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歡迎來到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艙,請選擇一個舒適的坐姿,調整呼吸,放鬆身心。”近日在2025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音樂學院首秀了一款人工智能音樂療愈艙,爲超3億焦慮者患者、中國24.6%青少年情緒障礙人羣等亟待療愈的羣體,帶來了非藥物干預的全新可能。
據悉,療愈艙深度融合了人工智能音樂生成與WFS波場合成全息聲空間音頻技術(AI+WFS),打造出一個沉浸式的療愈空間。療愈艙中所有交互式聲音數據基於對象的數字化技術,通過智能化計算,實時生成個性化的聲學場域,使體驗者如同置身於廣闊的虛擬現實聲景音療之中。
療愈艙吸引了衆多觀衆前來排隊體驗.。進入療愈艙後,體驗者佩戴腦電、HRV等專業設備後,仰躺在零重力座椅上,大屏實時捕捉腦電活動,並同步監測心率、血氧飽和度等生理指標。不久後,一段融合鳥鳴、微風、山間溪流等自然音效的空靈音樂緩緩響起,現場氛圍沉靜而舒緩。
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成員楊維佳介紹,人工智能音樂療愈艙是一個完整的“監測—評估—生成—體驗—反饋”閉環系統。基於受試者的心理評估和實時生理數據,系統將通過音樂人工智能技術,動態生成個性化療愈內容,爲每位體驗者量身打造專屬的音樂療愈方案。
上音人工智能音樂療愈重點實驗室專家徐真德告訴記者,通過音醫結合,針對睡眠障礙、抑鬱情緒、退行性病變、罕見病等場景,爲這些羣體帶來溫和且可持續的康復輔助。
該實驗室主任劉灝表示,人工智能音樂療愈是一門以音樂爲核心載體,融合人工智能技術、醫學、心理學、神經科學的交叉學科。它並非簡單的“音樂+AI”,而是通過AI算法解析音樂聲波與人體生理心理的關聯,實現從“經驗性療愈”到“精準化干預”的升級。
在今年的世界人工智能大會上,“上海音樂學院人工智能音樂療愈艙”成爲60個“不容錯過的行業優秀應用”之一。據瞭解,未來,這一創新技術將在各大醫院、康養機構、校園等場所落地,爲智能化、個性化的康復治療提供了無限可能,也推動音樂療愈行業發展的科技化和個性化進程。(中國網心理中國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