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這陣子,全球的目光又一次聚焦在東南亞,尤其是緬甸那塊地。特朗普上臺沒多久,就把注意力轉向了緬甸的稀土資源,這玩意兒對高科技產業至關重要,像電動車電池、手機芯片啥的都離不開它。緬甸是全球第三大稀土出口國,大部分礦藏集中在北部克欽邦,那裏出產的重稀土元素特別值錢,2024年出口量佔全球重稀土供給的一半左右。特朗普團隊急着找替代來源,主要是不想太依賴中國,因爲中國控制了全球稀土加工的80%以上。緬甸的稀土幾乎全賣給中國,佔中國進口的37%,這讓美國覺得是個機會,但也挺棘手。
特朗普的算盤打得響,他團隊內部討論了好幾套方案,核心就是從緬甸手裏摳出這些資源。一種路子是直接跟緬甸軍政府談,軍政府頭頭敏昂萊掌權四年了,自從2021年政變上臺後,一直在跟國內各種武裝團體打仗。特朗普團隊覺得,可以用經濟槓桿撬動他們,比如威脅加徵40%的關稅,從8月1日起對緬甸出口到美國的商品生效,這關稅本來就是特朗普貿易政策的延續。換句話說,就是要求敏昂萊讓出稀土礦的開採權,作爲交換,美國可以降低關稅,甚至解除部分制裁。敏昂萊那邊日子也不好過,緬甸經濟下滑嚴重,通脹高企,軍政府靠出口維持,丟不起這個市場。
不過,特朗普不是那種只走一條路的人。他團隊還聽了另一種建議:如果軍政府不配合,就轉頭支持地方武裝,特別是克欽獨立軍。這支武裝控制了克欽邦大部分礦區,他們從1961年就開始鬧獨立,基地在北部山區,士兵上萬,靠礦產收入維持運作。克欽獨立軍把稀土礦當搖錢樹,2023年出口了4.2萬噸重稀土,大部分通過邊境走私到中國。特朗普團隊考慮直接跟他們合作,提供資金和技術,幫他們建基礎設施,比如修路和發電站,好讓礦物更容易運出來。作爲回報,美國能拿到穩定供應,繞開軍政府和中國的影響。這方案聽起來冒險,但特朗普一向自稱商人總統,講究利益最大化。

敏昂萊當然不是省油的燈。他在7月11日給特朗普寫了封信,字裏行間全是好話,夸特朗普領導力強,還請求降低關稅和解除制裁,說這些措施阻礙了緬甸發展。作爲回應,他暗示願意派團隊去華盛頓談,但沒直接提稀土礦的事。緬甸軍政府跟中國關係鐵,最大的貿易伙伴就是中國,稀土出口全靠這個渠道。如果跟美國合作,可能會得罪北京,敏昂萊掂量得清。軍政府內部也亂,內戰打了四年,控制區只剩21%的國土,叛軍和民族武裝佔了42%,剩下的是無人區。克欽獨立軍最近勢頭猛,上半年搶了更多礦區,軍政府軍隊損失慘重。
美國那邊行動起來了。7月24日,財政部宣佈解除對幾名軍政府盟友的制裁,這些人包括企業高管和軍方親信,之前被列入黑名單是因爲政變後的鎮壓行動。國務院發言人說這跟敏昂萊的信沒關係,只是常規審查,但誰都看得出這是個信號。特朗普團隊繼續開會,聽取更多提案,比如跟印度合作處理緬甸稀土,印度有加工能力,能幫美國分擔。或者任命特使去推動整體戰略,協調東南亞資源供應鏈。特朗普政府的目標明確:削弱中國在稀土鏈的主導地位,緬甸的重稀土對美國國防和新能源產業太關鍵了,導彈系統和風力渦輪機都用得上。
風險可不小。緬甸地形複雜,克欽邦全是山地叢林,基礎設施爛,道路泥濘,雨季還滑坡,運稀土得靠卡車隊穿越衝突區,經常被堵。軍政府封鎖邊境,間諜到處探消息,美國要是扶持克欽獨立軍,等於捲入內戰,違反國際法不說,還可能惹怒中國。緬甸緊挨中國邊境,美國在中國家門口搞事,難度大。更麻煩的是,美國自己沒完整稀土產業鏈,雖然本土有礦,但提純和精煉技術落後,得靠澳洲或日本幫忙。特朗普團隊評估過,就算拿到礦,也得投幾十億建廠,短期內見效難。
全球其他國家也沒閒着。日本從2011年就盯上南鳥島海底稀土,2026年啓動鑽探,聯手澳洲公司把對華依賴從90%降到60%。澳大利亞有萊納斯公司,是中國外唯一有分離技術的企業。特朗普上臺後,學着這些做法,四處找資源,但緬甸這步棋下得急。分析人士說,這可能是給中美貿易談判加碼,第三輪談判剛啓動,美國想證明有備用方案,增加籌碼。中方代表保持冷靜,美國財長表情複雜,談判焦點包括關稅和科技管制。
敏昂萊的處境越來越糟。他上臺後承諾選舉,但一拖再拖,最近說2025年底或2026年初辦,可信度低。軍政府強制徵兵,年輕人抗議不斷,軍隊士氣低落。2025年3月,他去俄羅斯求援,稱普京爲國王,換來武器支持,但內戰沒停。克欽獨立軍擴展地盤,礦區生產中斷,工人逃離。特朗普的計劃到目前爲止,還停在討論階段,沒實質進展。解除部分制裁是小步,稀土合作遠沒落地。

這事反映出大國博弈的現實。美國想脫鉤中國供應鏈,緬甸成了棋子,但軍政府和叛軍各有算盤。敏昂萊靠鎮壓維持權力,克欽獨立軍求生存和發展。稀土資源雖豐,但開採污染重,當地環境遭殃,水源污染,居民健康問題多。全球供應鏈不穩,價格波動大,企業頭疼。特朗普的商人作風顯露無遺,敏昂萊的軍閥做派也一覽無餘,兩人互動像場交易,但緬甸民衆夾在中間,日子苦。
往前看,美國可能繼續施壓,敏昂萊或許讓步點,但全交礦區不可能。克欽獨立軍警惕外部干預,擔心成工具。整個東南亞局勢微妙,泰國柬埔寨剛停火,美國介入意圖明顯。東盟國家觀望,中國影響力大。特朗普團隊得權衡,冒險扶持武裝風險高,談判又慢。最終,這計劃很可能落空,美國得找其他路子。
緬甸內戰持續,稀土出口減少,全球市場受影響。特朗普第二任期剛開始,貿易戰升級,資源爭奪成焦點。敏昂萊政權搖搖欲墜,抵抗武裝推進,曼德勒外圍都有戰鬥。兩人路徑交匯於資源博弈,但無大成果。稀土問題本質是產業鏈缺失,美國需投資技術,不是搶礦那麼簡單。全球合作更靠譜,但地緣衝突擋路。

這故事還沒完,觀察下去,看特朗普怎麼出招,敏昂萊怎麼接。資源大戰影響深遠,普通人得注意供應鏈變化,科技產品價格可能漲。接地氣說,就是大國搶蛋糕,小國遭殃,大家日子都不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