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經科學家發現:腰圍小的人,比腰圍大的人,腦袋更健康

由 第一心理 發佈於 心理

'25-08-01

女生還在擔心自己的身材?拿着身材圖比較自己是倒三角型、H型、梨型、蘋果型還是沙漏型?

很多人居然還不知道,肚子大小和腦子聰明程度居然還有關係。

英國有項研究發現,腰部脂肪或內臟脂肪越高,認知功能衰老加速就越快。

用人話來說,就是肚子越大,內臟脂肪高,腦子就越笨。

這個結論有些不可思議,但這就是神經科學家們得出來的。

想象一下某天你和朋友一起去健身房。

你看到一個身材苗條、腰圍纖細的人,再看看自己圓滾滾的腰身,心裏不禁有些羨慕。

現在這個問題不僅僅是一個身材問題,還和大腦健康有關。

大腦健康,真的和腰圍有關嗎?

英國神經科學家達莉亞·傑森研究團隊追蹤了512名中年公務員,在他們48到60歲期間,連續三次記錄飲食、體重和腰圍等指標。

20年後,這些參與者已經步入老年,這個時候研究人員對他們進行腦部掃描,評估他們的記憶力、專注力、處理信息的能力等認知功能。

研究中科學家用MRI(磁共振成像)和DTI(擴散張量成像)掃描他們的大腦。

DTI是通過儀器顯示不同區域間的連接程度。可以看到中年腰圍較小的人,老年時海馬體更豐滿,神經連接更強韌

相比之下,腰圍大的組別,海馬體會變小。而疾病風險也有不同研究中,腰圍小20%的人,癡呆症風險可能減少30%!

海馬體就是我們學習、記憶、空間感知的核心中樞,負責管理我們的記憶和學習。

並且和阿爾茲海默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老年癡呆有極大的關係。

所以腰部過粗,不只是健康問題,還反映了未來的大腦認知情況。

那些中年時期腰圍較小、飲食健康的人,在70歲之後的大腦結構明顯更完整,尤其在海馬體區域表現優異。

從BMI到腰臀比

過去我們常常使用BMI(體重指數)來衡量一個人是否健康。但最近的研究發現,BMI可能並不是最好的指標。

腰臀比(即腰圍和臀圍的比例,腰臀比=腰圍/臀圍)纔是更關鍵的衡量指標。

腰圍大的人往往脂肪堆積在腹部,這種脂肪被稱爲內臟脂肪,它比其他部位的脂肪更危險,因爲它會的分佈位置很關鍵。

在腹部的脂肪,腸胃、肝臟等器官會被其包裹,並且產生的炎症因子和應激激素會影響全身系統,包括大腦。

這些炎症因子會破壞大腦中的神經連接,影響記憶力、注意力,甚至干擾情緒調節。

如果身體狀態不佳,比如肥胖、缺乏鍛鍊、飲食紊亂時,大腦則需要額外調動能量去維持體內平衡;

這就會擠佔本應用於思考、記憶和決策的能量資源。

我們也知道肥胖和慢性壓力密切相關。

人在壓力大、情緒低落時,容易暴飲暴食,攝入過多高糖高脂食物,進一步加劇肥胖;

而肥胖又會反過來影響荷爾蒙水平,使人情緒更低落、專注力更差,陷入身體—大腦—情緒的負循環。

那怎麼判斷肚子是否偏大呢?

腰圍:男性≥90Cm,女性≥85Cm。

腰臀比:男性≥0.9,女性≥0.8。

身形:肚子大四肢瘦。

如何讓肚子變小?

調養腸胃:堅持多纖維飲食,飽腹感較強,不僅有助於控制體重,也能讓便便更通暢。如果腸胃不舒服時也不要硬抗。

避免久坐:特別是辦公室上班族、學生黨,長期久坐不動,會導致堆積在體內的脂肪無法消耗。

所以,記得定時站起來活動活動呀。

不能一概而論

雖然科學家們發現了腰圍和大腦健康之間的關係,但這並不意味着腰圍大的人就一定會大腦不健康。

每個人的身體情況也不是這麼簡單,有基因和後天的因素。所以導致有些人天生瘦,而有些人更容易發胖。

所以我們也不能單單憑藉一個指標來斷定。

最重要的還是結合各個方面,比如上班族因爲久坐導致腰部長胖,這種情況下就需要引起重視了。

另外,大腦健康還受到很多其他因素的影響,比如睡眠、運動、社交活動等。

所以我們不能只關注腰圍,而忽視了其他方面。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的飲食、適量的運動和良好的睡眠,纔是保持大腦健康的關鍵。

瞭解到這些你是不是對腰圍和大腦健康的關係有了新的認識?雖然腰圍小的人可能在大腦健康方面有優勢,但我們也不能一概而論。

重要的是我們要通過健康的生活方式,讓自己的腰圍保持在一個健康的範圍內,同時也要關注大腦的健康。

-The End -

作者-小咖

第一心理主筆團 | 一羣喜歡仰望星空的年輕人

圖片源自網絡,侵權請聯繫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