已經不是祕密,他推亞當上位的意圖明擺着,普京爲什麼不直接拒絕,反而給亞當面子?答案得從車臣的地位和俄烏衝突的背景說起。

車臣不只是個小共和國,它扼守高加索的咽喉,石油管道和地緣位置讓它成了俄羅斯的戰略要地。

蘇聯解體後,俄羅斯打了兩場車臣戰爭,第一次從1994到1996年,第二次從1999到2009年,耗費了大量人力物力,才勉強把車臣的分離主義壓下去。

卡德羅夫家族是普京能控制車臣的關鍵。艾哈邁德倒戈後,車臣才從戰亂走向相對穩定,拉姆贊上臺後更是把車臣綁在了普京的戰車上。

2022年俄烏衝突爆發,車臣部隊成了俄軍的重要補充。2022年3月,卡德羅夫親自去了馬裏烏波爾前線,分發物資,鼓舞士氣。

他的部隊雖然被批評戰鬥力一般,但人數多,態度積極,對普京來說是個不可忽視的力量。

2023年瓦格納集團叛亂時,卡德羅夫又站出來,派兵支援普京,公開表態要“採取強硬措施”。這種忠誠,讓普京沒法輕易跟他翻臉。

俄烏衝突是普京頭上的緊箍咒。2022年2月,俄羅斯宣佈“特別軍事行動”,對烏克蘭發動大規模進攻。

這場衝突是二戰後歐洲傷亡最重的戰爭,俄羅斯經濟被西方制裁搞得焦頭爛額,烏克蘭靠着北約的援助硬撐着,雙方打成了拉鋸戰。

卡德羅夫在這場戰爭裏沒少出力,他的部隊被派到頓巴斯和赫爾松,2023年還公開威脅西方,要他們取消對俄製裁。

普京知道,如果跟卡德羅夫鬧掰,車臣可能出亂子,高加索的恐怖主義問題又會冒頭。

北高加索一直是俄羅斯的心病,車臣、印古什、達吉斯坦這些地方,恐怖襲擊和分離主義從沒斷過。普京在車臣問題上,必須穩住卡德羅夫家族,至少在俄烏衝突結束前不能讓他們鬧騰。

結語;

卡德羅夫家族的未來,很大程度上取決於俄烏衝突的走勢和普京的政治壽命。這位“普京的步兵”,可能在病痛和博弈中,慢慢淡出歷史舞臺,車臣的下一章,怕是要重新洗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