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研發的6種“毀滅級”武器,核彈無緣上榜,第1名純屬星戰武器

由 劉白惜 發佈於 歷史

'25-07-29

大家都知道核彈厲害,但其實人類搞出的其他武器,有些威力不輸核彈,甚至更陰險更難防。今天聊聊六種這樣的“毀滅級”玩意兒,核彈沒上榜,因爲咱們重點說那些非核的傢伙。第一名那東西,簡直像從星球大戰裏蹦出來的,潛力大到能毀地球。咱們一步步來,先說說相關人物的背景,因爲這些武器離不開他們的腦洞。

保羅·狄拉克這個人,1902年生在英國布里斯托爾,父親是瑞士人,教法語,家裏管得嚴。他從小愛數學,1918年上布里斯托爾大學學電氣工程,1921年畢業後轉物理,1923年去劍橋深造。1926年拿博士,研究量子力學。1927年當講師,1928年搞出狄拉克方程,這東西結合相對論和量子,預言了反粒子。1930年出書《量子力學原理》,1932年當劍橋教授。1933年拿諾貝爾物理學獎,因爲電子理論。1937年結婚,戰時幫英國原子項目。戰後繼續教書,1969年退休,去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1984年10月20日去世。他貢獻大,奠基量子電動力學,還提磁單極和大數假說。

卡爾·安德森,1905年生在美國紐約,父母瑞典移民。1923年上加州理工,1927年學士,1930年博士,導師是米利肯。1930年起研究宇宙射線,用雲室實驗。1932年發現正電子,驗證狄拉克預言。1933年發表論文,1936年拿諾貝爾。1936年和內德梅耶發現μ子。1939年當教授,二戰時參與曼哈頓計劃。戰後領導粒子研究,1960年代當系主任。1991年1月11日去世。他的發現開啓反物質實驗大門,推動粒子物理。

這些人的工作間接影響了第一名武器,現在轉到正題,說說這六種武器,從第六到第一。

第六是天基動能武器,就是從太空扔東西砸地面的傢伙。概念早在上世紀50年代由美國人傑裏·普內爾提,80年代戰略防禦倡議裏發展。像“上帝之杖”,衛星上放鎢棒,長6米,直徑0.3米,重幾噸。從軌道扔下來,速度每秒11公里,動能等於小型核彈,但沒輻射。優勢是全球打擊快,15分鐘到,角度怪,防不住。缺點成本高,發射火箭貴,幾百億刀。中國2023年西北試驗,140公斤東西14馬赫砸地,只砸3米深坑,說明實際沒那麼誇張。各國研究,但外太空條約1967年禁大規模殺傷武器放軌道。

第五溫壓武器,高溫高壓炸彈。德國二戰時試過,60年代美蘇搞。蘇聯1984年出什米卡火箭彈,車臣用過,噴燃料空氣炸,溫度幾千度,壓力波穿岩石,殺地下敵人。美國BLU-82,越南丟過,殺傷範圍大,相當於小型核但沒污染。俄羅斯“炸彈之父”,7.8噸藥當44噸TNT,330米範圍死光。原理是燃料擴散再爆,吸氧窒息加燒烤。國際爭議大,1980年公約限傷平民。

第四基因武器,針對特定人種的生物殺手。日本731部隊1932年建,在東北用活人試細菌,炭疽鼠疫,殺很多人。現代用遺傳工程重組病毒,鎖定基因缺陷。像歐洲殖民帶病毒滅美洲土著一半。美軍越南用橙劑毀農作物。風險是變異失控,滅族甚至全球。俄羅斯說美軍研究針對斯拉夫人基因的東西。中國國家安全部2023年說西方偷中國基因。1972年生物武器公約禁開發。

第三氣象武器,人爲搞天氣災。美軍二戰用人工霧渡河掩護。越南戰1967-1972大力水手行動,C-130飛機扔474萬枚碘化銀彈,延長雨季,胡志明小道泥濘,洪水毀橋,影響北越補給。還試製寒武器,遮陽光凍人。聯合國1977年環境修改公約禁軍事用。各國偷偷研究,2024年陰謀論說颱風是武器,但實際效果有限,生態破壞大。

第二中子武器,增強輻射核彈。1958年美國塞繆爾·科恩提,1963年地下試,1974年生產,1981年部署導彈炮彈。當量1千噸TNT,中子流穿坦克殺人,建築留着,污染少,叫“清潔核彈”。中國1984年驗證原理。法國80年代搞。蘇聯壓力大,也開發。1996年全面禁核試條約限測試。美國1992年退役庫存。

第一反物質武器,科幻級,基於狄拉克1928年理論,安德森1932年發現正電子。反物質碰物質湮滅,全轉能量,1克等於4萬噸TNT,2.5萬噸毀地球,無輻射。美國空軍研究軍用,CERN加速器產微量反原子,成本60萬億刀一克,存活幾分鐘。潛力大,但技術遠,磁場陷阱隔離難。科學家說和平用,如推進劑。

這些武器後續呢?天基動能,1967條約後限,2024年衛星多,國際會議2025年討論禁部署,中國廉價火箭進步,但沒武器化。溫壓,1980公約管,俄羅斯2022烏克蘭用TOS-1A,中國2025測試氫基,聯合國呼籲嚴控。美國庫存反恐。基因,1972公約禁,2025年AI基因編輯憂,國際監控實驗室,轉防禦疫苗。氣象,1977公約禁,2025氣候大會重申,和平用抗旱。美軍越南後低調。中子,美國1992退役,中國低調,1996條約限,2025不擴散談重點。反物質,仍理論,CERN2025產更多反原子,強調和平,成本高擋武器化。

狄拉克1984年死佛羅里達,安德森1991年死加州。他們的發現推科學,但也提醒武器風險。科技雙刃劍,得小心用,避免自毀。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