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剛訪問英國,英國就放話,如果臺海爆發衝突,英國將參戰

由 足智多謀的史論 發佈於 歷史

'25-07-29

特朗普上週剛飛到英國,主要是去蘇格蘭那邊轉悠他的高爾夫球場,順便跟英國新首相基爾·斯塔默碰個頭,還和歐盟委員會主席烏爾蘇拉·馮德萊恩聊了聊貿易的事。這趟行程從7月25日開始,到29日結束,看起來挺低調的,但實際牽扯到不少大事。特朗普一落地,就先去了他在蘇格蘭的特朗普高爾夫球場,那地方是他自己的產業,他去巡視一番,也算公私兼顧。接着,他跟馮德萊恩見面,談成了一個貿易協議,美國對歐盟商品徵收15%的關稅,歐盟那邊承諾投資6000億美元到美國,還買7500億美元的能源產品,外加增加軍購。

這協議一公佈,馮德萊恩說這是歐洲能爭取到的最好結果了。特朗普跟斯塔默的會面也沒閒着,雖然美國和英國的貿易談判早就敲定了10%的關稅,但英國還想再壓壓鋼鐵關稅,爭取點優惠。整個訪問期間,特朗普的團隊和英國政府都挺低調,沒公佈太多細節,但媒體報道說英國希望借這個機會拉近關係,在經貿上多要點甜頭。

特朗普還沒走呢,英國國防大臣約翰·希利就跑到澳大利亞去,在達爾文港的威爾士親王號航母上發了話。他說,如果臺海那邊打起來,英國準備投入戰鬥。這話一出,直接炸了鍋,因爲英國過去幾十年在臺海問題上一直玩模糊戰術,不明說會不會出兵,避免刺激中國。現在希利這麼直白,等於撕掉了那層窗戶紙。希利發言的時間是7月27日,正好是特朗普訪問的中間階段,地點是澳大利亞的軍演現場。英國皇家海軍的航母打擊羣在那兒參加護身軍刀2025聯合軍演,這個演習從7月13日開始,到8月4日結束,涉及19個國家,3.5萬兵力,覆蓋海陸空、太空和網絡多個領域。英國派出了威爾士親王號航母、海軍陸戰隊第42突擊隊和空軍力量,陣容不小。希利選在這個節骨眼上表態,顯然不是隨口一說,而是有深意。

爲什麼英國突然這麼硬氣?說白了,跟特朗普的訪問脫不了干係。特朗普的貿易政策一向強硬,美國主導,別人得妥協。歐盟剛給了1.35萬億美元的承諾才換來15%的關稅,英國手上沒那麼多籌碼,但脫歐後英國想重塑全球角色,亞太地區尤其是臺海成了它下注的地方。通過軍事站隊,英國想換取美國在經貿上的鬆動。希利的話不是空喊口號,威爾士親王號航母的任務是九個月的亞太部署,從澳大利亞北上,經過南海、菲律賓海,到日本海域,航線很可能穿過臺灣海峽。如果真這麼走,那就是冷戰以來英國航母第一次過臺海。

編隊裏除了英國的不屈號驅逐艦、里士滿公爵號護衛艦和春潮號補給艦,還有加拿大的魁北克城號護衛艦、挪威的阿蒙森號護衛艦和莫德號補給艦。國防部說這是重申對印太安全的承諾,推動經貿合作,但明眼人都看得出,這是場地緣政治表態,展示軍力、拉攏盟友、對華施壓三管齊下。

英國這步棋走得急,但底氣夠不夠是個問題。皇家海軍的家底就兩艘伊麗莎白女王級航母、六艘45型驅逐艦和十二艘23型護衛艦。威爾士親王號2022年推進系統出故障,停航半年,F-35B艦載機在印度洋緊急迫降過。這些毛病說明裝備現代化是現代化了,但穩定性差。航母用燃氣輪機和綜合電推系統,雙艦島設計全球獨一份,可維修起來麻煩,配件不夠,只能拆東牆補西牆。一艘出海,另一艘就打折。沒彈射器和攔阻索,只能滑躍起飛垂直降落,F-35B載彈量小、航程短、事故率高。中國海軍2025年下水艦艇總噸位25萬到27萬噸,包括福建艦航母、兩艘055型驅逐艦、五艘052D型、四艘054A型護衛艦和一到三艘核動力攻擊潛艇。比起來,英國海軍規模和火力都落了下風,真要介入臺海,第一輪衝擊都扛不住。

