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雖然世界格局加速演進是一個漸進的過程,但其中一些指標性事件意義深遠。
比如2018年的貿易戰、2019年美國製裁華爲、2020年開始蔓延全球的疫情……
而最近這一次的中美領導人會晤,同樣極具指標性意義。
此次會晤最重大的影響,不僅是發生在有形的物質空間,而且是在人們的認知空間。
在此之前,相信很多人都意識到了中國的崛起,但對崛起的力度和強度仍有不確定。
即便是在中國國內部,仍有一大批不自信的人,更遑論世界其他國家。
而這次兩國最高領導人的會晤,我們的對手親自塑造和改變了全世界人民的認知——中國已經成爲與美國等量齊觀的一極。
10月31日,貝森特在接受《金融時報》採訪時透露,特朗普總統在與中國領導人的會晤中主動提出:“我想,您是希望我年初訪問。”對此,中國領導人提出了替代方案,“一月份和二月份非常冷,何不將訪問推遲到四月呢?”
這段話不長,信息量卻很大。
特朗普總統對訪問中國有多迫切,而中國對特朗普總統的主動來訪有多淡定,就可以看出攻守之勢易形也!
大家想一想,這事要發生在全世界任何一個國家,都夠該國領導人吹好一陣子牛了,甚至成爲其政治資本。
特朗普迫切訪問中國,不是他如大家調侃的那樣急於向黨彙報,而是中國的實力足夠強大,強大到有他需要依賴或者忌憚的東西。
特朗普在韓國與李在明總統會談時說,他訪韓的核心重點就是爲了與中國國家領導人見面。中美元首會晤結束後,這位耿直BOY一點面子也沒有給韓國面子,連APEC峯會的領導人非正式會議都沒參加,便直接飛回美國參加萬聖節派對。
在特朗普總統的眼裏,APEC峯會連個萬聖節派對都不如。
兩相襯托之下,可見中國的實力。
在中美兩國領導人會晤開始前,特朗普在自家的社交媒體“真實社交”上宣稱,“G2即將會晤”。會晤結束後,他在返程的專機上再次發帖稱此次中美會晤爲所謂的“G2會議”。
特朗普的態度中,有一種青梅煮酒的感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
特朗普對中國實力和地位的廣而告之,加速了全世界人民的認知改變的進程。
雖然咱們不在乎G2這種虛名,但其他國家和人民的這種認知改變還是非常樂見的。
中美博弈日趨激烈,全世界絕大多數中小國家其實都在騎牆,他們的態度就是“誰贏跟誰”。
一旦大家認識到,中國是美國不可戰勝的對手,很多國家就會投鼠忌器,不敢隨便選邊站隊。
別說國家,就連咱們自己國內一些人因不看好中國,在中美博弈的關鍵時刻選邊站隊美國。
現在出現的資金迴流現象,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不就是覺得中國要好了嗎?
特朗普態度的改變,也代表着美國精英階層認知的改變,這讓華盛頓那邊不至於發生大的誤判,從而極大降低中美擦槍走火的可能性,爲兩國的“和平”競爭打下良好的基礎。
平心而論,在這個過程中特朗普“功不可沒”,是他在強力推動這種認知改變,而傳統的建制派是不可能這麼做的。
這也說明特朗普是個現實主義者,不會爲了虛無縹緲的意識形態與中國進行對抗,無端消耗美國的國力。
這樣的人,其他國家與他打交道可能很痛苦,但對實力在我的中國來說卻不是壞事。特朗普崇尚實力、講求實利,這樣中美雙方反而更容易達成妥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