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百年一遇”的機會到爭議、訴訟和停擺,一座計劃投資24億美元的電池工廠倒在了密歇根鄉間的撕裂中
文 | 《財經》研究員 尹路
編輯 | 黃凱茜
一個曾被譽爲美國北密歇根史上最大的投資項目,在歷經三年的喧囂與爭議後,卻以停擺告終。
2025年10月23日,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國密歇根州負責促進商業發展、就業和社區振興等工作的密歇根州經濟發展公司(MEDC)宣佈,由於國軒高科未能履行其在2022年所籤協議中的合同義務,該公司在密歇根州的電池材料工廠項目已被州政府視爲放棄,終止所有激勵措施。
各項財稅激勵措施均被撤銷,已經發放的補貼將被追回。原計劃用於場地準備的5000萬美元的州政府補貼中,國軒高科購買建設用地時,已經發放了2360萬美元,現在已啓動追回程序,未使用的2640萬美元從預算中撤銷。另外1.25億美元尚未支付的“關鍵產業項目”(Critical Industry Program)補貼已正式終止,總額度達5.4億美元、爲期30年的財產稅減免計劃也被取消。
各方對項目的終止給出了截然不同的解釋。密歇根州政府和當地反對者將責任歸咎於國軒高科未能兌現承諾。在9月17日簽發的違約通知書中,指出國軒高科在該項目地塊上的“合格活動”已暫停超過120天,同時,與項目相關的兩起訴訟造成了“重大不利影響”。
國軒高科的法律代表馬克·休瑟(Mark Heusel)堅稱公司從未放棄該項目。他回應稱,項目停滯的根源在於當地社區的“政治偏見”和“種族主義與民族主義刻板印象”,是社區而非公司放棄了項目。
事實上,在密歇根州政府採取行動之前,國軒高科和項目所在地鎮政府之間的法律對抗早已讓項目寸步難行,州政府的決定,只是讓這場始於希望、陷入紛爭的投資風波暫告一段落。
從2022年秋天的萬衆期待,到2025年秋天的一地雞毛,這樁價值24億美元的投資究竟經歷了什麼?一個曾被州長、地方官員和當地居民一致看好的項目,是如何在三年內從希望的頂峯跌入爭議的谷底,最終陷入停擺?

最初的蜜月
國軒高科的密歇根工廠項目始於2022年。當年8月,美國時任總統拜登簽署了《通脹削減法案》(IRA),該法案旨在通過補貼推動美國本土新能源產業的發展,其中包含的“敏感實體”(Foreign Entity of Concern)條款,對中國有關企業構成了進入美國市場的壁壘,在多家中國電池企業對美國市場採取觀望態度時,國軒高科做出了一個逆勢而爲的決定(詳見2022年10月報道《國軒高科逆勢赴美,24億美元投資建廠,誰會跟進?》)。
2022年10月,密歇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Gretchen Whitmer)與MEDC高調披露了國軒高科的美國子公司Gotion Inc.在大急流城(Big Rapids)附近的投資計劃,擬投資24億美元,在當地分四期建設一座佔地523英畝的大型工廠,用於生產電池的正極和負極材料。
該項目承諾在十年內創造2350個高薪就業崗位——這一數字幾乎相當於所在社區3000多人口的四分之三,平均年薪接近6.2萬美元,比當地收入中位數高出50%以上。對於這個當時剛剛從疫情中復甦,長期面臨就業不足的“鐵鏽帶”社區,該項目無疑是一劑強心針。當地政府、商業團體和社區機構以前所未有的熱情歡迎項目落地。
