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美貿易戰從2018年打到2025年,依然是全球經濟的大熱點。2025年特朗普二度上臺後,關稅政策成了他重塑貿易格局的殺手鐧,針對中國的關稅更是步步緊逼。中國這邊也不示弱,精準反制,針鋒相對。就在市場揣測雙方會不會徹底翻臉時,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公開喊話,透露中美談判有了新進展。與此同時,特朗普宣佈與印尼簽下第五份關稅協議,全球貿易格局又掀波瀾。

美國財政部長斯科特·貝森特是特朗普政府貿易政策的關鍵推手。他早年在金融圈摸爬滾打,曾經是索羅斯基金的高管,擅長從市場角度看問題。2025年1月,特朗普二度上臺後,貝森特被任命爲財政部長,負責落實特朗普的關稅計劃。他在公開場合總是西裝筆挺,講話喜歡用數據說話,態度強硬但留有餘地。貝森特多次表示,關稅是逼迫貿易伙伴讓步的工具,但也要避免市場徹底失控。他的風格在白宮內部頗受認可,成了特朗普對外談判的門面。
中國這邊,商務部副部長王受文是貿易談判的主力。他長期在國際貿易領域工作,熟悉WTO規則和多邊談判,經驗豐富。王受文在談判桌上以冷靜著稱,擅長用數據和事實回應對方的指責。2025年5月的日內瓦談判中,他帶領中國代表團與美方周旋,最終促成部分關稅的暫停和削減。王受文在國內被視爲維護國家利益的可靠人物,多次在關鍵時刻穩住陣腳。
特朗普作爲美國總統,第二任期延續了第一任期的強硬風格。他把關稅當作談判籌碼,試圖通過加徵高額關稅,迫使各國開放市場,減少美國貿易逆差。2025年4月2日,他在白宮宣佈“對等關稅”政策,針對中國和其他國家的商品加徵關稅,引發全球市場震動。特朗普的決策風格一如既往果斷,常常通過社交媒體發佈簡短聲明,直接影響市場情緒。

2025年4月2日,特朗普宣佈對所有貿易伙伴實施“對等關稅”,中國首當其衝。美國對中國商品加徵10%的基礎關稅,加上此前2月和3月以“芬太尼問題”爲由加徵的20%關稅,總稅率達到30%。這一政策直接衝擊全球供應鏈,廣東、浙江等地的出口企業訂單量驟減,不少工廠暫停了對美出口業務。美國的消費者也沒好過,超市裏的大豆油、雞肉等商品價格上漲,生活成本明顯增加。
中國這邊反應很快。國務院關稅稅則委員會在3月10日宣佈,對美國部分商品加徵關稅:雞肉、小麥、玉米、棉花加徵15%,大豆、豬肉、牛肉、水產品等加徵10%。同時,中國還將部分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限制其在華業務。這些反制措施精準打擊美國農業和食品行業,尤其是中西部農場主,出口訂單大幅下滑。
這場關稅戰讓雙方都感受到壓力。5月12日,中美在日內瓦舉行高層會談,雙方經過兩天談判達成協議,暫停4月2日起新增的24%關稅,設定90天暫緩期,並取消91%的現有關稅。這份《中美日內瓦經貿會談聯合聲明》讓市場鬆了一口氣,美股和A股都出現反彈。6月,雙方在倫敦繼續談判,美國同意解除對中國的EDA軟件、乙烷、飛機發動機和英偉達H20芯片的出口限制,中國則承諾穩定稀土供應,並恢復美國學生簽證的發放。這些成果表明,雙方在關鍵領域開始尋找合作空間。

7月15日,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在接受彭博電視臺採訪時表示,8月12日的關稅暫緩截止日期不是硬性限制,中美談判進展順利,預計下月初將在第三國再次會面。他還暗示,24%的暫緩關稅可能繼續延長,甚至可能取消。貝森特的表態讓市場情緒進一步穩定,華爾街的交易員調整投資組合,中國的出口企業也開始恢復對美訂單的規劃。
特朗普的關稅政策不只針對中國。4月9日,他宣佈對70多個國家暫停實施高額關稅90天,爭取談判機會。英國最先達成協議,繳納10%基礎關稅,換取汽車和鋼鋁關稅的減免。越南協議規定其對美出口商品加徵20%關稅,轉口貿易加徵40%,美國商品則享受零關稅。柬埔寨協議還在磋商中。7月14日,特朗普宣佈與印尼達成第五份關稅協議,印尼對美出口商品繳納19%關稅,美國對印尼出口享受零關稅,印尼還承諾購買150億美元美國能源產品、45億美元農產品和50架波音飛機。這份協議被特朗普稱爲“貿易平衡的重大勝利”。
特朗普還在7月15日宣佈,計劃對非洲、加勒比地區等“小體量國家”徵收略高於10%的關稅,並準備對藥品和芯片加徵低稅率,給予企業一年時間在美建廠。這些措施表明,特朗普的關稅戰略仍在擴大,試圖通過全面施壓重塑全球貿易格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