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監會副主席李明:希望國際機構抓住機遇投資中國

由 財經雜誌 發佈於 財經

'25-11-04

李明表示,具有強大韌性的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將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資機遇,希望國際機構從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中,發現投資價值,抓住機遇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文|《財經》特約撰稿人 成孟琦

編輯|郭楠 陸玲


11月4日,在以“駕馭變局、砥礪前行”爲主題的2025年國際金融領袖投資峯會上,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李明發表主旨演講,系統闡釋了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實踐成果與未來路徑。

李明提出,中國證監會將緊緊圍繞防風險、強監管、促高質量發展的工作主線,錨定深化資本市場制度型開放的目標任務,系統謀劃推出更多有力度的開放舉措。

“中國證監會熱忱歡迎更多國際機構和長期資本來華展業、興業,共同發展,互利共贏。”李明表示。

回顧“十四五”期間中國資本市場開放的軌跡,李明從行業准入、互聯互通和產品開放三大維度的突破展示了開放戰略的深度與廣度。“境外投資者持有A股市值已達3.4萬億元,成爲市場的重要參與力量。”

對於資本市場對外開放的未來路徑,李明表示,一是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二是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務實合作,三是進一步加強開放環境下監管能力與風險防控能力建設。

據悉,此次國際金融領袖峯會匯聚了約300位國際金融領袖,其中逾100位爲國際金融集團主席或行政總裁。李明向國際機構提出三點倡議,一是做投資價值的發現者,二是做改革發展的貢獻者,三是做市場穩定的維護者。

推出更多有力度的開放舉措


立足現有成果,李明明確了下一階段資本市場開放的重點方向,凸顯“發展與安全並重”的治理思路。

一是進一步提升跨境投融資便利水平。李明表示,中國證監會將切實增強政策的穩定性、透明度和可預期性,持續加強與國際投資者們常態化溝通,推動各項政策措施加快落地見效。“上週我們正式推出合格境外投資者制度優化工作方案,從優化准入管理、提高投資運作效率、擴大投資範圍、豐富服務支持等方面,爲各類境外投資者提供更加便利高效的制度環境。”

二是進一步深化內地與香港的資本市場務實合作。在企業境外上市領域,將着力提升備案質效;在市場聯通方面,計劃擴大滬深港通標的範圍,推動人民幣股票交易櫃檯、REITs等納入港股通。同時,積極支持香港推出國債期貨,豐富離岸人民幣風險管理工具,助力香港鞏固國際金融中心地位,構建在岸與離岸市場協同發展新格局。

三是進一步加強開放環境下監管能力與風險防控能力建設。李明提出,將深化與香港證監會等機構的跨境監管合作,建立“信息共享、政策互商、處置協同”的監管機制,加強資本跨境流動監測,堅決防範風險跨境傳染共振。在全球治理層面,將推動資本市場向“更公平、更公正、更包容、更具韌性”的方向發展。

國際機構如何共享中國發展紅利


面對全球經濟變局與產業變革,李明向國際金融機構發出三點倡議,勾勒出多方共治的市場發展藍圖。

一是做投資價值的發現者。隨着新“國九條”及資本市場“1+N”政策體系落地,A股上市公司質量持續提升:今年上半年營收與淨利潤實現同比雙增,前三季度現金分紅達2.1萬億元,再創同期新高,上證綜指年化波動率降至14.1%,較去年同期下降6.1個百分點。

“在穩健性日益成爲資產配置的優先選項和稀缺資源的當下,具有強大韌性的中國經濟和資本市場將提供不可替代的投資機遇,希望國際機構從理解中國式現代化的深刻內涵中,發現投資價值,抓住機遇投資中國、深耕中國,共享中國發展紅利。”李明強調。

二是做改革發展的貢獻者。李明表示,面對新一輪科技革命,資本市場需通過制度創新爲新產業、新業態、新技術企業提供精準服務,國際機構的專業經驗與創新理念將爲改革提供重要參考。

三是做市場穩定的維護者。李明提出,國際機構在華投資展業始終堅持以符合法律法規、監管要求爲第一準則,堅持長期主義,健全內部風險管控體系,加強與監管部門溝通協作,參與構建多元共治的風險防控體系,共同築牢資本市場安全網。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