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中伏,傳統要喫麪條,提醒:3面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正當季

由 早媽美食 發佈於 美食

'25-07-29

“頭伏日頭二伏火,三伏像烤火”,不知不覺明天就是三伏中的“中伏”了,中伏的到來意味着天氣將會比初伏更加炎熱,除了熱之外空氣裏更顯悶溼,所以這樣的氣候人們也習慣稱之爲“上蒸下煮”。

中伏的來臨,防暑降溫成爲了最重要的事情。當然中伏也是傳統節日,從古到今也流傳着許多民風習俗。按照傳統中伏民間有喫麪條的習俗,中伏喫麪的傳統可追溯至三國時期。《魏氏春秋》記載名士何晏“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裏的“湯餅”正是現代熱湯麪的前身。

當然從科學的角度來看,因爲天氣熱人們消耗大,喫點麪條可以更好的補充體力,第二麪條寓意長長久久,象徵着幸福生活長久。

明天進入中伏,老話說“3面不上桌,福氣不進門”,所謂“三面”,並非單指麪條本身,而是融合了麪食主體、時令配菜與養生搭配的完整體系。

二、長壽麪

麪條細長的形態被賦予“福壽綿長”的寓意。製作時不妨選用雜糧面:蕎麥麪、綠豆麪或玉米麪,既沒有負擔,又增加膳食纖維。如老北京炸醬麪用六種菜碼平衡營養,陽春麪則以清淡湯底養護胃腸。

推薦食譜【肉醬拌麪】

主要食材:肉末、麪條、黃瓜、蔥蒜、小米椒

1、先把料汁調好以免手忙腳亂:碗中倒入兩勺生抽、一勺老抽、一勺蠔油、一勺甜麪醬、一勺豆瓣醬、少許糖、一勺澱粉,最後倒入一碗清水攪勻。

2、起鍋燒油倒入肉末炒出油,倒入蔥蒜小米辣炒勻,倒入料汁小火煮至濃稠關火。

3、鍋中水開下麪條、煮熟後撈入冷水中過一遍,撈出到碗中,澆上肉醬和黃瓜絲,拌勻開喫吧!

二、祛溼面

中伏配菜當選清熱利溼的時令食材苦瓜含苦瓜苷,其苦味更能刺激消化液分泌,蓮藕/蓮子清心除煩,可切片涼拌或熬成藕湯澆面。鴨肉高蛋白低脂肪,“二伏一隻鴨”的傳統正爲補充伏天消耗的元氣。

推薦食譜【鴨肉面】

主要食材:半隻鴨、手擀麪

1、鴨肉洗淨後切成塊,放入冷水鍋中,加入 1 湯匙料酒和 1 片生薑,大火煮開,撇去浮沫,撈出鴨肉用溫水沖洗乾淨。

2、鍋中放少許油,油熱後放入蔥段、薑片、八角、香葉炒出香味,放入鴨肉翻炒至表面微黃。

3、加入 1 湯匙料酒、生抽、老抽翻炒均勻,使鴨肉均勻上色,然後加入足量熱水,沒過鴨肉,大火燒開後轉小火慢燉 1.5-2 小時,至鴨肉軟爛,最後加入適量鹽和胡椒粉調味。

4、另起一鍋燒開水,放入麪條煮熟,同時放入青菜焯燙至熟,撈出麪條和青菜放入碗中。將燉好的鴨肉和湯汁澆在麪條上,撒上香菜即可。

三、開胃面

高溫易致食慾不振,調味宜選酸辛搭配:山西過水麪配蒜泥醋滷,蒜素殺菌、醋酸開胃,川味涼麪加花椒油,麻香激發味蕾;江南蔥油麪用小火慢熬蔥段,香氣溶於油脂,澆在面上滿室生香。

推薦食譜【酸湯麪】

主要食材:麪條、雞蛋、火腿、小青菜

1、碗中放蒜末、辣椒粉、熟芝麻,加兩勺熱油激出香味。

2、倒入兩勺生抽、兩勺陳醋、一勺蠔油、少許鹽和白糖拌勻。

3、煎一個荷包蛋和幾片火腿,鍋中水開下麪條,快煮熟時放幾顆小青菜煮一分鐘關火。

4、煮好的面撈入碗,澆上料汁,舀幾勺麪湯,放上荷包蛋青菜和火腿就可以開喫。

老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所以說明天二伏了,大家記得多喫麪條哦,不過麪條是北方的習俗,不知道南方的朋友你們頭伏會喫什麼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