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潤三九前三季淨利潤下降20%,近五年首次下滑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11-04





前三季度收入增長主因是並表天士力,歸母淨利潤下滑主因是呼吸品類較弱

文|《財經》記者 孫愛民

編輯 | 王小

2025年10月24日,華潤三九發佈2025年三季報顯示,營收219.86億元,同比增長11.38%。歸母淨利潤23.53億元,同比下降20.51%,是自2021財年後的最大降幅。

此前的半年報中,該公司的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24.31%,爲近四年首次中期利潤負增長。

據華泰證券研報分析,前三季度收入增長主因是並表天士力,歸母淨利潤下滑主因是呼吸品類較弱。3月,華潤三九完成對天士力28%股權的收購。

近些年,在醫保控費、支付方式改革、集採等政策背景下,頭部中藥類企業一方面努力保住傳統業務的營收,另一方面紛紛向創新轉型。華潤三九也在試着走出經典名方這個舒適區,通過合作和併購,進軍腫瘤雙抗、細胞治療等全球熱門賽道。

然而,創新轉型不易。傳統業務增長乏力、銷售費用高企,是這家OTC(非處方藥)龍頭藥企的攔路虎。


紅利退潮後,零售渠道遽變


CHC(健康消費品)和處方藥,是華潤三九藥品銷售的業績基石。2025年上半年,其CHC業務營收同比下滑17.89%。

華潤三九的CHC業務在2021年、2022年,營收佔比均超過六成。以感冒呼吸、胃腸、皮膚、兒科等非處方藥爲主。

呼吸品類產品銷售下滑從2025年上半年就已開始。在2025 年8月關於上半年業績溝通會上,華潤三九表示,上半年CHC健康板塊營收79.94億元。受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影響,呼吸品類同比降17.9%,佔該板塊營收53.97%。三季度是否好轉?截至發稿,華潤三九未予回覆。

2024年銷量高企帶來的高基數,疊加今年呼吸系統疾病發病率低於去年,給華潤三九呼吸品類產品的增長帶來壓力。據米內網數據,僅感冒靈顆粒一款產品,2024年零售藥店終端賣出了28億元。

在新冠疫情暴發的這幾年,呼吸道疾病發病率高發,一度催生華潤三九的CHC業務在2022年實現破百億元營收。隨着新冠、流感的發病率峯值和流行頻次的下降,這部分紅利逐漸褪去。“2025年,呼吸道疾病發病率迴歸正常,相關的藥物也全面迴歸常態需求。”華潤三九感冒藥產品相關負責人告訴《財經》。

四季度是感冒呼吸品類的需求旺季。華潤三九預計,2025年公司營業收入將超越行業平均增速,努力實現雙位數增長。華泰證券在研報中預計,華潤三九全年呼吸收入有望企穩。

“公司在年初預判感冒呼吸類疾病發病率會從此前高位有所回落,對999感冒靈等主力品種的銷售預計做了理性、客觀的估計。”在10月25日接受機構調研時,華潤三九表示,“公司呼吸品類圍繞‘大品種-大品牌-大品類’的建設思路,拓展推出更多咳嗽、流感、感冒康復類品種。”

1月,華潤三九的中藥新藥益氣清肺顆粒獲批上市,但競爭對手也沒放鬆,2月新疆銀朵蘭藥業的複方比那甫西顆粒也上市了。可以預見,2025年—2026年流感季的市場競爭會更加激烈。

華潤三九健康消費品銷售依賴的零售藥店市場,近兩年呈現低迷狀態。據中康CMH數據,2024年全國零售藥店市場累計銷售規模達5282億元,同比下滑2.2%。2024年,藥店閉店率約5.76%,高於上一年的3.8%。

零售渠道調整的壓力之下,2025年前三季度,華潤三九拿出61億元做銷售費用,佔營收比例爲27%。這部分銷售費用,比去年同期高出近三成,顯著高於營收增速。

同屬中藥類上市公司的以嶺藥業,2025年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爲13.53億元,同比下降19.08%,佔營收比例降至23%;白雲山前三季度銷售費用約43.2億元,同比增長2%,佔營收約7%;雲南白藥前三季度銷售費用37.15億元,同比增長12.37%,佔營收約12%。

