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長期徵集
日子很難,生活不容易,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苦,有苦說不出的感覺,受苦的人最懂。
和喫苦相比,有苦難言,無人問津,可能比苦本身還難受。重生之後,葉檀老師變了很多,變得能喫苦,喫自己的苦,喫別人的苦。她說,有苦我們一起分擔。每週六,葉檀老師都會親自回覆,並在公衆號上發出,有苦難言的朋友,如果你也想和葉檀老師傾訴,把你的故事,發送到郵箱[email protected],葉檀老師看到,一定會回覆。記住,這世界還有人,關心你,在乎你,理解你。
文/半間雲
前兩天去陽澄湖邊喫大閘蟹,螃蟹肥美,人卻不多,朋友說這兩年消費不如往年,往年秋風吹涼湖水,湖邊早已人流如織。
有一些讓人迷惑的問題,全球印了那麼多貨幣,我們的廣義貨幣發行量這麼高,爲什麼很多人還是覺得手頭緊,消費不振,全球產能過剩?


中年人的蓮子生活,外面鮮甜裏面苦
消費水平的高低,主要跟收入有關。
8月20號,國信證券王劍發表了一篇文章《存款搬家如何演繹》,裏面有一張圖明確顯示,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和支出的增速相關性極強,可支配收入的增速上升了,居民的消費也會上升,反之亦然。

這張圖還有一個顯著特點,大家對收入非常、非常敏感,比對支出敏感得多,收入到了拐點往下降,消費必然跟着降,並且降得更厲害;收入往上走,消費更樂觀。
根據數據分析,這幾年平淡的的消費數據必然跟收入直接相關,收入增速下降,職場艱難程度提升,對財富安全的需求也就大幅上升。
從上世紀70年代末到現在,不管是工資還是可支配收入都是大幅上升的,但近十年出現了一個變化,上升的沒有那麼快了。

(來源:Trading Economics)
收入雖然還在上升,但增速在下降。2013年,個人可支配收入爲2.7萬元人民幣,2014年爲2.88萬元人民幣,增速約爲6.67%;2023年爲5.18萬元人民幣,2024年爲5.42萬元人民幣,增速約爲4.6%。
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12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6510元,扣除物價因素比1978年實際增長15.6倍,1979—2012年年均實際增長8.6%。
2023年,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到39218元,扣除物價因素比2012年實際增長94.4%,2013—2023年年均實際增長6.2%。
絕對數大幅上升,但對比兩組數據可以發現,基數越高,增長越難,這符合基本規律。
大家都在關注怎麼提振消費,國內消費有兩大堵點值得關注,中年人和中產獲得感不那麼強,他們的不安全感上升了,不得不消費的龐大羣體正在勒緊自己的腰帶。
中年人消費高壓力大,而收入與儲蓄低。

中歐商學院白果指出,中國消費的一個顯著結構性現象是中國家庭儲蓄率呈 U 型曲線:青年與老年較高,中年較低,與生命週期理論(儲蓄率中年峯值)相悖。
她轉引清華大學謝暢和馬弘 2022 年研究,指出中年人不敢消費的原因主要有:
首先,中國家庭收入峯值在 25-35 歲,而非國際常見的 45-55 歲,中國的中年家庭賺錢能力並沒有我們想象中強,社會技能在快速迭代,在職場上30多歲就已經被視爲“老人”,中年人上沒有看到退休的閒暇,下沒有年輕人的輕鬆;
其次,收入不高,支出一樣不能少,中國人支出高峯在 45 歲左右,特別是醫療和教育方面的支出,這極大地削弱了中國家庭的儲蓄能力,也抑制了他們在其他方面消費的能力。
兩個因素疊加,導致我國家庭儲蓄率出現“中年凹陷”。
中年人的工資性收入上漲不快,要靠經營和投資性收入彌補,現在頗爲艱難。白果轉引中國人民銀行研究局 2024 年發佈的相關研究,中國的資本回報率自 2012 年後明顯下降,從高峯期的約 23%回落至 2023 年的約 7.5%,淨資本收益率則降至 5%左右,呈有數據以來的最低水平。

前三季度,城鎮居民的財產淨收入增速僅爲0.6%,在四個主要收入來源裏增速最低,且佔比也最低。這意味着,除了部分股民,多數城鎮受困於房產價值的縮水,受益於股市增值影響的微乎其微。
現在對樓市,青年人在觀望,老年人在養老,不太關注價格,只有中年人,買入不久反覆掂量是虧還是賺,未來有改善性需求的,也是中年人。


