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婚丈夫去世後她把腦癱繼子養大,白天搬磚晚上刷碗,28年母子情感動全網!

由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發佈於 親子

'25-07-14

01


不離不棄永守護


“阿姨,喝水!”姜永蓮剛回到家,繼子趙楊就端着一杯水搖搖晃晃地走了過來。


她接過水杯,說:“等天氣暖和了,阿姨帶你出去玩兒!”


“好啊!”趙楊高興地拍着手。


這個已經39歲的男人因爲腦癱,智力停留在了五六歲。看着他越來越懂事,姜永蓮很欣慰。



看電視是趙楊的日常,姜永蓮便教他看着字幕識字。


“趙楊,給阿姨找一下戲曲頻道,怎麼找不到了呢?”她拿着電視遙控器,裝作一臉茫然的樣子。


趙楊接過遙控器按了起來。“戲曲,找到了……”他自豪地笑起來。“還是我們趙楊厲害!”姜永蓮爲他點贊。


這麼多年,姜永蓮教會了趙楊識字、打電話、燒水、扔垃圾、取快遞等各種生活技能。日復一日,年復一年,一遍又一遍,趙楊已經認識了上百個常用漢字,還學會了用錢買東西。


趙楊喜歡喫豆沙餡兒燒餅,經常跑到村頭去買。有一次,他在買燒餅的路上把腿摔斷了,兩個半月不能上下牀。後來,在姜永蓮的精心照顧下,他才完全康復。“他手裏有錢就餓不着。”雖然歷經曲折,但看到趙楊學會了買東西,姜永蓮很開心。


有一天,趙楊坐車去妹妹力娜家。臨上車,姜永蓮叮囑道:“你下了車就給我打電話。”然而過了很久,她才接到趙楊的電話:“阿姨,我下車了,但不知道在哪兒。”“你看看周圍,找那個最大的字……”姜永蓮很慶幸教趙楊識字。原來,他坐過了好幾站,姜永蓮趕緊打車過去接。


“其實,這孩子挺聰明,也很討人喜歡。”最讓姜永蓮感動的是,有一天晚上,趙楊顫顫悠悠地端過來一盆水:“阿姨,泡腳!”那一刻,姜永蓮淚眼婆娑,感覺自己這麼多年的付出都值了。這點兒小事對正常孩子來說不算什麼,但對於一個腦癱孩子卻非常不容易。姜永蓮從來沒想過回報,但面對趙楊感恩的舉動,她還是很動容。



有時候,姜永蓮會逗趙楊:“如果阿姨生病,不能給你做飯了,怎麼辦?”“我去買,咱倆喫,我給你燒水喝。”這些話雖然簡短,在姜永蓮聽來卻是最美的語言。他們成了真正相依爲命的人。


2023年夏天,姜永蓮帶着趙楊到廈門旅遊。母子倆到鼓浪嶼爬山、觀景、看海……青翠欲滴的山峯彷彿披着一層薄紗;海風輕拂,帶來鹹溼的氣息;海浪輕拍礁石,發出低沉的吟唱;遠處海天一色,霞光灑滿海面,宛如一幅流動的油畫。感受着眼前的一切,趙楊興奮地尖叫起來。


“老趙,你在那邊放心吧,我會照顧好自己,也會照顧好孩子……”望着歡快的繼子,姜永蓮的思緒被拉回到從前……


02


再婚家庭遭變故


姜永蓮和繼子的故事要從她的婚姻說起。姜永蓮的第一任丈夫不務正業,欠下鉅債。她傷透了心,帶着只有10個月大的女兒力娜憤然離婚。爲了更好地照顧女兒,姜永蓮決定不再踏入婚姻。然而,命運在不經意間悄然改變了她的生活軌跡。


同事趙海濤的勤勞、善良最終打動了姜永蓮。1996年,兩人再婚。趙海濤也有過一段婚姻,還有一個兒子,就是趙楊。4歲時,趙楊因爲醫療事故患上了中毒性腦癱,智力發育遲緩,生活無法自理。“他要是帶着兒子的話,可能我還會考慮一下。”當時,趙楊被判給媽媽撫養,姜永蓮便沒有多想。


