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曼昱背後的男人火了!靠賣肉夾饃供女兒打球,家纔是她“不被打垮”的底氣

由 婚姻與家庭親子營 發佈於 親子

'25-07-04


今年父親節,中國奧林匹克委員會發布主題海報:“不閃耀,但扛得住所有墜落;不發聲,卻校準了每一個方向。”


其中,乒乓球奧運冠軍王曼昱的海報上寫着:“父親擺攤賣肉夾饃供我打球,是他讓我學會了喫苦和奮鬥。”表達了她對父親感恩之情。


這位中國女乒的絕對主力,5歲拿起球拍,22歲奪得奧運金牌,從訓練館外的出租房到奧運會的最高領獎臺,她整整走了17年。


從齊齊哈爾走向世界,她的成功是父親用一個又一個5元的肉夾饃託舉出來的……


01

“只要孩子有夢想,我們再苦也值得”


“這女孩天生該打球!”齊齊哈爾一個乒乓球訓練館裏,當5歲的王曼昱拿起球拍,顛球數十下依舊不落地時,教練韓連貴驚歎道。


彼時的王曼昱瘦小、體質弱,家人本想着讓她“練球強身”,卻沒想到這一舉動改變了她日後的人生軌跡。



1999年,王曼昱出生於黑龍江省齊齊哈爾市一個普通的工人家庭裏。2004年,5歲的王曼昱剛接觸乒乓球,她的天賦就被啓蒙教練發現。


小曼昱跟同齡的孩子相比,不僅身高有優勢,悟性還高。訓練時,她特別刻苦:滿滿一盆球,其他孩子練着練着就休息了,而她只要教練不喊停,就不會停。



父親王德福每天騎自行車接送王曼昱,風雨無阻。爲了更好地幫助女兒提升技術,王德福會記下教練指導的要點,回家後陪她加練。更難得的是,這位樸實的父親甚至發明了“訓練器材”:用木板和摩托車減震彈簧自制了簡易的發球機,用舊自行車輪綁礦泉水瓶訓練落點控制。


2008年,9歲的王曼昱入選黑龍江省隊,全家卻陷入了兩難:去哈爾濱訓練,意味着更高的生活成本。而此時,家中的經濟情況並不樂觀,父母已雙雙下崗。


深思熟慮後,王曼昱的父母毅然賣掉了老家唯一的房子,舉家搬至哈爾濱,一家人擠在省隊附近的一間出租房裏。



爲了維持生計,王德福擺攤售賣自制花生糖,母親田豔菊則負責王曼昱的生活起居。這樣,全家的經濟重擔全落在王德福一人身上。賣花生糖有季節性,夏天容易融化,冬天又不好賣。最慘淡的時候,一天只賺5元錢。無奈之下,王德福只能改賣肉夾饃。


每天凌晨4點,王德福早早起牀準備食材,然後到訓練館外的路燈下襬攤,開始一天的工作。哈爾濱的冬天,寒冷刺骨,雙手凍裂了,王德福也捨不得買藥膏,只是用紗布纏了一圈又一圈。他要用省下來的錢給女兒買訓練裝備,支付教練費用。


那時候,肉夾饃5元一個,王德福用這一個個肉夾饃支撐着一家人的生活支出。儘管日子很艱難,王德福卻說:“只要孩子有夢想,我們再苦也值得。”



王曼昱在省隊的訓練並非一帆風順,因年齡小、技術薄弱,她常常被邊緣化。2011年的一個冬夜,王曼昱接連輸了3場比賽,她崩潰地跑出了訓練館。


在館外,她見到了最心痛的一幕。空蕩的街頭,昏黃的路燈下,有位客人正在對着王德福罵罵咧咧。原來,父親在切肉時劃傷了手指,因此耽誤了些時間。對於客人的指責,父親沒有說話,而是低頭默默地擦拭血跡。


王曼昱的淚水奪眶而出。那一刻,她明白,逃避只會辜負了父親的苦心。此後,她成了隊裏練得最狠的球員,上千次的揮拍,深夜覆盤,累到趴在球檯上哭泣。


所有流過的汗水都會澆灌前行的路。2013年的全國青年錦標賽上,14歲的王曼昱成功奪得女單冠軍,進入國家二隊。



02

“爸爸相信你,像小時候一樣去打!”


在人才濟濟的國家隊,王曼昱深知只有加倍努力,才能躋身到一隊。


在國乒隊裏有個段子,球員被問到爲什麼進國家隊,答案不外乎“拿奧運冠軍”“完成大滿貫”之類。王曼昱的答案卻逗笑了大家:“想把爸爸的肉夾饃小攤發展成全國連鎖店。”拿冠軍當然是終極目標,但她心裏始終裝着父親,希望父親也能成就自己的事業。


兩年後,王曼昱憑實力躋身國家一隊,被錘鍊成“女版張繼科”,她也從邊緣球員成長爲國家隊主力。


2018年是王曼昱的低谷期。那一年的世乒賽,她成了國乒隊首位輸球的隊員。



父親得知後,特意從老家趕來北京,帶她去公園散步談心。


王德福在接受採訪時曾說過,女兒輸球時他從來不批評,只問她:“你盡力了嗎?盡力了就不遺憾。”這種無條件的信任和支持,成爲了王曼昱心理韌性的重要來源。


有記者問王德福,如何看待王曼昱還沒有拿過奧運會單打冠軍時,這位父親給出了令人動容的答案:“我們家的家訓是守住本分,耐住寂寞。冠軍不冠軍的,只要對得起國家培養,對得起自己付出就夠了。”而王曼昱則坦言:“爸爸教我不要盯着獎牌看,要盯着球看,能代表國家出戰已經是無上光榮。


賽場上,王曼昱總是習慣性地看向觀衆席。其實,那是她與父親獨特的互動方式。大多數比賽時,王德福總是固定坐在一個王曼昱看得見的地方,他或豎起大拇指或握拳,給女兒傳遞鼓勵和加油。


2021年,東京奧運會女團決賽前,王德福給王曼昱發了一條簡短而有力的信息:“爸爸相信你,像小時候一樣去打!”


