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臺海那邊風平浪靜的表象下,其實暗流湧動,但到現在還沒真刀真槍地幹起來。今年4月初,中國大陸東部戰區搞了次大規模軍演,涉及陸海空和火箭部隊,重點在臺灣周邊練封鎖和打擊能力,持續兩天時間。演習沒過中線,也沒搞出實際碰撞。臺灣那邊,賴清德上臺後一直喊着加強防禦,美國國務院在5月底重申支持臺灣自衛,提供軍售,但沒提直接插手。7月中旬,法國政府出了份國家戰略報告,裏面提到中國軍力增長對臺海的影響,不過也說南海航行自由目前沒啥問題。3月17日七國集團開會,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南海通行順暢,勸外部勢力別攪局。總的來說,臺海是緊張,但還沒到擦槍走火的地步。

比起軍事上的對峙,中美在經濟和科技上的角力已經實打實地開打了。特朗普今年1月20日二度上臺後,很快就亮出真面目,關稅、科技禁令接二連三砸過來。基辛格老頭子生前那些話,現在聽來特別有道理。他在2023年6月彭博社採訪裏就說過,中美關係站在懸崖邊,如果繼續這麼僵持,臺海可能出軍事衝突,但他總強調得靠對話降溫。基辛格一輩子搞外交,從尼克松時代幫着打開中美大門,到晚年寫書談中國,一直勸大國間要平衡,別玩零和遊戲。可惜特朗普不喫這套,從2018年第一波貿易戰,到現在2025年捲土重來,這場惡仗果然波及全球。

基辛格的看法爲什麼這麼準呢?他活到100歲,2023年11月29日走的,對中美關係的觀點一直很現實主義。早在2018年,他在華盛頓智庫演講時就說,中美得找共同點合作,別搞無底線競爭。2023年6月15日彭博採訪,他直言兩國都把對方當最大威脅,中國看美國是頭號對手,美國也這麼想中國。他特別提臺海,說如果不改方向,軍事衝突免不了,但得靠高層對話扭轉。基辛格不是光說不練,1972年他幫尼克松訪華,推動中美建交,還在中東搞穿梭外交,經驗豐富。他警告核時代大國熱戰會毀掉文明,尤其現在加了AI,代價更大。
特朗普上臺後,這些話一一應驗。2017年特朗普剛上,還對中國示好,就職請中方代表,之後打電話談百日內訪華。但很快就翻臉,2018年發動貿易戰,加徵關稅覆蓋4000億商品。中國反擊,美國農民大豆賣不動,工廠訂單丟了。2021年5月基辛格視頻會議上說,無限競爭可能釀災難。2023年他又重申,臺海特殊,兩國得建互信,在氣候和核擴散上合作,別玩火。可特朗普不聽,2025年上臺後貿易戰升級,科技戰更狠。基辛格觀點影響大,很多決策者引用,但特朗普團隊走強硬路,忽略合作。結果臺海沒打,經濟戰先來了,美國撕下僞裝,基辛格預言成真。

貿易戰重燃,誰都討不了好。特朗普2025年1月20日上臺,2月1日就對加拿大墨西哥中國加徵關稅,從鋼鋁大宗商品入手,稅率10%。3月3日簽署行政令,再對中國加10%,總關稅到54%。4月2日中國反擊,對美國進口加徵,貿易戰捲入全球。全球供應鏈亂了,國際貨幣基金組織預測經濟增長降1.5%。美國國內通脹升10%,家庭每年多花1300美元。中西部農民玉米豬肉滯銷,轉其他市場難。中國轉一帶一路,開闢新市場,拉內需,和歐洲企業合作。5月12日在日內瓦談,聯合聲明中國改稅委會公告,24%關稅暫停90天,保留10%。
6月1日美國貿易代表辦公室延長對部分中國商品豁免。特朗普5月13日說接近協議,但6月12日又要55%,中國對美國進口10%。7月3日,美國和越南籤協議,對越南進口徵20%,越南對美國免稅,轉運商品高稅。中國商務部說,合作共贏是正道。特朗普想逼製造業迴流,但2018年試過,GDP降0.2%,丟數萬崗位。現在2025年重來,美國企業受衝擊大,那些靠中國供應鏈的日子難過。歐盟日韓夾在中間,難做。世界銀行把2025全球增長砍到2.3%,菲律賓印尼加拿大也遭殃。特朗普政府第二次關稅威脅,中國報復精準。分析說,中國正贏貿易戰,戰術靈活。特朗普或敗,低估中國韌性。貿易戰沒贏家,全球出口超預期增長,但未來不確定。
科技戰升級,芯片成焦點。中美科技戰從拜登時代就打,特朗普加碼。2022年10月美國禁先進半導體出口,2023年10月更新,禁AI芯片,2024年12月限高帶寬內存。特朗普上臺,2025年2月新規針對先進計算設備。7月15日,美國批准英偉達H20芯片銷往中國,英偉達推出RTXpro GPU。作爲交換,中國可能在稀土上讓步,7月3日美國解除芯片設計軟件出口禁。中國國安部促用國產芯片,2025年自給率破70%。中國禁Micron芯片用於關鍵基礎設施,出口管制鎵鍺稀土,中國佔全球鎵91%、鍺70%。美國拉臺積電赴美建廠,但臺積電業績滑,合作減。中國吸引外資,本土企業騰空間。美國芯片行業供給過剩,庫存壓,降價。特朗普爲何解除H20禁售?因爲英偉達遊說,加稀土地緣策略。中國手握稀土王牌,6月10日廢了美國進攻牌。
2025年7月,美國拘捕積塔半導體高管徐澤偉,在意大利米蘭機場,指控竊取技術。中美博弈白熱化。馬來西亞5月21日撤回用華爲芯片建AI系統計劃。特朗普政策削研究資金,加強移民限,從長遠幫中國AI優勢。中國遊戲如黑神話縮小西方差距。2025年量子計算投資禁令生效,美國怕中國先進技術。科技戰從關稅到供應鏈,國家碰撞,企業接近。日經說,半導體是數據化身,爭奪本質在此。中國崛起和特朗普有關,他的禁令逼中國自強。

