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看到這樣一篇帖子:怎麼拒絕懷孕女同事讓我每天幫她打飯?
題主有個女同事,剛剛懷孕一個月。因爲公司有食堂包午餐,題主和女同事同個部門,每天會在一起喫午飯。

某天就聽這個懷孕的女同事和另外一個同事聊天,說起以前其他部門女同事在懷孕後就有人幫她拿餐盤,因爲打飯的餐盤太重了。
那個一起聊天的同事就趕緊接話,說題主每天不是跟你一塊喫飯,那以後就題主幫忙打飯好了。
題主說那個部門是所有人一起喫午飯,女同事需要打整個部門的午飯,所以餐盤很重需要別人幫忙;你只打自己一個人的飯應該不會重到哪去吧?
這一次試探不成,這位女同事在下午又開始引導題主,說她想喫漢堡可樂,但是外賣來了還要自己出去拿,應該會很重吧。

題主此時已經看透了她的目的,就說漢堡和可樂能重到哪去?眼看題主並不順着她的話幫自己拿東西,女同事最後也沒點外賣。
題主十分苦惱,認爲女同事這種想讓自己幫忙卻又不明說,非要拐彎抹角暗示讓自己主動提出來的做法,讓她感到非常不適。
可女同事的孕期還有很久,後續可能會有新的試探,自己也不想鬧得太僵,簡直是陷入了兩難的境地。

或許你身邊也出現過這樣讓你頭疼的人際關係:
不由分說蹭你的車上下班,卻不想給你油費的同事;
強行讓你幫忙替更多時長的晚班,卻不轉讓績效的前輩;
理所當然向你討要昂貴生日禮物,卻回報廉價地攤貨的朋友……
其實,他們都擁有一個共同的扭曲思維模式——巨嬰心理。
一旦遇到這樣的人,請儘早遠離、及時切割關係。
吸食能量的巨嬰
巨嬰思維者和周圍正常人的關係,就好像一棵參天大樹旁邊生長的小小藤蔓,最開始它每天只吸取你一點點的能量,你覺得尚可忍受;
可慢慢地它就會整個纏繞在你身上,完全依賴你而活,等你沒有了利用價值,再轉而去尋找另一棵大樹。

心理學家武志紅總結了巨嬰思維者的三大心理特徵:共生、全能自戀、偏執分裂:
1.共生:是指兩個或者多個個體之間存在的一種過於親密或者依賴的關係,會導致界限上的模糊,讓人難以獨立;
不僅表現在日常生活行爲之中,也表現在情緒、決策和自我價值感中。
這類心理的主要來源是早期的嬰兒,他們會覺得自己與照顧者是一體的,自己的需求會得到無條件的滿足。
如果個體在長大後沒有很好地分離和產生“個體化”、“自我意識”等等,共生心理就會伴隨其一生。

2.全能自戀:指的是個體認爲世界應該按照自己的意願運行,他人的行爲也應該聽從自己的指揮;
這樣的思維方式同樣來源於早期嬰兒,擁有全能自戀思維的人,往往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和利益,完全以自我爲中心,而忽視他人的情緒。
3.偏執分裂:指的是個體會按照自己的想法隨心所欲地活動,不允許他人忤逆自己;
這樣的人往往脾氣很差、敏感多疑、固執己見,就像一些“路怒症”司機,和控制慾超強的權威型家長。
自尊與自卑
或許有人認爲,巨嬰心理的人既然喜歡讓全世界都圍着自己轉,那必然是高自尊型人格。
其實則不然,在相關的心理學研究中,他們的自尊和自我價值感上下浮動巨大,非常容易受到外部因素的影響。

當其並不處於社會支配地位時,他們的自尊心需要通過凌駕於他人之上纔會得到一些小小的慰藉;
否則就會大失所望,陷入極度的自卑之中,然後繼續通過尋求他人的幫助來證明自己的地位。
而處在社會支配地位上時,他們的自尊心會極度膨脹,在最大限度上使用自己手中的一切權力來證明自己的價值和地位。
換句話說,他們的自我價值感並不是通過認識和探索自己的能力換來的,而是通過證明他人是否服從自己後得到的虛榮心和實際利益組成的。

我們或多或少都帶着一些巨嬰心理,但是並沒有形成障礙,因爲他人的認可和評價確實對每一個個體都具有強烈的意義。
就像是電視劇中的男女主角一樣,男主角致力於成爲天下所有人敬仰的皇帝或將軍;而女主角總是致力於讓所有厲害的男人爲自己傾倒。
如何分辨
那麼,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如何分辨出身邊隱藏的巨嬰思維者呢?
其實很簡單,每個人都有向外尋求幫助或者無法獨立解決問題的時候;
不要看其尋求幫助的內容是否合理,而是要看對方如何面對現實和期望的落差。
1.否認責任;
遇到需要自己負責的事情第一時間並不是檢討自己的錯誤,而是將鍋甩給其他人;
找一個能夠頂替自己錯誤的替罪羊,無限誇大其失誤,用來減少自己的影響和責任;

2.合理化行爲;
當自己的工作出現問題或者需要他人幫助時,並不能直接誠懇地請求他人;
而是將自己擺在很高的位置上,即使被拒絕也會理直氣壯地說:“我是新來的又不懂!”或者“這不是你應該做的嗎?”
3.投射攻擊;
在感受到落差後將自己的脆弱包裝起來,並不直接展示自己的脆弱或者自卑,而是用對外的攻擊性試圖讓他人自己明白,並主動遞上臺階。

面對巨嬰思維者,第一次的不直接拒絕就會成爲他們接二連三再次試探你、壓榨你的成果來餵養自己的理由。
良好的人際關係永遠不是一方永遠提供資源而另一方心安理得地接受,不要讓自己成爲螞蟥的血包,及時斬斷這樣的聯繫纔是最優的選擇。
-The End -
作者-專序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