決賽時,王曼昱的父母特地從外地趕回齊齊哈爾,和家鄉的教練們爲女兒加油。比賽中,王曼昱每得一分,王德福都會高舉雙手吶喊助威。而每一次失誤,他也會不自覺地緊握雙手。


在女團比賽中,王曼昱一人出場兩次。她和陳夢搭檔雙打3-1擊敗石川佳純和平野美宇;在單打中,她又以3-0橫掃平野美宇。


當最後大比分定格在3-0,中國隊拿下金牌時,王德福激動的同時又心疼女兒這些年喫的苦。他表示,等王曼昱凱旋,一定給她做她最愛喫的紅燒鯉魚!



東京奧運會奪冠後,王曼昱開啓了“暴走”模式,在全運會、世乒賽等賽事上頻頻奪冠。她多次提到父親,哽咽回憶:“小時候訓練館沒有暖氣,爸爸就把外套脫下來裹住我的腳。”


有記者問王曼昱,現在看到肉夾饃會想起什麼?她沉默幾秒後說:“爸爸手上的凍瘡,還有他總是把最後一個饃留給我,自己啃乾麪包。”


我們總說父愛如山般沉默,卻不知那無言的背後,是比海更深沉的守望。而王德福,將這份守望揉進每一個肉夾饃裏……


03


“冠軍是國家的榮譽,不是咱家炫耀的資本”


王曼昱的成功軌跡堪稱體壇奇蹟,從省隊邊緣球員到國家隊主力,從奧運P卡選手到女單世界冠軍,這一路走來,父親始終是她最堅實的後盾。


東京奧運會奪冠後,王曼昱用獎金在北京買了一套新房。自此,父母告別了擺攤的生活。不過,王德福依舊保持着低調樸實的作風。女兒成名後,有企業想找他代言,都被他婉拒。他常對王曼昱說:“冠軍是國家的榮譽,不是咱家炫耀的資本。”



王德福雖然文化程度不高,但他的教育理念卻令人肅然起敬。他一直教導女兒要“以誠待人、清白做人”。這8個字也深深烙印在王曼昱的品格中,體現在她賽場內外的方方面面。


2024年WTT福岡總決賽上,王曼昱與陳幸同比賽,有一個細節被鏡頭捕捉後,引發熱議。


那是比分的關鍵時刻,王曼昱主動示意自己的球迷不要喊口號,以免影響對手發球。網友紛紛稱讚:“這纔是真正的體育精神!”


而這對王曼昱來說並沒有什麼,父親的教育讓她明白尊重每一個對手,以誠待人。



王曼昱能喫苦是父親言傳身教的結果。2020年,她面臨長時間的冠軍荒,向教練哭訴“堅持不住”時,父親的短信“現在喫苦,將來就輕鬆”成了她的精神支柱。


後來,王曼昱腰傷復發。傷病期間,王德福依舊每天視頻監督女兒的作息,像小時候監督她的訓練一樣嚴格。


不管是在省隊發着燒也要堅持比賽,還是在國家隊腰傷復發仍堅持高強度訓練,這些深入骨髓的喫苦精神都來自父親的影響。她在多次採訪中提到:“父親教會了我喫苦是福。”


劉國樑曾公開稱讚:“王曼昱的心理素質提升,家庭支持是關鍵因素。”


王德福用獨特的教育方法,幫助女兒練就大心臟。他會在王曼昱輸球情緒崩潰時,帶她離開訓練館,去公園散步談心;陪女兒喫家鄉菜,讓她放鬆身心。壓力大時,他允許女兒大哭發泄,讓情緒得以釋放,帶女兒回顧成長影像,幫助她重拾信心。這種疏導方法連教練都稱讚:王父最厲害的是懂得給女兒“心理鬆綁”。


王曼昱至今保持着每週用三行字記錄心情的習慣,這是王德福要求的“情緒記錄本”。


爲給女兒持續的情感支持,王德福每天固定一個時間跟女兒視頻通話,通話內容只有生活瑣事。而每當王曼昱比賽失利時,她都會收到父親寄來的家鄉零食。


今年5月的多哈世乒賽,王曼昱拿下一金一銀的好成績。她在社交平臺留言:成績留在過去,希望有更好的自己在下一個賽場等我,繼續努力、繼續戰鬥。



賽場上綻放光芒,賽場外續寫輝煌。今年4月,王曼昱榮獲“全國先進工作者”這一崇高榮耀,成爲中國乒乓球隊現役女選手中首位獲得此殊榮的運動員。



這一榮譽不僅是對她職業生涯的至高認可,更是對她十年如一日拼搏精神的禮讚。


如今,王曼昱的球拍仍在揮動,而父親的力量已超越獎牌,成爲她的精神圖騰。


都說父愛深沉,但其實最深沉的愛往往藏在最平凡的細節裏。最偉大的父愛往往來自最樸素的堅持。正如中國奧委會所言——他們不曾站在領獎臺的聚光下,但用最深沉的愛,爲每一個冠軍夢築起登峯的階梯


素材來源:

王曼昱微博

《中國體育報》:王曼昱:從“P卡”到主力

《中國體育報》:王曼昱的“腰傷保衛戰”

《王曼昱的“家訓”》

《冠軍背後的肉夾饃》

王曼昱採訪視頻

新華社:王曼昱父親:等你凱旋!給你做紅燒鯉魚!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