臺海還沒開戰,但貿易科技戰已逼近中國。美國撕僞裝,基辛格警告成真。中美在瑞典日內瓦倫敦談,關稅休戰90天,但8月可能回升。特朗普對華政策戲劇逆轉,從強硬到拉攏,因爲中國迅猛崛起。特朗普2.0走向脫鉤?政策從防禦到進攻,更激進。基辛格遺產提醒,對話是出路。2025年臺海大限?現實是政治經濟軍事實力決定。兩岸關係賴清德下,主旋律防禦,官方難緩和。但3月3日大陸對臺工作會議總結形勢,維護統一堅定。中國有意志信心能力捍衛主權。特朗普臺海政策有交易論,臺灣可能成棄子。英國6月19日艦過臺海,臺灣歡迎,美國加大軍售遏戰。5月29日國防部說,臺獨是最大挑戰,美方別干涉。
3月12日國務院臺辦說,民進黨勾連外部是根源。5月28日強調,停謀獨纔有轉圜,加強交流才能緩緊張。2025是抗日勝利臺灣光復80年,對臺論述新變化。環臺演練4月1-2日,賴當局是麻煩製造者。國家想臺海穩,就守一中,別助臺獨。基辛格說,美中最大威脅是對方,得改軌跡。合作共贏是正道,避免升級給世界災難。中國贏得貿易戰,科技自給率高,未來不確定,但韌性強。特朗普或事與願違,科技戰誰贏家?看誰先退縮。

說實話,這事兒鬧到現在,大家都看出來了,美國那邊特朗普上臺後,對華政策從頭到尾就沒鬆懈過。1月20日他宣誓完,馬上就把關稅大棒掄起來,2月1日先對加拿大、墨西哥和中國鋼鋁加10%,說是保護本土產業。結果呢,中國沒坐以待斃,商務部直接反擊,美國農民急了,大豆玉米堆倉庫賣不出去。
3月3日特朗普又加碼,對中國商品再來10%,總稅率54%,這下全球供應鏈全亂套。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直言,經濟增長得降1.5%,美國自家通脹也躥到10%,老百姓每年多掏1300刀。特朗普想逼製造業迴流美國,可2018年那次就失敗了,GDP掉0.2%,丟了好幾萬工作崗位。現在2025年重演,歐盟、日韓這些夾心餅乾的國家最難受,左右爲難。世界銀行直接把全球增長率砍到2.3%,菲律賓、印尼、加拿大這些國家也跟着遭罪。中國呢,轉身就抱緊一帶一路,開拓新市場,拉動內需,還和歐洲企業籤大單。
5月12日日內瓦談判,雙方勉強同意中國暫停24%關稅90天,美國也延長部分豁免。6月1日貿易代表辦公室發公告,特朗普5月13日還吹牛說協議快成了,6月12日又獅子大開口要55%。7月3日,美國轉頭和越南籤協議,對越南征20%,越南免美國稅,這明顯是想分流供應鏈。中國商務部回應,互利合作纔是王道。分析家們說,中國戰術靈活,正佔上風,特朗普低估了中國韌性。這貿易戰,表面看是經濟仗,骨子裏是戰略博弈,沒人能獨善其身。

科技戰這邊,芯片成了主戰場。從拜登時代就開始的限制,特朗普上臺後火上澆油。2022年10月禁先進半導體出口,2023年10月加AI芯片,2024年12月限高帶寬內存。2025年2月新規一出,先進計算設備全管起來。中國國安部推國產芯片,自給率超70%,禁了美光用於關鍵設施,還管制鎵鍺稀土出口,中國佔全球九成以上。美國拉臺積電去建廠,業績卻滑坡,合作縮水。中國吸引外資,本土企業加速趕超。美國芯片業過剩,庫存壓價。
7月15日,美國突然批准英偉達H20對華銷售,7月3日解除部分軟件禁令,這背後是英偉達遊說加稀土交換。中國6月10日調整稀土供應,等於廢了美國一張牌。7月美國在米蘭抓了積塔高管徐澤偉,控竊取技術,馬來西亞5月21日撤華爲AI計劃。特朗普削研究資金,嚴移民限,長遠看幫了中國AI。中國遊戲產業縮小差距,量子投資禁令生效,美國擔心落後。日經分析,半導體是數據核心,爭奪在這裏。中國自強,跟特朗普禁令脫不了干係。

基辛格那些警告,現在看特別準。他2023年6月說,中美互爲最大威脅,臺海若不改軌,衝突難免,得對話。他幫尼克松1972年訪華,推動建交,晚年還寫書勸平衡。特朗普不聽,2025年政策更激進,從防禦到進攻,走向脫鉤。但也有逆轉,從強硬到拉攏,中國崛起太快。基辛格遺產是提醒,對話避災難。

臺海局勢,英國艦6月19日過,臺灣歡迎,美國加軍售。中國國防部5月29日指臺獨是威脅,國務院臺辦3月12日說民進黨勾外部是根源,5月28日強調停獨纔有空間。2025年抗日勝利80年,對臺政策堅定統一。特朗普臺海有交易論,臺灣或成棄子。中國有能力捍衛主權。合作是正道,避免升級禍全球。中國韌性強,貿易科技戰中佔優,特朗普或自食其果。未來誰笑最後,看誰扛得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