志願軍的妙招,白天橋就像被炸斷的,晚上補給的火車卻能呼嘯而過

由 非凡的黑索金 發佈於 軍事

'25-11-04

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志願軍的後勤成爲許多人心中永遠的痛。尤其是在戰爭初期,由於美軍的封鎖,前線將士缺喫少穿、斷水斷糧的事時有發生。爲了扭轉這一局面,新組建的鐵道兵緊急參戰。正是他們憑着自己的雙手和勇氣,構築了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運輸線。

【志願軍鐵道兵和人民軍一起搶修橋樑】

第一批參戰的志願軍共6個軍外加兩個炮兵師,原計劃打一場固守待敵的伏擊戰,不料卻打成了遭遇戰。匆忙間後勤的短板就立即暴露出來了。

鴨綠江邊的物資堆積如山,卻根本無法運到前線。在美軍的狂轟濫炸下,鄰國那幾條可憐的鐵路被摧毀殆盡。依靠公路吧,志願軍戰前好不容易湊出的1300輛卡車,不到20天被炸燬了700輛。

到第二次戰役時,巨大的後勤壓力逼得志願軍迅速組建了4個後勤分部,共6萬餘人。同時剛剛組建的一個鐵道兵師開赴戰場,他們的任務就是移山填海、修路架橋。要確保運力最大的鐵路暢通,讓各種物資最快運抵前線。

【美軍萊特號航母,整個戰爭期間,美軍出動了7個航母戰鬥羣】

然而,隨着前線將士的節節勝利,戰線越拉越長,後勤已經不堪重負。終於在志願軍渡過漢江後,後勤徹底崩盤。

志願軍使用的武器口徑竟達到20多種,光彈藥的運輸就讓人發瘋。到第三次戰役後期,第40軍沒有從後方補充到一顆糧食,全靠繳獲度日,其中一個營甚至還斷糧兩天。

在這種情況下,又有兩個剛剛組建的鐵道兵師開赴戰場,在前線打得熱火朝天的時候,3個鐵道兵師工程部隊瘋一樣的開山架橋,勉強維持往了通往大後方的鐵路運輸生命線。

【戰爭初期,志願軍的武器簡陋且五花八門,後勤壓力極大】

五次戰役結束後,雙方進入陣地戰階段,志願軍終於開始更換萬國造的武器,各部隊陸續換裝蘇式武器。雖然口徑統一了,但運輸壓力絲毫沒有減輕,反而更大了。

因爲志願軍開始裝備重兵器了。高射速的喀秋莎、大口徑的榴彈炮,還有一刻都不能停的高射炮,都需要海量的運力來支持。

而就在此時,李奇微發起的空中絞殺戰,堪稱飛機出現以來密度最高的空襲。爲了扼殺志願軍的後勤,美軍的炸彈就跟不要錢一樣,一條已經炸爛的路都會被反覆炸上幾遍甚至十幾遍,炸到根本無法修復爲止。

【美軍海軍AD3轟炸機轟炸鴨綠江上的大橋,企圖徹底摧毀志願軍的後勤補給線】

絞殺戰加上百年一遇的洪水,前線志願軍將士的後勤保障稱得上是慘不忍睹。一線部隊喫了上頓沒下頓,二線部隊只能喝稀飯,機關只能喝西北風,能喫上一頓野菜就是開了葷。

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鐵道兵不但沒有被打垮,反而創造了奇蹟。他們新建公路2500公里,擴建公路8100公里。

新建鐵路200公里,雖然里程不長,但這條鐵路在30個月裏被美軍炸過14000多次,平均每天15次,卻一天也沒有中斷運輸。

【鐵道兵在搶修被炸斷的橋樑】

爲了對付美軍的轟炸,鐵道兵想出各種各樣的辦法。比如白天拆下橋樑上的Z字梁和鐵軌,讓美軍飛機以爲橋是被炸過的而不予理會。到晚上鐵道兵以最快的速度架上鐵軌,滿載補給的火車呼嘯而過,將物資送往前線。

爲了提高運力,鐵道兵們又創造性的發明了“片面運輸”的方法,即在某一時間段內,所有的列車都向一個方向單向行駛。每趟車只間隔5分鐘。其結果是一個晚上就向前線發送47趟列車,是平時的2.5倍。堪稱世界奇蹟。

【鐵道兵在搶救被炸壞的火車頭】

此外還有三個火車頭拉一列超長列車的“巨龍運輸”,爲防止橋樑承重不夠發明的“頂牛過江”運輸法,每一個都堪稱是腦洞大開的創舉。

到1953年,戰場上的鐵道兵師已達到10個。他們同樣要面臨死亡的考驗。爲保障百川嶺鐵路橋的暢通,鐵道兵一師的一個連,冒着敵機前後26次大轟炸,在傷亡99人的情況下,剩下的人仍按時完成了搶修任務。

【特級英雄郭金升,一個人拆卸美軍定時炸彈603枚】

鐵道兵的特級戰鬥英雄郭金升,一個人排除美軍扔下的定時炸彈1129枚,其中拆卸603枚,光掏出的炸藥就重達27噸。

正是這些英勇無畏的鐵道兵,用自己的生命和鮮血,構築起一條打不爛、炸不斷的鋼鐵生命線,爲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