2022年9月26日,梅科斯塔郡(Mecosta County)、格林鎮(Green Township)和大急流城三地政府爲此聯合舉行了一場聯席特別會議,投票通過了一項爲期30年的“復興區”(Renaissance Zone)稅收減免計劃,爲該項目提供最高達5.4億美元的稅收抵免。
會議現場氣氛熱烈,發言者反覆用“百年一遇的機會”來形容這次投資。梅科斯塔郡行政長官保羅·布洛克(Paul Bullock)表示,社區爲這樣的機會已經準備多年。總部位於大急流城的經濟發展組織“The Right Place”首席執行官蘭迪·塞倫(Randy Thelen)表示,吸引如此規模的項目是一個“激烈的競爭過程”,因爲投資方還有其他備選目的地。
社區代表也紛紛表示支持。當地最大僱主、費里斯州立大學校長比爾·平克(Bill Pink)強調這是一個不容錯過的機遇,並承諾大學將爲工廠提供所需的人才培訓。當地醫院和學區的負責人也表示期待項目給社區發展帶來的機會。
除了稅收抵免計劃,MEDC還提供了包括1.75億美元現金補貼在內的激勵方案。高效的行政效率,在項目初期幫助巨大,但也爲日後的衝突埋下了伏筆,由於缺乏與基層社區充分溝通和建立互信的過程,隨後的反對聲中,決策過程的不透明成爲反對者的主要理由。

裂痕的出現
然而好景不長,項目宣佈後幾個月,2023年初,一個名爲“不要國軒高科”(No Gotion)的反對運動開始形成。他們的擔憂來自多個方面,並很快演變成一場激烈的社會和政治衝突。
最開始的反對聲主要集中在環境問題上,反對者以工廠每日71.5萬加侖的用水量,以及選址將影響馬斯基根河(Muskegon River)流域的溼地區爲由,擔心工廠可能對當地生態和水源造成破壞。
但更核心的爭議點在於國軒高科的中國企業身份。反對者的論調在美國對華焦慮情緒漸長的背景下獲得了廣泛共鳴,將一個地方性的經濟項目推向了地緣政治的風口浪尖。
此外,許多當地居民感到州和地方政府的決策過程缺乏透明度和公衆參與。認爲政府官員在沒有充分調查和聽取民意的情況下就如同“橡皮圖章”一樣批准了項目。格林鎮舉行的聽證會變成了充滿火藥味的戰場,數百名居民湧入會場表達抗議,將這個原本平靜的社區撕裂爲支持和反對兩大陣營。
以密歇根州衆議員約翰·穆勒納爾(John Moolenaar)爲首的當地共和黨代表隨後高調介入,把國軒高科項目當作抨擊州政府執政黨民主黨的靶子,指責其用納稅人的錢資助中國企業。作爲衆議院“美中戰略競爭特設委員會”的主席,穆勒納爾的介入爲反對運動注入了鮮明的政治色彩。
面對日益高漲的反對聲,國軒高科最初嘗試尋求聯邦政府的背書來化解危機。2023年3月公司主動將其土地收購計劃提交給美國外國投資委員會(CFIUS)進行國家安全審查。CFIUS是一個跨部門機構,負責審查外國投資對美國國家安全的影響。國軒高科希望通過這一舉措,證明其投資合法合規,從而平息爭議。
2023年6月,CFIUS的審查結果出爐,但沒有給出答案,而是“不予受理”。CFIUS認爲國軒高科的土地收購不屬於其管轄範圍,因爲這一投資屬於“綠地投資”(即新建投資),而非對現有美國企業的股權收購,且擬建工廠的地點並未靠近任何敏感設施。
這一“不予受理”的決定,非但沒有平息爭議,反而火上澆油。國軒高科方面將其解讀爲聯邦政府證明項目不存在國家安全威脅;反對者則聲稱這恰恰暴露了CFIUS審查流程的失靈,真正的“國家安全威脅”並未得到應有的審視。
