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住,越是甘願示弱、低頭服軟的人,往往殺傷力最強,千萬別惹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11-04

我作爲一個在職場浸潤了二十多年的過來人,想要告訴大家一個

可怕”的事情,

千萬不要惹那些甘願示弱、低頭服軟的人,他們的殺傷力極強

還記得畢業剛參加工作,有個男同事長得其貌不揚,平時不愛說話,別人讓他幫忙做什麼都答應,

我曾問過他“那些人明擺着欺負你”,你猜他怎麼說,他竟然笑了,“沒打我、沒罵我,怎麼能叫欺負,而且,都是順手的事,幫忙是應該的。”

當時就覺得他窩囊到家了,我後來辭職了,時隔五六年,意外得知他升上了高管,

且有再升的架勢,事業是如日中天,還娶了頗有身世背景的漂亮妻子,生活也是風生水起。

那一刻,我才明白,甘願示弱、低頭服軟居然是“高智商”表現,其中深藏爲人處世的智慧

示弱,以退爲進的認知博弈

示弱者的“軟弱”常是戰術性退讓,心理學“示弱效應”中社會認同理論指出,示弱能減少心理距離,使他人更認同相似個體。

示弱者通過“甘願示弱”的姿態,傳遞出“我沒有威脅”的信號,並獲得他人的好感。

其中的認知失調理論,則指出強大個體示弱,會引發他人重新評估,提升對其正面評價,

簡單來講,示弱者不得罪人,長期表現此狀態,還可能激發他人的保護欲

就像那位男同事,他在競選新職位的時候,反對者寥寥無幾,有的人懊惱“防不勝防”,

有的人認爲其好拿捏,有人則略帶些愧疚,大家想法各異,結果異常統一,全都支持其升職。

職場也好,社會也罷,人與人交往都是一場認知博弈,示弱者取勝的概率往往最大。

低頭服軟,厚積薄發的智慧蟄伏

《運命論》有一句名言,“木秀於林,風必摧之……行高於人,衆必非之”,

意思是說叢林裏一棵長勢最旺盛的大樹,大風颳過肯定先吹斷它,而一個人的德行比他人優秀,大家一定會誹謗他。

因此,從進化心理學來看,“低頭服軟”是低衝突生存智慧。在資源有限、競爭激烈的環境中,

過度競爭會消耗大量能量,而示弱者則能夠減少被攻擊的風險,與此同時積攢能量,在關鍵時刻保護自己

男同事便是利用此心理學戰術,通過選擇性暴露弱點來掩蓋真實能力,大多數人都很難相信,一個老實窩囊的人,居然能一躍飛上枝頭,

所以,大家明爭暗鬥時,渾然沒發現日益強大的他,這招“扮豬喫老虎”的策略,讓他打敗公司百來人,成功爬上了高處。

歷史上,有太多類似的鮮活例子,如越王勾踐,臥薪嚐膽十年終成一代王者,韓信忍辱鑽跨,他日則成爲西漢開國名將。

從中不難看出,示弱者其實是強者,我們千萬不要惹他們,當然,並不是離得遠遠的,而是要學會與他們相處。

與示弱者相處的策略

我們與示弱者若能和諧相處,巧妙利用其優勢,可轉化爲我們的資源,

想做到這一點,我們就要學會“建立互惠機制”,通過將博弈轉爲相助來達到目的。

他示弱,我們不妨也示弱,同爲弱者,同情就不存在了,又回到了同一起跑線,也就不存在“”了,

正所謂“魔法才能打敗魔法”,水不怕堅硬的東西,卻怕無形或同性質之物,所以,我們要悄無聲息與之打成一片。

這樣我們與示弱者就有了平等對話的基礎,此時,我們可進一步挖掘彼此的契合點,

真誠的袒露一些不影響自身利益的事情,激發示弱者的同理心,從而拉近彼此的心理距離

在建立起初步的信任後,我們能發現示弱者隱藏的優勢與弱點,示弱者很容易變成真的弱者,與他們是合作,還是競爭,我們都不會喫大虧。

另外,要提升自我心理韌性,避免被示弱者操控,平時多做情緒隔離訓練,

通過靜心冥想,練習增強對他人情緒的抵抗力,防止因共情過度而陷入被動。

老話常告誡衆人,“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亦有可悲之苦。”

不要以貌取人,更不要太善良,否則,我們就很可能掉入示弱者的“陷阱”。

一些示弱者通過“裝可憐”博取他人同情,從中獲取其想要的信息,我們一旦哪句話被其利用,或者某個行爲被其過度解讀,

最後,我們不知不覺就敗了,甚至會發生很嚴重的後果。

心理學有一個管理情緒的辦法,叫ABC情緒療法,A是 Antecedents誘發事件,B是Belief信念,C是Consequence情緒行爲後果,

影響我們情緒的不是事件本身,而是對事件的認知看法,當改變事件的不合理認知,進而改善其情緒和行爲問題。

發現某人示弱,不要盲目認爲對方真的不行,管理好自己想幫忙的行爲,控制好自己的同情心,爲人處世要時刻保持清醒與理智

我們不得不承認,示弱者確實很厲害,他們如此能隱忍,又能積攢那麼多的能量,

所以,我們不要招惹他們,如若不得不相處,那就“以水治水”,他日成爲盟友最好,反之,成爲敵人,我們也不怕。

-The End -

作者-劉森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