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腦科學家:年輕人喝太多咖啡腦子會變笨,中年人隨便喝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7-16

對於當代上班族來說,每天一杯咖啡似乎成了工作標配,清晨一杯咖啡衝散了昨夜的疲憊,活躍的咖啡因子更是提神醒腦。

根據2025年的《中國城市咖啡發展報告》相關數據顯示,2024年相較於2023年的人均年飲用數(16.74杯)上升明顯;

2024年我國人均年咖啡飲用數上升至22.24杯,但較發達國家存在一定差距;

比如根據全美咖啡協會(NCA)最新估算,美國人均咖啡飲用數爲729.2杯,並且在我國90後更是成爲咖啡飲用的主力軍,80後次之。

根據科信食品與健康信息交流中心開展的《中國消費者咖啡因認知及態度調查(2023)》顯示:

50%的人飲用咖啡是基於功能性需求,比如提神醒腦,30%的人飲用咖啡源於社交需求,20%的人用於文化品鑑

可見“舶來品”咖啡在我國的文化環境中已經擁有了一席之地,關於咖啡的益處研究也不勝枚舉;

比如2024年發表在《Nature》咖啡因可以阻斷大腦中的腺苷受體,使人短期提升注意力反應速度和記憶力。

那麼腺苷體究竟是什麼呢?

腺苷體(Adenosine body)是細胞能量代謝的關鍵化合物,起着睡眠,調節神經,保護心血管調節的作用

同時也是大腦的疲勞信號分子,其濃度會反映人體能量消耗程度。

神經科學領域的研究發現,腺苷體會在人清醒時持續冷靜;

當它與特定受體結合時,會抑制神經元的興奮,促進人的睡眠啓動,同時也會通過降低多巴胺釋放產生一定的睏倦感。

咖啡因能有效趕走昨夜的睏倦,這或許就是咖啡廣受歡迎的重要因素之一,然而咖啡喝多了真的沒消極影響嗎?

來自加拿大蒙特利爾大學魁北克工業大學人工智能研究所於2015年5月發表在《Communications Biology》的研究顯示:

咖啡因會顯著改變20~27歲的青年人則大腦活動模式,其影響程度遠超中年人。

實驗團隊找來了40名健康成年人,將這40名受試分爲兩組,青年組(20-27歲)與中年組(41-58歲);

作爲受試者採用交叉對照實驗方式,每個受試者都經歷兩種實驗條件:咖啡因膠囊和安慰劑膠囊。

咖啡因膠囊總劑量相當於三杯咖啡,而安慰劑膠囊則是與咖啡因膠囊相同的無活性成分膠囊;

實驗團隊要求這40名健康成年人在睡前三小時和一小時,各服用咖啡因膠囊和安慰劑膠囊。

後在這40名受試睡眠時進行一定的睡眠監測,使用多導睡眠圖PSG記錄起整夜睡眠,在重點分析非快速眼動階段腦電圖的變化。

實驗團隊經過多日的研究與數據採樣結果顯示:

咖啡因會在睡眠時提升神經元信號的複雜度與動態範圍,使大腦維持高活躍度,特別是非快速眼動(NREM)階段

這種臨界狀態阻礙人體深度放鬆與疲勞機制的啓動。

其中青年組因腺苷體速度密度更高,因而對咖啡因膠囊以及安慰劑膠囊的反應更加強烈,導致其畸形反應更加劇烈;

而中年組因腺苷體受體密度少,而受影響較弱。

加拿大科學家發現的咖啡因對腺苷體的影響與前文所說的《Nature》的研究結論不謀而合,這說明咖啡因確實能提神醒腦,

但是長期使用咖啡因會對人的認知產生一定消極影響,加拿大實驗團隊發現,青年組在咖啡因期後,肌肉表現下降15%,且主觀疲勞感增強。

此外,來自國外的另一項研究也佐證了該結論;

來自澳大利亞的研究顯示,普通人每日飲用超6杯咖啡,其海馬體體積會縮小5%,並且癡呆風險會提升53%;

但適量飲用,比如每天少於4杯則沒有此風險。

綜上所述,人對咖啡的飲用也應該控制在一定程度,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

還有就是咖啡因帶來的過度清醒也不過是在提前透支身體的能量;

若你長期持續飲用咖啡後有段時間不再飲用咖啡,那就會像藥物戒斷反應一樣,你的身體會因此產生不適與疲憊感,甚至與比平常更嚴重。

其實,我國古人早就明白了人體的自然節律不應該依賴外物調節;

比如“子午流注”,比如《黃帝內經》中的“陽氣盡則臥”;

人的身體有其臨界點,不應過度干預。

如果你每天上班十分疲憊,你可以試着早睡,或者喝一杯牛奶,逐漸調整自己的作息;

只有當你尊重,愛護你的身體時,它纔會給你省醫藥費。

-The End -

作者-觀南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