殺死愛情有兩大致命行爲,源頭很有可能是這4個字——

由 壹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4-24

分享我最近的一個觀察:殺死愛情有兩大致命行爲,你可能也經歷過。

先是傅首爾和馬伊琍在綜藝裏聊到的一個故事——

傅首爾的好朋友和男友吵架了,男友把她一個人丟在家裏,消失了整整一夜。

馬伊琍說,很多男性吵架時會選擇逃避,比如悶頭大睡、出去喝酒,或直接消失。

網友調侃:“這不就是我男朋友/老公嗎?”

再是我爸跟我吐槽我媽“說話總是陰陽怪氣”——

我爸同學聚會,到家已經10點多了,我媽坐在沙發上冷嘲熱諷:“你還知道回來?”

家裏換冰箱,我媽想選貴的,我爸覺得實用就好,最後我媽丟下一句:“隨便你!”

類似的還有“你要這麼想我也沒辦法”“我當初真是瞎了眼纔看上你”……

連我聽了,都覺得怪難受的。

也許TA們本不想這樣,但偏偏話到嘴邊時,要麼嚥了下去冷暴力,要麼忍不住一開口就傷人。

爲什麼越親密的人,越無法好好表達?

心理學家發現:這些人都有一種普遍的“述情障礙”。

TA們無法表達自己的情感,無法識別自己和別人的情緒,唯一能察覺的是憤怒和恐懼。因爲沒有相關的情緒體驗,大腦無法做出指令,以至於不是沉默就是說狠話。

如果你身邊有這樣的人,或者你就是這樣的人,那麼今天的文章很適合你。

今天,壹心理想和你一起了解“述情障礙”:找到沉默的真相,別和親密的人互相傷害。

一吵架就不說話的人,到底是怎麼想的?

一個殘酷的事實是:沉默的述情障礙者,無法感知你的情緒,更不能理解你的情緒。

朋友小C跟我吐槽,老公跟她吵架時就像個“情緒盲人”,經常氣得她胸悶。

有次她下班到家已經是晚上11點了,卻發現家裏到處是亂扔的衣服、臭襪子。

喊老公收拾一下,他卻隨隨便便敷衍了事,又窩回沙發打遊戲,最後還得小C自己收拾。

她正好生理期,身體很不舒服,忍不住衝老公吼了幾句。

結果她老公一聲不吭,繼續玩着手裏的遊戲。

被沉默對待的她特別委屈:“難道我都不配得到一句回應嗎?”

然後自我懷疑:好像我已經不重要到他都不屑看我一眼的地步。

其實她老公友壓根不知道她生氣,也不明白她爲什麼生氣,“家務活等我打完這把遊戲再做,不也一樣嗎?”

很多像他這樣的述情障礙者,沒感受過情緒的存在,也辨別不了自己的感受,更難察覺對方的需求。

同時由於情感缺失,談論感受時,TA們並不清楚自己要談什麼,無法表達情緒,唯有沉默。因爲TA們喜歡理性地“以事論事”,甚至會被指責“共情力差”“冷漠”。

偏偏愛情,最不能講道理。

比如你告訴TA今天開會挨批了,TA會“假裝”安慰你:“沒事,領導是傻X”,轉頭就跟你分析爲什麼你會被罵、之後要怎麼做,或者直接跳到“今晚喫什麼”的話題。

但其實,你只想要一個被人懂、被接納的擁抱。

爲什麼說是“假裝”呢?因爲TA也害怕讓你失望,畢竟在大多數人的認知裏,沒反應是不正常的,所以TA們還是會給你反饋,即使對你並沒有任何作用。

甚至當你和對方表達“我愛你”的時候,TA會本能地迴避,明明自己也很愛你,卻不知道該如何反應,讓TA們主動表達愛意更是難上加難。

漸漸地,你以爲TA不愛你了,TA卻不明白爲什麼你會有這種感受。

就這樣,愛情在一種我們無法達成共識的無聲的“爭吵”中,消磨殆盡。

爲什麼有人要麼不開口,一開口就傷人?