中產消費疲軟
中年艱難,中產也在疲軟。
我們曾在檀幾條中多次分析過消費數據的變化,有跡象顯示,中產收入階層的消費能力在下降,或者說,中等收入羣體的消費能力在下降。
這兩個概念略有差別。2021年,國統局局長寧吉喆表示,我國典型的三口之家,按年收入10萬到50萬計算,共有4億人、1.4億個家庭,有購房、購車、閒暇旅遊的能力,其消費對我國經濟持續平穩發展形成了有力支撐。
而按照統計局的中間收入組劃分,包含中間收入組、中間偏上和偏下收入組,年薪從2萬元左右到5萬元左右,都是中間收入範疇,這比普通人想象中的中產收入階層要低不少。
我們以寧吉喆所說的中產爲標準,近幾年,這一羣體的消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總而言之,一個詞,節約。
2025年5月18日,遠瞻慧庫發表了《2025年中產生存指南:12大商業啓示揭示未來消費新風向》,基於對80多位中產用戶的深度訪談和超過10000分鐘的對話內容,揭示了當下中國中產階級面臨的生存困境與心態轉變。
當代中產階級正深陷"返貧、返平、返智"的三重焦慮漩渦中。其中,返貧是最直接的痛苦,數據顯示,超過67%的中產家庭表示"支出大於收入",勞動所得難以形成複利效應,而"三件套"壓力(貸款、配偶不工作、國際學校)迫使許多人不得不持續高強度工作。

現在的消費,要麼就是追求極致的性價比,要麼就是追求滿滿的情緒價值,有數十萬人爲了老鋪黃金、爲了labubu一擲萬金與百金。

2025年1月,復旦發展研究院發佈聯合多機構發佈《中國青年網民社會心態調查報告》,課題組在豆瓣上選取了與消費行爲特徵相關的小組共72個,其中81%的小組與低消費相關,“省錢”“不買”“反消費主義”“極簡”是高頻關鍵詞。

10月17日,財新援引大衆點評的數據稱,2024年人均堂食客單價回落至接近10年前的水平,2025年年初消費復甦帶來短暫回升,但價格競爭阻斷了價格修復進程。從4月份開始,客單價進入斷崖式下跌,本有望提價的七八月旺季,大盤客單價跌至階段性低位。但是上海新榮記這類高端餐飲供不應求,對應中產疲軟和高端消費堅挺。
11月3日,鳳凰網財經發布了一則視頻《便宜的酒店正在批量消失》,按照中國飯店協會的口徑,到2024年底經濟型客房佔比僅剩54%,過去一年,錦江、首旅、華住三巨頭合計新增酒店3400多家,其中經濟型酒店不足600家,佔比僅爲17.6%。

錦江等200、300元左右的經濟型酒店,比起普通農家樂或者帳篷,還是太貴了。
過去的消費分析報告,結論基本是統一的,中產消費會成爲中國消費主流,現實沒有如此簡單,目前的消費潮流撞到收入的大壩後,分成兩股,一股是高消費的虛榮消費或者情緒消費,另一股是追求性價比的必要消費。
這樣的局面,使得專爲中產消費升級打造的品牌陷入尷尬,提價,消費者不認賬,提質,同樣品類的比你便宜的產品鋪天蓋地。
要提振中產消費,最重要的是讓有質量的產品得到信用背書,與低質產品拉開價格差距,擺脫低於成本的劣質競爭,更重要的是,壯大中產收入階層數量,提振中產收入階層收入,針對中產收入階層出臺專門的激勵舉措。
10月28日新華社電,在十五五規劃中提出“大力提振消費”,並作出“加大直達消費者的普惠政策力度”等具體部署。
商務部部長王文濤表示,中國現有14億多人口,未來十多年中等收入羣體將超過8億人,市場潛力巨大。希望中產收入階層和中年人的消費,能在未來的消費市場佔據重要地位。
重要的是,中年不能受到職場歧視,被視作“老人”,一夜之間,行業和崗位都被取消。對於中產收入階層和中年人來說,跟上智能時代的發展步伐,提供社會價值,堅定的成爲自己的職場主人。


