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航母爛尾甩賣,中國會接盤嗎?三大去向揭祕,印度最有可能接手

由 科學知識點 發佈於 軍事

'25-11-04

鏽跡斑斑的“庫茲涅佐夫海軍元帥”號,如今徹底成了俄羅斯海軍的“負資產”。2025年7月底,俄羅斯聯合造船集團董事會主席克斯京公開表態,這艘服役超過40年的老艦已無維修價值,等待它的命運只剩下出售或報廢。

消息一出,軍迷圈瞬間炸鍋:同爲1143.5型航母的“姐妹艦”,中國的遼寧艦能否在東方迎來這位“老朋友”?現實可沒這麼浪漫。

說“庫茲涅佐夫”號的坎坷經歷簡直就能寫出一部驚心動魄的災難小說來,足見其經歷的艱難和慘烈了。

2017年開進船廠進行中期大修,結果八年過去,維修進度還差得遠。可謂一船沉水一船渡的經歷,不但承載了它的PD-50浮船塢在2018年突然的沉沒,而且還遭到了巨型的吊車直接砸穿了它的飛行甲板,隨後第二年艦內又發生了大火,將關鍵的設備都給燒燬了,還造成了不少的傷亡。

俄烏衝突爆發後,軍費更是緊巴巴,連船員都被調往戰場,航母維修基本陷入停滯,俄羅斯自己都承認,缺技術、缺場地、更缺錢,這艘6萬噸的鉅艦徹底成了燙手山芋。

那你可能要問,中國連“瓦良格”號都能改造重生,修好“庫茲涅佐夫”號不是小菜一碟?表面看確實有戲。

咱們的遼寧艦就是它的二號艦,中國造船業積累了豐富的蘇式航母改裝經驗,大型龍門吊和焊接技術全球領先。

但賬不能這麼算,當年的“瓦良格”號是個沒住過人的“毛坯房”,咱們想怎麼裝修都行,而“庫茲涅佐夫”號是住了三十多年的“老破大”,內部結構被反覆修改,管線佈局一團亂麻。

要想徹底翻新,得先大拆再重建,耗費的資金、時間和人力,恐怕比造一艘全新的山東艦還高,花天價買回一艘綜合戰鬥力可能還不如遼寧艦的二手艦,這筆買賣怎麼看都虧。

而最關鍵的就在於中國海軍的發展已早已走向了邁出這一步的新臺階.。隨福建艦的落水之日,我國自行設計的電磁彈射技術也將直逼世界頂尖的水平,大大提高了我國的戰機起飛的可靠性,爲我國的空軍提供了更好的起飛保障.。

第四艘航母的消息也傳得沸沸揚揚。在對滑躍甲板的技術突破逐步的克服背景下,咱們的航母的發展又將向更高的層次躍升,從最初的滑躍甲板的航母又將向電磁彈射的航母的方向發展,最終目標將直指10萬噸的核動力超級航母。

當了這麼久的“航母控”又被推出一艘設計已落後的老式的“滑躍”航母,實在令人不太感興趣,彷彿開了好幾年的智能電動車,還有人向你推銷一輛經常需要頻繁的修理的老爺車似的。

不過,“庫茲涅佐夫”號並非毫無價值。有軍事專家提出一個大膽設想:買來當靶艦。現代反艦導彈如鷹擊-21、東風-21D需要真實的大型艦艇來測試毀傷效果。

用這艘6萬噸的真航母做靶子,能獲取極其珍貴的實戰數據,對優化武器設計和提升自家航母防護力價值連城。

美國過去就幹過用退役航母做實彈打擊測試的事。對中國而言,這比花錢維修它“性價比”高得多。

當然,另一個潛在買家是印度。印度海軍一直想搞第三艘航母,俄羅斯之前就把“戈爾什科夫”號賣給它。

雖然印度在“維克拉瑪蒂亞”號的改裝上被坑得不輕,但面對送上門來的6萬噸級航母,難保不會心動。還有一種可能是仿照“基輔”號、“明斯克”號的先例,被中國企業買下改成航母主題公園,不過以其當前狀態和高昂拖運費,商業運營前景不太明朗。

“庫茲涅佐夫”號的命運,某種程度上是俄羅斯海洋雄心褪色的縮影。它的離去,將使俄羅斯成爲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中唯一沒有現役航母的國家。而對中國海軍來說,它的故事更像一面鏡子,映照出我們從艱難引進到自主創新的崢嶸之路。一艘鉅艦的沉浮,背後是一個時代的翻篇。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