婚後,趙海濤對力娜視如己出,這讓姜永蓮很感動。有時候,趙海濤的前妻把趙楊送過來幾天,姜永蓮也會盡心盡力照顧。“人心都是肉長的,既然成了一家人,就要互相幫助。”讓姜永蓮沒想到的是,婚後一年多,趙海濤因心臟病而無法正常工作。1997年11月,趙海濤的前妻意外離世。



當看到丈夫把趙楊抱回家時,姜永蓮心裏五味雜陳。丈夫身體不好需要照顧,又要撫養腦癱繼子,這日子怎麼過?丟下父子倆,帶女兒走?看看病弱的丈夫、瘦弱的孩子,姜永蓮又於心不忍。她也不敢和丈夫掰扯這件事,因爲他隨時可能犯心臟病。姜永蓮既無力又無奈。


“世界上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在看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羅曼·羅蘭的這句名言用在姜永蓮身上再合適不過。經過一番思想鬥爭,她決定該怎麼生活就怎麼生活。


擔心丈夫多想,姜永蓮安慰他:“以後我來賺錢養家,你在家負責做飯,咱們一起照顧孩子。”爲了讓力娜接受這個哥哥,姜永蓮經常告訴女兒:“哥哥因爲生病才這樣,他自己最痛苦,我們要一起照顧他。”耳濡目染下,力娜漸漸放下了對哥哥的偏見,學着和媽媽一起照顧哥哥。


在醫院搶救時,趙楊被氧氣罩刮傷臉部,造成上下頜不能閉合。每次喫飯,姜永蓮都要用手推着他的下頜,以防食物掉出來。趙楊說話很少有人能聽懂,姜永蓮總是認真傾聽、猜他的意思,教他說話。趙楊的腿像麪條一樣軟,走路搖搖晃晃,姜永蓮有空兒就幫他按摩雙腿;他心情不好摔東西,她總是耐心地收拾殘局;他在牀上大小便,她也毫不嫌棄地清洗、收拾……



儘管全家人精心照顧,趙楊還是出了問題。因爲手術後遺症,他的臉突然腫起一個大包。姜永蓮和丈夫趕緊帶他到醫院查看,結果沒有醫生敢收。


姜永蓮自告奮勇道:“醫院不收,咱自己弄!”“媳婦,你弄吧!弄壞了,我承擔責任!”趙海濤按住兒子,不讓他亂動。姜永蓮拿毛巾把自己的鼻子捂上,拿着刀片把膿包劃破,結果從裏面擠出一股綠色的膿水,散發着臭味。膿水擠乾淨後,夫妻倆每天給趙楊的傷口消毒。


功夫不負有心人。兩個多月後,趙楊的臉完全好了。“媳婦,你救了這孩子一命啊!”趙海濤對妻子充滿感激。其實,讓他感激的何止這一件事。


03


一人撐起一個家


家裏有兩個病人,還有一個孩子要上學,生活的重擔全落在了姜永蓮身上。苦難就像一座山,任憑怎樣攀爬也無法跨越。


2000年,姜永蓮失業,開始四處打零工。爲了多賺點兒錢,她一天打兩份工,白天做家政,晚上去燒烤店端盤子。“這些工作都是熟人給介紹的,大家知道我家的情況,都很照顧我。”姜永蓮對幫助過她的人充滿感激。



工地搬磚、醫院保潔、飯店洗碗……姜永蓮什麼活兒都幹過,只是每份工作都幹不長,因爲家裏隨時有事。


有一次,姜永蓮跟着裝修隊到市裏幹活兒。剛乾了一會兒,她便接到了趙海濤的電話,只聽他上氣不接下氣地說:“難受……不行了……”姜永蓮邊讓他打開門,邊撥打了120,趕緊打車往回趕。在車上,她才發現自己的腿都軟了。幸運的是,趙海濤被搶救了過來。姜永蓮從此再也不敢去市裏打工,只在家附近找活兒幹。