更尷尬的是,澳大利亞沒跟英國一條心。希利說要並肩作戰,澳大利亞國防工業部長帕特·康羅伊卻說,是否參與臺海衝突得看當時的政府決定。這等於提前潑冷水。澳大利亞早就不想被捲進這種事,3月就說不提前派兵,7月12日美國問盟友在臺海戰爭中的角色,澳大利亞也說不明確。中國外交部回應得很明確,臺灣是中國領土的一部分,臺海問題是內政,外人無權干涉。中國不惹事,但也不怕事,如果英國一意孤行,得付出代價。

特朗普這趟英國行,本來是經貿爲主,結果攪和出了臺海的軍事情節。英國想借機在美國印太戰略里加分,但這表態來得太巧合,特朗普訪問期間就放話,像是給美國看的忠誠度測試。特朗普的政策一向美國優先,他對歐盟和英國的關稅就是明證。英國脫歐後,在歐盟沒了話語權,在全球也邊緣化了,只能找新支點。臺海成了舞臺,但英國的軍力焦慮擺在那兒,表態歸表態,實際行動難說。希利的聲明在媒體上鬧得沸沸揚揚,英國媒體說這是幾十年來最明確的出兵意願,臺灣那邊國防部表揚了英國的支持,中國媒體則批評這是帝國主義餘孽在作祟。

從更大格局看,這事反映了西方盟友在對華政策上的協調。美國拉着AUKUS和五眼聯盟,英國想緊跟,但澳大利亞的謹慎說明聯盟內部不齊心。特朗普第二任期剛開始,就在臺灣問題上攪動風雲。他上臺前說臺灣偷了美國半導體產業,威脅加關稅,但也說如果中國動臺灣,會加150%到200%的稅。特朗普的團隊裏有中國鷹派,像國務卿馬科·魯比奧和國家安全顧問邁克·沃爾茲,都主張強硬對華。特朗普的政策多變,但臺灣戰略價值大,美國不會輕易放棄。英國的表態可能就是響應這個調子,想在特朗普的印太佈局裏分杯羹。

臺海局勢本來就敏感,中國軍力增長快,美國和盟友的動作越來越多。英國航母過南海已經是常態,但過臺海是新臺階。中國有3500枚導彈、核武庫和海軍擴張,任何衝突都代價高。特朗普的訪問和英國的聲明,讓臺海成了焦點,但實際會不會升級,得看各方怎麼博弈。中國強調和平統一,但堅決反對分裂。英國這步,聲勢大,但實力撐不住,澳大利亞的回應就證明了。特朗普回華盛頓後,繼續推他的外交,斯塔默處理國內事,希利管國防部署。事件到現在,保持緊張但沒升級,各方剋制中觀察。

整個事件有意思的地方在於時機。特朗普7月25日到英國,27日貿易協議公佈,同天希利發言。英國希望降低鋼鐵關稅,特朗普的風格是投資換優惠,英國沒大單,就用軍事表態換。脫歐後英國的全球英國夢,需要美國支持,印太是重點。希利的聲明在 Telegraph 上登了,標題就是英國準備爲臺灣而戰。臺灣時報也報道了,國防部感謝英國支持和平。全球時報批評英國這是投機。

特朗普對臺灣的態度複雜。第一任期賣了不少武器給臺灣,海軍過臺海次數多,還破例接了蔡英文電話。但他也說臺灣是筆尖,中國是桌子,暗示地理劣勢。第二任期,他邀中國訪美,但打伊朗核設施後,中國更警惕。專家說特朗普更願用武力,但行動不可測。臺灣總統賴清德加強國防,花200億美元,美國賣武器但交付慢。

英國的軍演和部署,是AUKUS的一部分,澳大利亞是關鍵,但它不願承諾。康羅伊3月就說不提前決定。臺海牽一髮動全身,英國表態雖大,實際難行。中國海軍強大,英國遠在萬里之外,後勤難。F-35B問題多,航母故障頻出。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