黃金和白銀都流了過來,爲什麼不敢消費?
我們的資產、外匯儲備如此之多,但多數普通人節衣縮食。如果穿越回明朝,我們大概也有類似的疑惑,全球的白銀都流了過來,爲什麼普通人不敢消費?
有一個千古之謎,明代中後期的中國擁有全球數量最多的白銀,卻沒能轉變王朝的經濟結構,大部分人被鎖定在土地上,窮人依舊很窮,能喫得上飯和鹹菜的,算是中產收入階層。匠人的收入甚至比宋朝更低。
2020年12月2日,《中國人民銀行工作論文》發表了張翼、蔣曉宇的論文,估算1550-1830 年中國白銀流入在1550-1830 年間,通過貿易順差淨流入中國的海外白銀約爲 5.6 億兩(約合2.1 萬噸),海外流入白銀約佔中國同期新增白銀的 90%,大致佔同期全球白銀總產量的15%左右。
中國人很勤勞,生產的絲綢、陶瓷、茶葉等商品源源不斷的出口到歐洲和中亞,爲彌補貿易逆差,美洲、日本等地出產的白銀源源不斷的運到中國,就像現在的美元和黃金。
明清時期拿到白銀後,能不能成爲工商業資本?能不能成爲消費的支柱?
答案是,沒有。
白銀外貿只與沿海少數生產體系形成創新聯動,無法改變基本盤。

1500-1800年,中國人口從1億增至4億,土地收益率始終高於工商業,這決定了白銀的基本投向是土地。當時,江南地主投資棉紡織的收益率只有3-5%,而土地租賃穩達8-10%,更不用說土地附帶的政治特權。
從經濟理性出發,商人源源不斷的變成地主,形成“經商→攢銀→買地→收租”的閉環,或者變成高利貸資本在傳統領域內循環,利率高達30%-100%,土地和高利貸成爲賺錢的生意。白銀甚至被窖藏起來,明末李自成一頓板子,打出了貴族和大地主的數億兩白銀。
普通人還是當農民、做小生意,白銀跟他們的財富增長和消費沒有形成必然的聯繫。內部的消費雖然有細分,有增長,但沒有積澱成工商業社會的土壤。
明朝後期存在着活躍的私人海外貿易(如鄭氏集團),但這種體制外的貿易與國家財政制度脫節,沒有成爲國家收入的主要來源,也與絕大多數內地的農民脫節。
傳教士拿過來的地球儀被放進皇宮後苑,貴族喝葡萄酒家裏看着自鳴鐘,技術沒有多大進步,答案很簡單,不需要。帝國的軍事重鎮在北方,開放海禁並不安全。
如此種種扼制了創新與工商業,要讓普通人消費,投身創新,投資工商業,根本上,得保障居民的產權,讓他們通過創新和工商業得到比地租更高的收入,讓貨幣流動起來變成資本。否則,貨幣再多,也很難成爲創造財富的資本。
轉了一圈,消費的根本還是創富的機制,是從根本上激發經濟活力。

(免責聲明:本文爲葉檀財經據公開資料做出的客觀分析,不構成投資建議,請勿以此作爲投資依據。)
-- END --
葉檀財經矩陣號
聲明:近期,不少人以葉檀財經的名義,或xx葉檀、葉檀xx等名義,在各大平臺售賣和股市相關的課程,進行和股市相關的直播。
在此,我們聲明,任何和股市相關的直播、課程,均與葉檀財經無關,也沒有得到葉檀財經或葉檀本人的授權,認可。
葉檀財經運營並管理的微信公衆號、視頻號有且僅有葉檀財經、葉檀暖人生、葉檀聊人生、半間白雲、葉檀說、檀談人生,抖音號葉檀財經、檀姐姐暖人生,小紅書號葉檀財經,快手號葉檀財經,頭條號葉檀財經,百家號葉檀,請用戶認準上述賬號。但凡與上述微信賬號不一致的公衆號均非葉檀財經負責運營管理,葉檀財經和葉檀對其行爲不承擔任何法律責任。
放鬆心情,把學習和享受貫穿在悠長的人生中,讓我們一起成長,一起快樂。
作者:半間雲編輯:旦旦
圖片:來源於AI生成
葉檀財經作品 | 盡情分享朋友圈
諮詢合作,請聯繫微信
13818756019(商務微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