投入大筆銷售費用,用錢砸院外市場,以此增加產品的曝光率,拉來更多的患者,這是一個比較傳統的銷售套路。

如何應對零售市場和渠道變化?這是投資者普遍關注的問題。華潤三九方面在8月回覆機構投資者調研時表示:產品方面,在覈心OTC領域研究制定策略,減少醫保政策影響;同時探索如何利用好雙跨品種、推動消費升級;渠道方面,關注零售主體線上線下融合及線下藥店轉化等課題。

在此次調研中,華潤三九表示,“近幾年公司線上業務發展態勢良好,‘十四五’線上業務目標占比10%的目標已達成。”此前,該公司與京東健康、阿里健康大藥房、平安好醫生等互聯網平臺建立了戰略伙伴關係。

藥企和網絡平臺合作不乏成功案例,華潤三九能否走通這條路還待時間考量。

併購後的整合

對併購企業的整合,是華潤三九能否順利完成轉型的關鍵。其前三季度收入增長,就被投資機構視爲天士力是主力貢獻者。

天士力是2025年華潤三九收入囊中的一艘大船。自2012年以來,華潤三九平均下來幾乎每年都完成一個大的併購交易,覆蓋CHC和處方藥多個戰略領域,尤以2023年併購昆藥集團和2025年收購天士力股權最受關注。

昆藥集團在2025年前三季度營收爲47.51億元,同比下降18%。天士力前三季度營業收入爲63.11億元,同比下降2.35%。截至10月31日,華潤三九的總市值爲約480億元,天士力爲230億元,昆藥集團爲103億元。

華潤三九用“一體兩翼”來描述三家公司未來的差異化競爭:華潤三九將以CHC爲核心業務,天士力將以處方藥爲核心業務,昆藥集團將以三七產品和精品國藥爲核心業務。

不過,華潤系與上述兩家公司存在競爭業務。

天士力的醫藥零售連鎖業務與華潤醫藥的零售連鎖業務存在同業競爭,天士力生產的右佐匹克隆片與華潤三九生產的佐匹克隆片存在同業競爭。

華潤三九等出具的《關於避免同業競爭的承諾函》顯示:在併購交易完成後五年內,將通過託管、資產(股權)轉讓、業務整合等方式解決同業競爭問題。

此前,華潤三九旗下的華潤聖火,核心產品包括血塞通軟膠囊、三七凍干係列產品等,與昆藥集團存在同業競爭問題。2024年6月,昆藥集團以17.91億元收購華潤聖火51%的股份,解決了同業競爭問題。

放在全行業,併購是近幾年醫藥行業的關鍵詞之一。然而,如何實現投後融合是個大問題。

深圳大學中國經濟特區研究中心、中央財經大學等學者,在2025年4月發表的一篇論文中,通過研究華潤三九併購澳諾製藥案發現:若被併購企業在某一維度存在較高的能力優勢,則併購方需要下放更多的管理權限;而當被併購企業在某些方面不具備能力優勢時,則併購方可以根據整體發展戰略進行強管控。

華潤三九對整合有經驗,以葡萄糖酸鈣鋅口服溶液爲主營產品的澳諾製藥,2020年成爲華潤三九全資子公司。在投後融合中,基於澳諾製藥在市場營銷和代理商管理上的突出優勢,華潤三九確保了銷售團隊和管理人員的穩定性。

供應鏈是企業併購後整合過程中的矛盾多發點。在澳諾製藥的供應鏈轉變期,華潤三九要對澳諾製藥的供應商優勝劣汰,這對澳諾製藥同原有供應商的合作關係形成了挑戰。爲此,澳諾製藥採購部門先通過遊說的方式強調了同華潤三九保持合作的優勢,又與華潤三九總部進行溝通,最終同原供應商簽訂了三年的戰略合作協議,保障了供應鏈的穩定。

在供應鏈的聚焦期,華潤三九逐步通過強管控的方式,將包括澳諾製藥在內的幾十個生產單元整合在一起,集中採購與競價。

此次併購天士力後,多名原天士力高管離職。3月28日,天士力發佈公告,公司收到包括公司收到董事長閆凱境、副董事長蔣曉萌、副董事長孫鶴、監事李江山等在內的九名高管的辭職報告。

次日,天士力董事會即發佈聘任公告,委任席凱、李江山等七人擔任副總經理職務。8月1日,李江山再次提交辭職報告,提請辭去公司副總經理職務。

作爲曾經驚動全行業的兩次併購,華潤三九如何與天士力、昆藥真正在業務上實現協同與整合,也成爲每次機構投資者調研時都關心的問題。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