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僅在今日頭條發佈,原創內容請勿轉載
烏克蘭出現了戰爭爆發以來最嚴重的國內政治危機。7月22日,烏克蘭最高拉達以263票通過第12414號法案,允許總檢察長辦公室從國家反腐敗局(NABU)和反腐特別檢察官辦公室(SAPO)手中奪取重大腐敗案件的調查控制權,並賦予總檢察長單方面結案及重新指派檢察官的權力。法案以修正案形式被迅速塞進無關立法,繞過充分審查。

法案通過當晚,基輔市中心伊萬·弗蘭科劇院廣場聚集了2000至3000名示威者,其中不乏年輕人與俄烏戰爭退伍軍人。儘管全國戒嚴令禁止公共集會,抗議者仍高舉“總統否決”“不要回到亞努科維奇時代”等標語,表達對重返親俄腐敗時代的擔憂。《基輔郵報》記者科斯特日描述:“示威者高喊着不願回到亞努科維奇的黑暗時代,憤怒但秩序井然。”
與此同時,西部城市利維夫的自由大道也爆發同步抗議,民衆揮舞烏克蘭國旗,舉着“反腐機構獨立”橫幅,遙相呼應基輔。現場未見大規模衝突,警方僅在外圍維持秩序。
因爲這項法律只有在總統簽署之後才能生效,所以烏克蘭國內和歐盟都對澤連斯基施加了巨大的壓力,請求他不要簽署。但澤連斯基在22日深夜簽署了法案,過程低調且未公開解釋原因。在簽署法案後,澤連斯基於基輔時間23日凌晨1點發表聲明,稱已與國家反腐敗局局長克里沃諾斯、反腐特別檢察官辦公室檢察官克萊緬科、總檢察長克拉夫琴科及烏克蘭安全局局長馬柳克討論了相關問題,澤連斯基承認“面臨各種挑戰”。
我們對幾天來的烏克蘭國內政局做些觀察分析:
一、在最高拉達通過取消反腐機構獨立性的法案之前幾天,烏克蘭安全局突擊搜查逮捕了反腐敗局關鍵調查人員,法案通過當天,7 月 22 日,法院對涉嫌與俄羅斯有聯繫的反腐局偵查部門負責人馬哈梅德拉蘇洛夫判處 60 天拘留,反腐局表示將對這一決定提出上訴。到底烏克蘭反腐局中是否有俄羅斯間諜,目前還是個謎。但安全與反腐部門之間的矛盾浮出水面。
二、正值抗俄戰爭關鍵時刻,烏克蘭出現嚴重政治危機,體現了新舊體制和權力利益之間矛盾仍然相當嚴重。兩家獨立反腐機構是2014年獨立廣場革命後成立的,被視爲烏克蘭民主化改革和法治的象徵,也一直是歐盟等西方盟友評估基輔改革誠意的試金石,反腐局長克里沃諾斯此前曾公開呼籲澤連斯基否決法案,稱其爲“摧毀烏克蘭反腐敗體系的企圖”,G7與歐盟也對此表示了擔憂;
三、在重重壓力下,澤連斯基還是簽署了這項法案,說明他盡力想擺平政治高層的內部爭執,在民主透明與體系穩定之間,他選擇了後者,畢竟,烏克蘭仍然有許多前蘇聯體制的痼疾,而歐洲式民主機制的效率低下,也不利於戰時調動與管制;
四、民衆對削弱反腐機構的抗議,不僅是俄烏戰爭以來規模最大的反政府示威,更標誌着烏克蘭政治局勢從“戰時團結”向“改革權力”拉鋸的轉折點,對於澤連斯基執政威望和烏克蘭加入歐盟談判都有影響。澤連斯基目前正處於烏克蘭戰時生存與改革之路的十字路口,這是對他的巨大考驗,我們還要密切關注局勢向何處發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