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以爲你在找靈魂伴侶,其實你可能在找媽媽

由 簡單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4-25

《 搖滾狂花 》

馮春華
華東師範大學 應用心理專業碩士

國家三級心理諮詢師、社會工作師、學校心理諮詢師。本科和研究生均主修應用心理,有5年社會工作經驗,做社工期間看到了很多人生故事,讓我從更豐富的角度瞭解一個人,也看到了生命更多的可能。我始終對人的心理有很多的好奇,並且愈加堅定想要把這個作爲自己未來的職業,同時很幸運地找到自己的熱愛所在。




在很多人追求親密的過程中,他們似乎更多在追求一種融合的感覺,兩個人合二爲一,你我不分。

有些人會把愛和親密理解爲:另一個人在他們什麼都不說的情況下,百分百理解他們的想法和感受,並且百分百地滿足他們。他們希望和他們親密的人跟他們是完全一樣的,沒有任何差異的。

這種對親密和愛的期待,往往都讓人很失望、很痛苦,因爲他們大概率會發現很難找到這樣的人和關係,而這種「求而不得」會讓他們對人和下一段關係都充滿了憤怒,甚至是恨。

《 瞬息全宇宙 》



01
健康的融合體驗
對個體發展至關重要
在我們還是個小嬰兒的時候,我們確實是通過這種融合,通過「以爲自己和媽媽是融爲一體的」來感受安全和親密的,這在生命最早幾周的特殊狀態被稱爲「原初母性灌注」

在新生兒誕生後的前幾周到幾個月,媽媽會變得非常虛弱敏感,焦慮自己是不是能勝任一個好媽媽,她們會對嬰兒的一舉一動保持高度的警惕,並且專注於滿足嬰兒的一切需求


02
「健康的融合」
讓「健康的獨立」成爲可能
當我們開始慢慢長大,我們會意識到我們和媽媽是兩個不同的個體,我們在很多方面都有很多不同的想法和感受。

當我們意識到這些部分,並且能夠在養育者的支持和正確引導下,學會容忍和麪對這些差異,並且感受到即使有這些差異,我們和媽媽的關係並沒有斷開。

即使我們喜歡的東西、認同的東西不一樣,我們之間還是愛着彼此。我們內心會有足夠的空間長出自我,成爲一個更獨立的個體。

但是在很多人的成長過程和體驗裏,他們可能並沒有感受過——即使我和你喜歡的東西不一樣,我們對某件事情的看法不一樣,甚至在有些方面我們的想法是完全相反的,但是這並不會影響我們之間的喜歡和愛。

他們就只能在一個要和別人完全一樣的世界裏,感受一種很脆弱的親密,這種親密看似恆定以及穩定,但是它經不起一丁點的差異和變化。

《 春潮 》


03
爲什麼有些人無法忍受差異?
爲什麼會這樣呢?大家可以聽一個很具體的例子。我們還很小的時候,我們都只是喫着父母餵給我們的食物,我們其實還不能表達哪些食物是我喜歡喫的,哪些是我不喜歡喫的,我們只是單純地接受餵給我們的食物。

但是當我們有了自己的喜好後,喜歡的食物會多喫一點,不喜歡的可能就不怎麼喫。當我們開始會講話了,並且能表達出自己的喜好了,可能父母會發現他們認爲好的,更有營養的的食物,其實不是這個小孩喜歡的,ta可能喜歡另外一樣。這些時候,不同的父母可能會有不一樣的反應。

有些父母可能會馬上黑個臉,告訴小孩,這是我花了錢,花了時間,又花了心思給你煮的飯,你不喜歡喫,你浪費了我一片苦心。有些父母可能還會告訴小孩你喜歡的不好,你應該喜歡我認爲好的這個,不然媽媽就不喜歡你了,以後就不給你做飯了。

在這種情況下,雖然「對於食物喜好的差異」只是一個小問題,但是它威脅到的是這段關係

《 春潮 》


如果我是那個小孩子,我還得依靠我媽媽活下去,當媽媽不能去函容並且理解這種差異的時候,我的內心肯定會有很大的恐懼和害怕,還是影響性命安全的害怕。爲了繼續得到媽媽的照顧,爲了讓媽媽不生氣,讓她開心,我只能放棄我喜歡的,去順從她、討好她。

這樣的事情發生多了,我們的內心就會留下:如果我要保持和一個很重要的人的親密關係,就需要我和他保持一致,我不能有我自己的想法和喜好,特別是和對方不一樣的想法和喜好。

有差異意味着關係的破裂,被拋棄。當我們內化了這種體驗之後,長大了的我們對其他人也會有這樣的期待。我們會深信如果一個人真的很重視我、在意我、喜歡我、愛我,那他就應該百分百的順從我、滿足我。這裏只有我的意志,對方的想法和感受不重要,但凡對方有一點跟我不一樣,那就是不愛、不喜歡,那就是要拋棄我。

這種融合是被恐懼和害怕驅使的,是一種在兩個人的關係裏,只容得下一個人的想法和意願的狀態。另一個人的想法和意願,不被允許出現和進入這段關係。只有一個人的肉身存在和出現,那這個情感和精神上的親密要怎麼發生呢?這段關係能繼續活下去,是以殺死另一個人的個人意志、個性化的想法和感受爲前提的。

《 血觀音 》



04
差異和分化是獨立的前提
當然肯定也會有很多的養育者,當他們觀察到孩子的喜好和想法跟他們是不一樣的時候,他們感受到的是欣喜和期待

孩子的自我和個性開始出現並且發展,他們內心有足夠的空間去理解和消化孩子“不聽他們話”的感受,並且也能在現實層面創造和提供足夠的空間讓孩子去探索和發現他們的興趣和愛好,給予充分的尊重和愛,幫助孩子發展成爲一個獨立的個體,讓孩子不再需要圍繞媽媽的意志而活。


05
對靈魂伴侶的期待
可能是對媽媽的期待
我們在被媽媽要求只能跟她的期望、意願和想法一樣的時候,可能媽媽會認爲她是出於愛這樣做的,但實際上我們感受到的不是愛,而是被控制、恐懼、無奈、不得不順從。

真正的愛是即使我們不一樣,也嘗試去相互理解這些差異,並且找到一種即使有差異,也能繼續喜歡彼此、愛彼此的方式。

如果在生命的早期,我們得到更多的是“不能容忍和麪對差異的經驗”,那麼在不知不覺中,我們也會用母親對我們的期待去期待其他人。而且我們把種對原初母性灌注的缺失,轉變成了對伴侶的期待,也認爲找到了一個這樣的人就是找到了靈魂伴侶,但實際上在找的是一個生命早期缺失的好媽媽。

苦盡柑來遇見你 》




當你決定來到這裏開始自我探索的旅程,這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這個過程可能會有困難和艱辛,在改變和成長到來之前,我願意陪你一起度過。


如果你願意和我聊聊,請來預約我的諮詢

點擊名片查詢關於諮詢師內容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