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聰明點、以後有出息,能過得好點。
所以平時他表現好,懂事聽話,我們就特別開心,總覺得以後肯定沒問題。
可其實,有些看起來“聰明”的行爲,背後也可能藏着問題。
如果我們沒發現,任由發展下去,可能會影響孩子以後的路。
這2種性格的孩子,看似“聰明”,其實將來難出人頭地,別大意。

一:特別懂事、從不惹事的孩子
說起懂事的孩子,真能讓爸媽少操不少心。
我鄰居家小敏,就是個“乖娃代表”。
別的孩子樓下搶玩具、打鬧、哭得呼天搶地喊家長,她從來不在其中。
小朋友玩耍,她從不爭搶,別人挑完剩下啥她就拿啥,也不計較。
大人都誇她懂事,說她好帶,太讓父母省心了。
但我卻看到,小敏總是習慣讓步,習慣自己待着,習慣不表達。
大家討論怎麼玩,別的孩子搶着要玩這個、玩那個,她只在旁邊笑:“我都行,大家喜歡什麼就玩什麼。”
時間久了,她在孩子羣體裏,成了“透明人”。沒人問她意見,也沒有人認真聽她說過話。
她總是尷尬地待在角落裏,看着別人說。
這種“懂事”,是選擇讓步、安靜,是怕給別人添麻煩,怕被說不乖,怕讓大人失望。
她索性什麼都不說,什麼都“聽別人的”。時間一長,她真的不會表達自己了。
這樣的孩子長大後進了社會,問題就更明顯。
工作中不敢表達意見,什麼都順着別人;
遇到麻煩也憋着,從來不主動爭取,最後真的成了“隱形人”。
別說升職加薪,連機會都輪不上她。
生活裏有矛盾,也只能自己消化。
別人覺得她沒脾氣,其實,她只是不會說出口。慢慢地,她越來越沒底氣,越來越自卑,總覺得自己不重要。
一句“你真懂事”,背後也許藏着孩子無數次的委屈。
很多“會讓步”的孩子,其實心裏最憋屈。
我們千萬別隻看到孩子表面的“聽話”,更要看到孩子內心的小情緒和渴望。

二:習慣討好、迎合別人的孩子
再說說另一種“人見人愛”的孩子。
比如我朋友家小豪,誰見了都喜歡。
他到哪都帶着笑,老師誇他,同學也愛和他玩。別人讓他幫忙抄作業、分擔任務,他幾乎從不拒絕。
誰找他幫忙都行,他樂呵呵地幫同學帶飯、送水。老師還經常誇:“這孩子情商真高!”
但其實,只有小豪自己知道,有時候他真的很累。
有一次,他一邊趕着做自己的作業,一邊還在幫同學做模型。
媽媽問他:“爲啥不推掉啊?”小豪笑着說:“大家找我,說明喜歡我唄。”
但其實,他也跟媽媽說過:“我害怕我拒絕別人,別人就不喜歡我了。”
像小豪這樣的孩子,看着人緣好,心裏卻特別怕“被別人討厭”。
只要別人需要,他就很少拒絕。有人批評他、不理他,他就開始懷疑是不是自己做錯了什麼。
這樣的孩子,其實活得很累。
他太在意別人的看法,總覺得只有對別人好,別人才能喜歡自己。
這樣下去,長大後,他很容易“內耗”,生怕自己做得不夠好、不夠討人喜歡。
久而久之,他就會活在別人的看法裏,越來越焦慮、不安。

三:我們平時該怎麼做?
我們既希望孩子人緣好、不內耗,又希望他能健康地成長。
那怎樣,才能讓孩子受歡迎的同時,不內耗他自己呢?
①引導孩子表達自己的需求和想法
我們一定要多聽聽孩子的聲音。
很多時候,我們一說話就是“聽話”“你閉嘴”。
孩子自然就習慣了不敢表達,只跟隨。
我們試着多聽聽孩子的主張,看他有什麼想法,有時候,嘗試一下他的決定,生活也不會出大亂子。
當孩子表達自己的想法時,我們也急着否定,也別敷衍。
就算他說的我們不贊同,也要認真聽完,然後再慢慢商量。
我們不急着說“不行”,可以換一種說法:“看來你有自己的主意,我們一起想辦法,看怎麼才能實現。”
慢慢地,孩子會發現,自己有想法,是可以說的。
哪怕最後沒法滿足,他也會知道:“我有權利說自己的想法。”
這樣,孩子纔不會因爲怕被拒絕、怕被批評而選擇沉默。
將來長大遇到問題,他纔敢溝通、敢爭取機會,更自信,更有主見。

②教孩子學會說“不”,守住自己的底線
還有一點很重要,就是讓孩子學會“拒絕”。
很多孩子不會拒絕,是怕被別人討厭,怕被說“不禮貌”、“不友好”。
還有時候,是因爲我們大人顧及面子,硬着頭皮要孩子答應他不想做的事。
比如布妞有時候不想跟她的小夥伴玩,就直接說:“我不想跟你玩。”
小夥伴很受傷,而她媽媽又在。
我站在旁邊,會有些尷尬,就會忍不住想勸她“你就跟她玩”嘛。
但後來,我會忍着,尊重布妞的意見。我會轉頭對小夥伴說:“她現在想自己玩,我們下次再一起玩吧。”
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甚至還可以及時鼓勵:
“你能大膽說出自己的想法,不同意就直接拒絕,媽媽很佩服你的勇氣。”
這樣,孩子會發現,勇敢表達和拒絕,反而能贏得別人的尊重和信任。
孩子長大以後,纔不會一味討好別人,也不會輕易被人利用。
孩子不是天生的“省心娃”,也不是天生的“討好型人格”。
有時候只是太懂事、太在意別人的感受,把自己藏得太深。
我們的責任,不是把孩子養成“不會惹事”的乖寶寶,而是要幫他們成爲有主見、有底氣、能表達自己的人。
孩子敢說想法,敢表達情緒,敢拒絕不喜歡的事,將來不管走到哪,都能活得更自在,更有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