聯邦機構未能給項目提供合法性的背書,將裁決權交還給地方和州政府。而此時在地方層面,反對者的聲音更爲響亮,也更具動員能力。最終一場本可由專業機構裁決的爭端,演變爲一場無法調和的政治纏鬥。

罷免、訴訟和停擺
隨着國家安全爭議的持續發酵,格林鎮的社區矛盾越來越尖銳。當地居民認爲,最初批准項目的鎮委員會成員在決策過程中缺乏透明度,未能充分聽取社區意願。於是一場罷免這些官員的運動開始了。
決定性轉折點發生在2023年11月。格林鎮委員會的特別選舉中,支持項目的5名鎮委員會成員(包括鎮長、書記員、財務主管和兩名董事)全部被罷免,另有兩名成員已在此前辭職。取而代之的是一個完全由項目反對者組成的新委員會。
2023年12月,新委員會投票廢除了前委員會批准的向工廠接入市政供水系統的決議,這是工廠運營必不可少的基礎設施,這一動作實質上中斷了項目建設。
作爲回應,2024年3月,國軒高科美國子公司Gotion Inc.正式對格林鎮提起訴訟,指控其違反了此前簽訂的開發協議,非法阻撓項目進行。至此,雙方陷入了公開的法律對抗,國軒高科與當地社區的關係破裂。
2024年5月,國軒高科雖贏得了一項法庭禁令,要求格林鎮遵守原有協議,但這場法律意義的勝利在現實中收效甚微,既無法彌合關係的裂痕,更無法迫使一個充滿敵意的鎮政府開展實質性的合作。
項目陷入了完全的僵局,土地已經購買,但關鍵的市政配套沒有落實,建設工作無法啓動。正是這段漫長的停滯,構成了違約通知書中所說的“超過120天無合格活動”的事實基礎。
在從蜜月走向破裂的過程中,國軒高科美國子公司Gotion Inc.負責人查克·特倫(Chuck Thelen)始終在爲項目辯護。他不斷強調自己就是密歇根人,在各種會議上與反對者辯論,甚至在一次鎮委員會的會議上,爲了證明電池材料無毒,當衆用手指蘸取磷酸鐵鋰粉末放入口中。
即便在州政府2025年9月簽發違約通知後,國軒高科仍在做最後的努力。公司法律代表稱,公司支付的專業服務費、財產稅和維護成本應被視爲協議規定的“合格活動”,並請求州政府給予六個月寬限期。查克·特倫也表示,他依然期待與州和地方官員就項目的未來進行對話。10月30日,國軒高科表示後續會根據政策與當地市場的需求情況,決定是否繼續推進項目。
國軒高科密歇根項目從備受期待到停擺,表明外國投資項目僅有州一級的支持是不夠的。MEDC可以承諾過億美元的補貼,但它無法命令一個鄉鎮爲項目接通水管。MEDC的違約通知書也承認國軒高科與鎮政府的訴訟是導致項目失敗的重大不利因素。


伊利諾伊州的成功案例
就在密歇根項目陷入泥潭的同時,國軒高科在美國的另一個大型項目卻取得了截然不同的結果。位於伊利諾伊州曼特諾(Manteno)的工廠,計劃投資20億美元,將一個廢棄倉庫改造爲電池工廠,預計創造2600個就業崗位,該項目的兩條儲能電池產線已於2025年初投入運營。
吸取了在密歇根的教訓,國軒高科在伊利諾伊州採取了截然不同的社區公關策略。曼特諾社區本身也與密歇根項目所在地不同,這裏鄉村色彩更少,收入水平更高且族裔更多元化。
國軒高科分批次組織了數十名當地官員、學校代表和新員工前往中國參觀考察。訪問團參觀了國軒高科的工廠,體驗了中國文化,並受到了國軒高科董事長李縝的熱情款待。此外,國軒高科還積極融入當地社區,贊助了2024年秋季的“德國啤酒節”等本地活動,並與當地社區學院合作舉辦招聘會,並規劃電動汽車技術培訓課程。
