哎呀,這中美經貿磋商又開始了,這次選在瑞典斯德哥爾摩,首日就談了五個多小時,從下午聊到晚上八點。代表們出來時都沒多說,直接走人,記者們守着也沒撈到啥頭條。特朗普後來在媒體上直言不諱,說中美雙方都很強硬,但他也提到很快會有進展,還說樂見中國市場更開放。這話聽着有點像在給自己臺階下,畢竟貿易戰打到現在,美國那邊也扛不住全面升級。
先說說背景吧。特朗普第二任期一上臺,就把關稅當武器用得飛起。從2025年2月開始,美國對進口中國商品的關稅從10%提到20%,3月又加10%,4月直接飆到54%,最後搞到125%,這數字聽着都嚇人。中國也沒閒着,反制措施一波接一波,比如對美國雞肉、小麥、玉米加15%關稅,大豆、豬肉這些加10%,還把一些美國企業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禁止出口基因測序儀啥的。貿易戰從2018年特朗普第一任期就開始了,那時候他籤備忘錄,說中國偷知識產權,徵收600億商品關稅,中國也對等回擊大豆這些。2019年5月又加碼,2000億商品25%關稅,中國反擊600億。雙方停戰90天談判,達成第一階段協議,但中國沒完全買夠2000億美國貨,疫情啥的也攪局了。

現在2025年,這場戰火併入全球貿易戰,美國對100多個夥伴徵收關稅,但對中國最狠。特朗普的邏輯簡單粗暴,說貿易逆差就是作弊,得用關稅平衡。美國有芯片牌,中國有稀土牌,這倆東西威力都不小。美國希望中國稀土出口恢復到4月2日前水平,因爲供應鏈斷了影響大。中國則盯着芬太尼關稅,這東西不取消,疊加其他關稅,中國負擔最重。石油問題也糾纏不清,美國想讓中國少買俄羅斯和伊朗石油,多買美國貨,甚至威脅加100%次級關稅。中國直接表態,中俄貿易正常,不受第三方干擾。要中國加大進口,得在美國其他地方讓步。
特朗普政府其實挺糾結的。一方面,國內鷹派壓力大,覺得對中國太軟會丟面子,尤其日本和歐盟已籤協議,15%關稅加投資買軍備能源啥的。要是中國關稅比他們低,盟友不穩。另一方面,中期選舉在即,特朗普需要成績單,向選民證明他能平衡貿易。貝森特作爲財長,說得很直白,希望稀土恢復舊水平。格里爾是貿易代表,負責協調,之前在特朗普第一任期就參與過類似談判。何立峯是中國國務院副總理,主管經濟,李成鋼是商務部副部長,長期搞多邊貿易。這次中方團隊務實,強調對話基於平等、尊重、互利。
會談前一天,中國媒體發文,說誠意不等於無原則讓步,磋商得守底線。外交部也重申原則。這其實是對特朗普交易主義外交的回應,他總想用關稅壓人,維持強硬姿態又得談判。雙方都剋制,避免破裂升級。談判本質是時間和話語權的博弈,美國急着出成果,中國統籌經濟穩定和夥伴關係。延長關稅休戰期可能是階段成果,之前5月日內瓦談判後就延長90天,這次斯德哥爾摩或許類似。

特朗普承認中國態度強硬,這話不是隨便說的。他第一任期就嘗過味,2018年到2019年談判反覆,談崩過幾次。2019年大阪G20他見面,重啓談判,半年後籤第一階段協議。但協議執行不順,關稅沒全撤。2025年重演,特朗普團隊包括貝森特、盧特尼克、格里爾,準備倫敦談判啥的,但這次在斯德哥爾摩。美方凍結技術出口管制,避免打亂會談,爲元首會晤鋪路。特朗普還通過視頻對達沃斯論壇說中美關係不公平,繼續捍衛關稅外交。
中國這邊,立場一貫堅定。稀土出口新許可機制,從4月起限制軍工和新能源材料,美國抱怨沒履行協議,中國說協議沒明確條款,履行方式各有標準。留學生簽證、貿易協議、臺海局勢也聊了,但沒具體成果。通話時特朗普邀中國訪美,中國邀他訪華,但互訪還沒定。特朗普風格愛親自談判,中國更靠團隊,精心策劃。市場反應平淡,美股小跌,中國股市微調,大家都知道,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

貿易戰對全球影響大。中國是上百國主要夥伴,能承受壓力,但房地產危機、青年失業、消費低迷加重負擔。工廠產能放緩,企業裁員,出口線停滯。4月CPI降0.1%,連續三月跌,消費者捂緊錢包。美國也疼,製造業迴流沒那麼容易,關稅推高物價,影響選民。特朗普團隊低調,說沒期待巨大突破,外交買時間,不是解決。
對比七年前,地點從中美輪換到中立瑞士、瑞典,人選從萊特希澤到貝森特格里爾,中國從劉鶴到何立峯李成鋼。經濟壓力更大,中國受傷不輕,但製造2025成功。美國對等關稅邏輯,針對逆差國,不分貧富。專家說像膽小鬼遊戲,誰先轉彎誰弱,但雙方動機一致,降溫有利。
特朗普凍結出口管制,警告官員別對中國太狠,爭取貿易協議。斯德哥爾摩是第三輪談判,焦點延長5月中旬90天休兵協議。知情人說,稀土出口和AI芯片禁令有初步共識。特朗普在社交上說,會談順利,感謝關注。但現實複雜,拉鋸調適,信任缺失。

中美關係模式反覆,佩洛西訪臺、氣球事件都攪局,習拜會破冰。現在特朗普時代,類似。通話信號積極,但分歧在稀土關稅科技。美方想主導,中方守底線。未來常態,互相警惕又得談,有顧忌但合作。所有籌碼上桌,這次試探,結果拭目以待。
話說回來,這貿易戰打了七年多,從特朗普第一任到第二任,核心沒變,美國指責不公,中國守住底線。特朗普承認中國強硬,其實承認談判難。貝森特團隊務實,傾向解決商業問題,不是鷹派主導。延長協議概率大,美國不敢打全面關稅戰,中國稀土更有威力。
全球看熱鬧,日本歐盟籤喪權辱國協議,內部高呼不公。波音總裁到北京談合作,推動業務。美國想打開市場,中國要求讓步。石油上,放棄俄伊難,中國與夥伴關係穩。臺海南海敏感,地緣影響大,但談判框架下剋制。

特朗普團隊說,沒巨大突破,現實。外交部強調平等,中方耐心有限,不會無限讓步。談判框架建起,未來對話持續。特朗普軟化語調,力爭協議,爲元首會晤鋪路。彭博社說,他緩和對華調子,避免壓迫訛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