趙海濤每次發病都很突然,姜永蓮每天活得心驚膽戰。最難熬的是趙海濤住院的日子。姜永蓮既要照顧他,還要照顧兩個孩子。


最困難的時候,她把大頭菜切成兩半,一半給丈夫,一半留給孩子們,她自己啃幹饅頭。那幾年,身高將近一米七的姜永蓮瘦得只有90多斤。


鄰居知道她家的情況,每到力娜開學,都會問姜永蓮需不需要錢。“總有人幫助我,有人幫我找工作,有人借錢給我。”



世界以痛吻我,我卻報之以歌。生活中的苦太多,一絲甜便會知足。“我丈夫人好,性格開朗,每天給我和孩子們做好喫的。”姜永蓮很少提難過的事,總是想起美好的事。趙海濤會邊喫飯邊和她聊天,還經常唱歌給她聽。


“數着一圈圈年輪……寒夜剩我一個人,等清晨,世間最毒的仇恨,是有緣卻無分……”2015年,電視劇《花千骨》播出,趙海濤經常哼唱主題曲《年輪》。見他深情演唱、眼睛溼潤,姜永蓮笑他多愁善感。趙海濤卻總說:“媳婦,我要是不在了,你可咋整?”她說:“別瞎說,咱們都好好的,你沒看日子越來越好嗎?”


日子的確越來越好。力娜中專畢業後,以第一名的成績考入一家公司。後來,她和陳鑫喜結連理。有了兒子銘嶼後,一家三口經常回家。銘嶼從小就和趙楊玩兒,每次臨走都會說:“舅舅,再見!”趙楊和小外甥玩得很開心。


孩子們漸漸長大,姜永蓮終於可以鬆口氣了。爲了這個家,她從沒出過哈爾濱市。姐姐在廈門,姜永蓮一直沒空兒去探望。2016年3月,趙海濤強行把她“趕”出了家門:“這次你必須去!”“爸,你爲什麼非要讓我媽出去呢?我還要請假。”力娜不明白趙海濤的用意。“這麼多年,你媽爲這個家付出太多了,應該讓她出去轉轉。”


趙海濤把攢下的全部積蓄拿出來交給了繼女。誰也沒想到,這竟然是他最後的叮囑。姜永蓮和女兒剛到廈門第二天,就接到了趙海濤去世的消息。


每當提起這件事,姜永蓮都悔恨不已:“假如時光可以倒流,我一定不會離開他。”醫生勸她:“你不走,他也救不活,從發病到搶救不到5分鐘。”鄰居也勸她:“老趙這是不想讓你看到他離開。”不管別人怎麼勸,姜永蓮那顆破碎的心再難癒合。丈夫去世後,她生了一場大病,不僅記憶力減退,身體也因喫藥而變得肥胖。


與此同時,還有一件事擺在了姜永蓮面前:繼子怎麼辦?左鄰右舍和親朋好友都勸她將趙楊送到孤兒院去。勸的人多了,姜永蓮也動搖了。“阿姨,我不走!”趙楊拉着姜永蓮哭起來。姜永蓮的眼淚一下子掉下來,緊緊抱住趙楊:“孩子,你不想走就留在這裏,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一口吃的。”



這麼多年,母子倆早就有了深厚的感情。雖然趙楊一直叫姜永蓮“阿姨”,但她絲毫不在乎。“只要我在,我就是他媽!他爸媽都不在了,如果送他到不好的地方,看着孩子遭罪,我怎麼受得了?”從此,姜永蓮成了趙楊永遠的依靠,開始教他各種生活技能。


“如果沒有社會各界和鄰居、朋友的幫助,我們不會有今天的幸福生活。”爲了回報社會,姜永蓮加入了“四葉草志願服務隊”。只要服務隊有活動,她都積極參加。



冬天的一個早晨,有人因爲路滑仰面朝天摔倒在地,周圍卻沒人敢伸手幫忙。姜永蓮見狀,趕緊上前把那人的頭抱在懷裏,直到對方甦醒。“我不怕被訛,救人要緊。”在姜永蓮看來,真正的善良終究會被看到。


確實如此。2024年12月16日,姜永蓮入選第九屆全國道德模範候選人名單。2025年1月,她榮登2024年第四季度中國好人榜。不是母子卻勝似母子,沒有血緣卻超越血緣,姜永蓮將繼續用行動感召更多人。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