這一系列主動、深入的社區融合策略取得了顯著成效。儘管在曼特諾同樣出現了反對聲音,但未能形成規模,也未能阻止項目推進。2025年初,工廠的兩條儲能電池生產線已投入運營,並已僱傭了近150名員工。
國軒高科密歇根項目受挫,部分原因在於公司早期在應對外部質疑時相對謹慎。當反對聲浪逐步擴大後,再通過辯論、澄清等方式回應,但效果已較爲有限。而在伊利諾伊州,國軒高科採取了更爲主動的策略,在反對意見擴散之前,就通過深入的利益捆綁和文化交流,建立了堅實的地方支持基礎。對於一家在美運營的外國公司,僅僅獲得州政府的支持是不夠的,深植於社區的公共關係策略,是項目成敗的關鍵。


從北美到北非
在密歇根項目陷入僵局,前景日益黯淡之際,國軒高科也在積極尋找替代方案。2024年6月,其與摩洛哥政府簽署了一項投資協議,計劃在港口城市蓋尼特拉(Kenitra)附近建設非洲首個電池超級工廠。這一決策的時間點恰逢國軒高科密歇根項目陷入僵局的時期。
根據2024年12月發佈的公告,摩洛哥項目初始投資額約爲13億美元,規劃年產能20GWh(吉瓦時),最終計劃擴展至100GWh,投資65億美元。
摩洛哥擁有獨特的戰略優勢,它是非洲唯一與美國簽署自由貿易協定(FTA)的國家,與西班牙之間只隔着直布羅陀海峽,最近處僅13公里,95%的摩洛哥工業品可零關稅進入歐盟。摩洛哥還是全球最大磷酸鹽儲量國,其磷酸鹽儲量佔全球儲量的70%以上,而磷酸鹽是製造磷酸鐵鋰電池的主要原料之一。
通過在摩洛哥建廠,國軒高科構建了一條可以同時服務歐洲和美國兩大市場的供應鏈。產品在摩洛哥製造,既可以利用其地理優勢近距離供應歐洲市場,又可以憑藉其自貿協定地位,獲得進入美國市場的便利。
從密歇根的正面衝突,到伊利諾伊的務實落地,再到摩洛哥的迂迴佈局,國軒高科的全球戰略展現出一種在挫折中不斷學習和適應的韌性。它正在利用不同司法管轄區的法律和貿易規則,構建一個更具彈性、更能抵禦地緣政治風險的全球供應網絡。

密歇根項目停擺影響有限
從實際業務層面來看,這次挫折對國軒高科的整體影響相當有限。
根據SNE Research的數據,2025年1月-8月,國軒高科動力電池在全球範圍的出貨量達25.1GWh,同比增長71.8%,排名第七;其中,在中國之外的市場中出貨量5.8GWh,同比增長70.1%,排名第八。在磷酸鐵鋰電池出貨排名中,國軒高科僅次於寧德時代和比亞迪兩強,排名全球第三。
根據InfoLink數據,在2025年上半年的儲能電芯出貨排名中,國軒高科排名第七,市場份額約6%,而在小型儲能(含通訊類)電芯市場,國軒高科排名全球第四,市場份額約10%。
國軒高科採取“動力+儲能”並重的業務結構,得以分散單一市場或單一應用場景的風險。
從商業決策角度看,密歇根項目被迫終止,或許讓國軒高科規避了一項高風險投資。當前圍繞特朗普“大而美”法案和受關注外國實體條款(FEOC)的政策不確定性依然很高,特別是2025年10月,單車最高7500美元的新能源車聯邦補貼正式取消,美國新能源車的需求未來幾年將明顯放緩。
在新能源車需求放緩的背景下,將鉅額資金投入到一個充滿政治敵意的地區,其風險遠高於預期。而且國軒並未完全撤出美國市場,其在伊利諾伊州的工廠已經順利投產,國軒高科依然在美國保有戰略支點,既有機會抓住儲能市場高速發展的紅利,又避免了與密歇根項目相關的巨大政治和財務風險,未嘗不是一種因禍得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