然而沉默的反面是“爆發”,述情障礙者要麼不開口,一開口就傷人。

還記得之前常上熱搜的張婉婷嗎?那個在《再見愛人2》裏,一張口就對着丈夫發飆的女嘉賓。

丈夫宋寧峯藉着寫情書的機會,跟她說出一直不敢說的話。

先是感謝她的付出、陪伴和愛:“我理解,你對我發脾氣、說狠話都不是你的本意。”

他希望她能聽見自己的委屈:“我感覺很受傷,你卻說我太矯情;我很難過,想和你真心交流看法,可你聽不進我說話。”

還表達了自己的需求:“我不喜歡在你和我交流的時候,你突然用經紀人的角度糾正我”。

本以爲這番真情告白能感動對方,奈何張婉婷聽不見他的理解和愛意,只聽見他的不滿:“我能對你有什麼傷害?我是來改造你的好吧?”“你不知道你來幹嘛的是吧,你是來學習愛我的。”

我一度懷疑,張婉婷真的愛宋寧峯嗎?但翻看張婉婷的社交平臺發現,她喜歡一家三口一起慶祝生日,說“幻想過很多生日畫面,都沒有今天的美好”會偶爾拍下老公的搞怪照,像極了恩愛夫妻的小打小鬧;甚至倆人會在一起,是張婉婷主動追求宋寧峯。

爲什麼明明相愛的兩個人,卻不能好好說話?

或許像張婉婷說的,她希望宋寧峯能哄她,不要對她冷暴力。無奈的是,她很難正面去表達,只能用指責、吵架的方式讓丈夫屈服。

沉默和失控,是述情障礙者天平的兩端,有人憋死都不說一句話,有人一說話就萬箭穿心。

TA們唯一的共同點是,都無法正確表達和識別情緒:

失控的述情障礙者,喜歡否定你的想法。

只要宋寧峯開口說話,張婉婷就習慣性反對和打壓。有次嘉賓們在飯桌上聊天,宋寧峯被她足足打斷了7次。

喜歡“好話反說”,哪怕只是一句關心都渾身帶刺。

比如,我媽抱怨我爸不會做飯“蠢得像豬”,其實是出遠門時擔心他喫不好,總要提前做好飯才安心。

很多話從TA們嘴裏說出來,總是帶着憤怒和惡意,這是因爲恐懼和不安佔據了TA們的內心。

你明白TA不是不愛你,只是再濃烈的愛情,也抵不過長年累月的消耗,最終壓垮了婚姻。

“被消失”的情緒

是述情障礙者的痛

張婉婷曾在微博回應過這種失控,“我小時候有情緒的時候,可能沒有被接納和理解,從而被上一代人的焦慮不安深深影響……”

她爸爸很早就去世了,媽媽不知道怎麼面對中年喪偶的打擊,只能一直哭。張婉婷跑去叫救護車,拿着電話本挨個通知親戚朋友,告訴他們爸爸去世的消息。

還沒從失去爸爸的恐懼裏走出來,張婉婷又被嚇壞了,看到媽媽臉上纏着膠布,她怕家裏再出點什麼事,自己承受不住,結果一問才知道媽媽去紋眉了。那一年,張婉婷只有12歲。

後來她去北京讀書、工作,這麼多年沒跟媽媽哭過、抱怨過。媽媽也覺得北京很安全,一次都沒探望過,還說:“你獨自生活纔會變得這麼堅強,將來才能照顧我。”

她本可以脆弱、無助,卻早早地褪去稚嫩,承受着本不屬於這個年紀的風雨。因爲身後沒人可以依靠,就像走在懸崖邊上戰戰兢兢,強烈的不安全感最終讓她長成一隻刺蝟,渾身是刺。

斯坦福大學教授勞拉克爾說過:

當一個孩子被迫過早獨立,可能會養成述情障礙的人格。

但我並不是要把她所有的問題都推給原生家庭,而是想借她這段經歷讓大家知道:

別忽視孩子的情緒。

大概每個人在小時候都聽過這樣的話:“哭什麼哭,你就知道哭”“能不能成熟點,別這麼幼稚”……

你讀懂其中的潛臺詞了嗎?哭是軟弱的、丟臉的。尤其男孩從小被教育:

男兒有淚不輕彈;發脾氣就是不成熟。

或是“你再這樣生病了可不要找我”“要是沒了我你還能幹什麼”……明明是關心,說出口的卻全是指責。

所以我們從小時候就開始被要求“情緒穩定”,學會怎麼隱藏情緒和自我壓抑。

只是有人幸運,長大過程裏被治癒,有人卻不幸成了情感斷聯的“述情障礙者”。

TA們習慣沉默:“說了也不會有人懂”“說多錯多,不如不說”“總之不會有人理解我”;或是魂穿父母的攻擊,用“你聽不懂人話嗎?”“你眼瞎嗎?”等諸多反問句來中傷別人。

就像弗洛伊德說的:“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讓情緒發生,是變好的開始

與述情障礙者的戀愛,就是跳着一場無法停歇的探戈,互相折磨。

但如果你就是這樣的人,我想好好抱抱你,我知道你有太多委屈說不出口,太多眼淚在心底流。

但我們不是無路可走,讓情緒發生,就是變好的開始。

首先,拋掉那份“情緒羞恥感”。

沒有任何一種情緒是錯的、不應該的,難過是正常的,哭是被允許的,發瘋也沒什麼丟臉的。

別假裝自己是個情緒穩定的成年人,不穩定也是可以的,前提是不傷害別人。

然後,學會用不同的詞來表達情緒,增強對情緒的覺察、辨別、認知和理解。

比如你覺得這件事很棒,可以表達“開心、快樂”;覺得自己被忽視,可以表達“委屈、生氣”。

寫日記、讀小說、畫畫、聽音樂都是激發和表達情緒的途徑。

研究表明,寫作對加強個體情感的感受能力很有幫助,“今天發生了什麼,我有怎樣的感受”,記錄情緒的發生,感受情緒的變化。

最重要的是,當你想跟對方說反話的時候,千萬別把“發泄”的攻擊,當做正當的“表達”。

比如男友開玩笑讓你不舒服,哪怕你不知道是爲什麼,你也可以告訴對方:“你那句話傷害到我了,我生氣了”,告訴對方你的感受和需要;而不是“你這人也太沒品了吧”,這就成了人身攻擊。

當你表達感受的時候,對方會更願意傾聽。別試圖迴避,因爲衝突不會就此消失。

而如果你的伴侶是這樣的人,我想真誠地對你說一句:“愛得很辛苦吧,但請別放棄TA。”

之前看綜藝《愛的修學旅行》,朱丹和週一圍、吳千語和施伯雄這兩對夫妻,都給了我很大的啓發。

朱丹喜歡冷戰,吳千語什麼情緒都藏着,好在她們的另一半都接得住她們的情緒。

週一圍會主動給她臺階下,“好了不要生氣了,你看我現在給你一個臺階,下來咱們就可以聊。”

其實之前朱丹在別的節目,也提過週一圍“給她臺階下”的故事,但都被斷章取義地理解爲:週一圍很“大男子主義”,朱丹很“戀愛腦”,女方一直被男方控制……

其實,像朱丹這樣喜歡冷戰,對伴侶的傷害也是很大的。相反,週一圍說這種話,正是在乎這段關係,想解決問題。

而施伯雄會讓吳千語知道:“你不需要每天都保持獨自面對的狀態,我可以分擔你任何的不開心。”

最可靠的安全感或許就是:無論什麼時候我都在,我都依然愛着你。

因爲那意味着,“我不必再害怕表露真心後被攻擊、被拋棄,我是值得被愛的。”

想和大家分享作家朱德庸的一句話:

“人生是一場傾盆大雨,命運則是一把漏洞百出的雨傘,愛情是補丁。”

願你永遠有補丁填滿你內心的漏洞,如果還沒有,那就祝你早日找到自己的補丁。

世界和我愛着你。

作者:林大發

編輯:一顆多肉、Jessica

圖源:unsplash


部分參考資料:
[1].利維坦.無法感知情緒的人.2022.02.18
[2].《再見愛人第二季》.2023.01.芒果TV
[3].《愛的修學旅行》.2023.12.18.芒果TV
[4].《展開說說》.2023.02.10.芒果TV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