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51星期四 4:37am

“媽媽,我得睡枕頭了”,孩子睡覺有4種表現,說明該用枕頭了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04-22

你知道,孩子什麼時候該睡枕頭嗎?

有的說越早越好,怕孩子“睡扁頭”;

有的說越晚越安全,脖子纔不會壓壞。

那,到底該聽誰的?

其實,比起年齡,更重要的是看孩子有沒有“準備好”。

孩子睡覺有4種表現,說明他在對你說:“媽媽,我得睡枕頭了。”

一:四個表現,說明該用枕頭

孩子若有以下4種表現,說明需要枕頭了。

①睡醒總揉脖子、喊不舒服,可能是“缺支撐”了

有些孩子,用不着你提醒,早上醒來就自己“報告問題”了。

你會發現,他一睜眼就揉脖子、撓後腦勺,睡了一覺,反而像累着了一樣。

有的還會說:“媽媽,我頭這不舒服”“這裏癢”,當然,有些娃說不出來,但動作已經說明一切。

這時候很多媽媽第一反應是:是不是枕頭太硬了?是不是牀不舒服?

其實,大多數情況,是孩子的脖子開始有自然彎度了,頭和脖子之間的“空檔”開始需要一點支撐,

不枕枕頭,他就會覺得“頭空着”,睡不踏實。

②睡覺時總喜歡墊東西,拿毛巾、被角當“枕頭”

有時候你會發現,孩子明明沒枕枕頭,自己卻在“動腦筋”。

一條小毛巾、一件衣服,甚至被子的角,他都會捲起來,往腦袋底下塞——這其實就是身體在找支撐點。

小孩子不像大人那樣,能明確表達“不舒服”,但他們的動作特別真實。

他用毛巾、被角當枕頭,不是貪玩,是在“自救”。

很多媽媽會覺得:“哎呀,這不講衛生,趕緊拿掉。”

其實,不如換個思路想一想——孩子是不是在用自己的方式,告訴你他需要枕頭了?

這種時候,就該開始準備一個真正適合孩子的小枕頭了,既乾淨、透氣,也能讓他安心入睡,少翻騰。

③睡覺姿勢怪,頭老是偏、往下滑,怎麼擺都不舒服

你家娃有沒有這種情況:

睡前明明擺得好好的,一覺醒來,腦袋已經歪出牀邊了;

整個人躺得七扭八歪,身子在牀中間,頭卻在枕邊,或者枕在被子上。

很多媽媽一開始以爲,孩子睡相不好,或者太皮,其實,這也可能是個信號。

孩子在睡覺的時候,頭老是動來動去、找角度,說明他的頭和脖子缺少“合適的支撐”。

就像你坐沙發的時候,如果沒有個靠枕,坐久了是不是也開始換姿勢、扭來扭去?

小孩睡覺其實也是一樣的。

他們不是故意翻來翻去,而是在本能地“找舒服”。

當這種“怎麼睡都不舒服”的狀態頻繁出現時,就該考慮:是不是該給孩子一個適合他的“小枕頭”了.

④兒科醫生建議,2歲以後

如果要看年齡,那很多兒科醫生建議,孩子2歲以後,再用枕頭。

這是因爲,孩子的脊柱,跟我們大人不一樣。

他們剛出生時,脖子那塊,是沒有彎曲弧度的,所以不需要墊枕頭。

等到了2歲以後,彎曲慢慢出現,這時候,才需要墊點東西支持。

所以,當孩子2歲後,且喜歡找東西墊脖子,那我們可以考慮給他引入枕頭。

二:枕頭到底該怎麼選?

發現孩子該用枕頭了,很多媽媽第一反應就是,上網買一個,

但你會發現:一搜,出來幾十種,什麼乳膠的、蕎麥的、定型的、護脊的……越看越懵。

其實啊,選枕頭這事沒那麼複雜,只要記住幾個關鍵點,就不會選錯:

①枕頭不能高。

孩子的脖子彎度纔剛剛開始形成,枕頭要低,一般3到5釐米就夠了,能輕輕托住頭,不懸空就行。

②不能太軟,也別太硬

太軟的一躺就陷進去,娃一翻身還容易捂住口鼻;

太硬的睡着不舒服,翻個身腦袋砰一聲,能嚇一跳。

摸起來有點彈性,但不會一下子陷進去的,就差不多。

③透氣要好,別捂汗

有些孩子出汗多,一枕頭就溼一片,那種就不行。

棉質、乳膠材質、帶透氣孔的都可以,關鍵是不能悶。

④能調節高度最好

現在有那種帶幾層芯的枕頭,可以根據孩子頭型、習慣慢慢調整,不是一成不變的,這種挺實用。

說白了,小孩的枕頭就是“輕、薄、透”,沒有那麼多花裏胡哨的要求。

別圖可愛造型、別看廣告說得多好聽,舒服、安全、適合自己家娃,纔是正事。

孩子什麼時候該枕枕頭,沒有標準答案,真的不是一刀切的事兒。

揉脖子、墊毛巾、睡不安穩、姿勢彆扭……這些小動作,其實都是身體在悄悄說話。

做媽媽的,不需要一下就做到完美,只要我們多留點心,孩子的一點點小變化,我們其實都能察覺到。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