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內容均引用權威資料結合個人觀點進行撰寫,文末已標註文獻來源,請知悉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直接警告塔利班政府,如果繼續縱容武裝組織跨境襲擊,巴方一定會採取軍事行動。
伊斯蘭堡的軍方高層直言,只需動用武器庫的一小部分,就能把塔利班重新打回山洞,語氣冷硬,不留餘地,兩國積怨多年,現在巴基斯坦的態度就像是耐心告罄的警告。

圖 | 巴基斯坦國防部長赫瓦賈·阿西夫
巴基斯坦塔利班(巴塔)跟阿富汗塔利班(阿塔)雖然名義上分屬於兩國,但是兩方同宗同源。
2007年,阿塔殘部與巴基斯坦本土極端分子在邊境地帶融合,形成了結構、意識形態和行動方式高度接近的巴塔,阿塔長期爲巴塔在阿富汗東部提供訓練營與庇護。
過去一年裏,巴基斯坦塔利班在巴境內發動了超過六百次襲擊,2024年巴安全力量傷亡達到六百八十五人,警察局被炸、前線哨所被襲、車隊被伏擊、甚至公共場所也時常爆炸。

圖 | 阿富汗塔利班
更刺痛巴基斯坦的,是那場發生在比舍姆公路上的自殺式襲擊。
2024年3月26日,五名中國工程師與一名巴司機在一次爆炸中罹難,但是那只是個開始,巴塔真正的目標是中巴經濟走廊,巴方意識到問題已不止邊境安全,而是牽動國家信譽、國際合作甚至政局穩定。

圖 | 中巴經濟走廊
阿富汗對這些事情的態度更令人心寒,他們明面上不支持跨境武裝,但是暗地裏一直爲巴塔的各種行動提供庇護。
阿塔把這看作“兄弟互助”,巴方卻覺得是“窩藏敵人”,阿塔國防部長雅各布甚至還公開宣稱:“巴塔不是恐怖分子。”

圖 | 阿塔國防部長雅各布
塔利班這種種行爲其實是在恩將仇報,上世紀九十年代,巴基斯坦情報部門慢慢扶持他們的。
當時巴基斯坦想打造一個聽話,對巴基斯坦友善的政權,支持金錢、提供武器、培訓幹部,甚至幫其奪下喀布爾。
塔利班政府上位之後,卻並沒有想巴基斯坦認爲的親近,反而產生了更大的矛盾。

圖 | 阿富汗臨時總統阿姆魯拉·薩利赫
塔利班政府拒絕承認杜蘭線,強調普什圖統一,不僅沒有切斷與巴塔的聯繫,反而還庇護其跨境武裝。
2025年10月,阿塔高層突然訪問印度,和印度建立關係。
要知道,印度跟巴基斯坦的矛盾也不小,阿富汗這種行爲就像是想和印度左右夾擊巴基斯坦。

圖 | 印度總理莫迪
這一動作像是在巴基斯坦心口重重捶了一拳,幾十年的心血沒換來感恩,換來的是阿塔轉身與宿敵握手。
巴基斯坦這次是低估了阿富汗的民族主義粘性,巴方洞察到這一點後,策略隨之調整,單靠導彈不能解決問題,打掉一批還能再來一批。
真正能威脅到塔利班的是民生問題,是糧、錢、路,所以巴基斯坦這邊關閉查曼口岸,阿富汗貿易鏈立馬斷裂,一天損失上百萬美元。

圖 阿富汗塔利班
兩國邊貿一年約25億美元,還提供了50萬人的就業崗位,現在不僅有經濟損失,還有大量失業人羣。
當然這些行爲並不代表巴軍實力弱,相反,從軍事實力上來說,兩國之間的差距非常大。
巴基斯坦這邊,J-10CE戰機、梟龍、察打一體無人機、特種部隊,國防結構比較完整,今年以來,邊境空襲、定點清除、越界封鎖已經出現,說明伊斯蘭堡不是在喊口號,而是在提前熱身。

圖 | 巴基斯坦J-10CE戰機
反觀阿富汗,先不說別的,光人口差距都是雲泥之別,巴基斯坦人口2.4億,但是阿富汗只有4000多萬左右,而且阿富汗的軍力以及武器都不如巴基斯坦。
不過巴基斯坦也清楚,如果真的打起來,阿富汗也不是那麼容易就被打倒的,巴基斯坦或許也要付出不小的代價。
所以巴基斯坦會顯得穩重一點,雖然阿富汗的種種動作令巴方非常生氣,但是依然保持理智,他們深知,正面硬打只會陷入泥潭。

圖 | 阿富汗塔利班
伊斯蘭堡一邊調兵,一邊在外交場合鋪路,伊朗、中亞國家、中國都加入反恐情報合作。
阿塔這邊也不是就能肆意妄爲,反而處處受限,不僅有巴基斯坦的軍力威懾,還有貿易口岸被鎖,想往外交上找出路也不行,反恐合作幾乎堵住了想外交尋求支援的可能。
阿塔自己也知道,如果真爆發戰爭,阿富汗這邊可能支撐不了長期作戰,糧食靠進口,資金靠援助,貿易靠陸口岸,一旦發生戰爭,饑荒和失業問題會接踵而來,到時候有需要解決民情問題。
巴阿這場博弈是長線較量,巴軍現在握着刀,塔利班手裏握着山區、部族與時間。

圖 | 巴阿邊境發生衝突
巴基斯坦這邊顯然不想再和之前一樣拖時間,直接警告塔利班,如果還要繼續縱容跨境武裝,那就要承受來自四面八方的壓力。
塔利班政府是巴基斯坦親手扶持起來的,但是現在兩方卻鬧得這麼難看。
親手扶持的力量變成眼前的威脅,現在巴基斯坦的選擇不再是“如何影響塔利班”,而是“如何迫使塔利班讓步”。
戰爭還沒真正打響,但是空氣中的火藥味卻非常濃。
阿富汗的山谷在等,查曼的口岸在等,中巴路線在等,中亞與德黑蘭也在看。
參考資料:
1.《戰和之間:巴阿反恐協議一紙難求》2025-10-30 17:43 來源:澎湃新聞
2.《學者:巴阿邊境衝突並非偶然 深層矛盾集中爆發》2025-10-13 08:29:00 來源:中華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