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會了這個笨方法後,我竟然擺脫了抗抑鬱藥

由 心理師彭玥 發佈於 心理

'25-08-02

很多人深陷抑鬱泥潭時,第一反應就是找醫生開藥。每次喫藥感覺就像是抓住了救命稻草——一些人通過喫藥短暫獲得了改善。可沒過多久,那股沉重、灰暗的空洞感、無力感又會回來,甚至更強。喫藥緩解了表面的症狀,可心裏那個結,那種思維方式仍然還是蠢蠢欲動、躍躍欲試的狀態,感覺隨時就會爆發出來。

英國頂級醫學期刊《柳葉刀》曾做過分析:對於中重度抑鬱症,認知行爲療法(CBT)的長期效果,其實不輸給藥物。這指向一個關鍵——真正卡住我們的,往往是頭腦裏停不下來的“內耗”和錯誤的思維模式。

想想看,當你遇到挫折或傷害,是不是常把矛頭轉向自己?比如;“都是我不夠好”、“肯定是我做錯了什麼”等等。心理學鼻祖弗洛伊德早就點破過,這叫“把本該對外界的憤怒,轉向了攻擊自己”。這種內向的攻擊像慢性毒藥,持續侵蝕着你的能量。

你可能試過強迫自己“振作”,大量的給自己灌“心靈雞湯”,卻發現越用力越累;或者依賴藥物控制症狀,心理變得越脆弱,越是變得草木皆兵,爲什麼?因爲真正的解藥,不是如何猛烈地與“壞狀態”對抗,相反的是停止這種錯誤的自我戰爭。

而接下來我要跟大家說到的是一直被嚴重低估的“笨”方法——那就是來自內觀中的“觀息法”。它直指抑鬱的核心病根:敏感、多慮、多疑、完美主義的性格,用內觀的話來說就是貪嗔癡的執着心,也被稱之爲“心理習性”。

抑鬱狀態下的大腦,像一臺24小時高速運轉的“問題處理器”。一件小事能在心裏翻來覆去咀嚼幾天,預設無數個災難性結局,同時不斷自我攻擊:“我是不是又說錯話了?”“別人肯定煩死我了”“這事我絕對做不好”……越想越絕望,越絕望越停不下來想,陷入死循環。

而觀息法,就是直接訓練你打破這個循環的核心能力——平等心。說白了,就是一顆“不糾纏、不糾結”的心。

心理學家榮格講到:“你抗拒什麼,什麼就會持續。” 我們對痛苦情緒和負面念頭的抗拒、厭惡、恐懼、死命糾纏,恰恰是給它們輸送能量的最大燃料。你越咬牙切齒地想“趕走”不開心,不開心反而粘你越緊。

觀息法怎麼做?核心就是“看呼吸”。

1、安靜坐下:早晚找個不被打擾的地方,盤腿坐好(別靠着椅背),閉上眼睛。

2、專注鼻孔:把所有的注意力,輕輕地、持續地放在鼻孔下方的人中區域。感受氣息的進出——是涼的還是暖的?是粗的還是細的?主要經過左鼻孔還是右鼻孔?只是單純地“知道”它在發生,不加評判。

3、走神了,就再拉回來!:心總是會跑掉,這太正常不過了!你可能突然想到明天的會議、剛纔的爭吵、或是身體的痠痛……別批判自己,意識到走神了,只需輕輕地、不帶評判地把注意力拉回到呼吸的感覺上。一次,兩次,一百次,一千次……重點不在於不走神,而在於“發現走神就拉回來”這個動作本身。這個不斷拉回的過程,就是在實打實地培養你的覺知力和平等心。

4、各種難受的感覺一定會有,但你也就是如此的“覺知”: 練習時身體痠痛、心裏煩躁、甚至強烈的絕望感襲來,對此你也就是如此的覺知(知道)而已,不評判,不參與,就是不管它。不要說“太痛了”、“我受不了”、“你趕快離開”等等這樣的話。這就是在參與,在糾纏,這樣下去你就會變得越來越痛苦。所以,不分析它爲什麼來,不抗拒它怎麼還不走,也不期望它立刻消失。

(關於觀息法練習,推薦抑鬱的朋友可以着重去看兩本書《情緒自救》和《抑鬱症打卡自救》,書中有具體練習步驟和解答)

你的任務只有一個:繼續把注意力溫柔而堅定地鎖定在當下這一呼、一吸上。你不是來解決這些感受的,你只是呼吸的觀察者。

5、逐漸增加時間:從20分鐘開始,然後慢慢增加到40分鐘,再到最後做到1小時。因爲那些深埋在心底、冰凍已久的情緒,需要足夠的時間才能慢慢浮現、融化。

這個練習的“效果”,不看一次練習時雜念有多少,而在於你是否能像每天刷牙洗臉一樣,雷打不動地早晚去做。就像清理一條堵塞多年的下水道,剛開始攪動時,底下沉積的污物會翻湧上來,看起來似乎更糟了。但這恰恰說明工具觸達了深層!那些根深蒂固的敏感、焦慮、自我苛責的習性,正在被攪動、被帶到表面。李宏夫老師在《抑鬱症打卡自救》書中強調過:“深層次習性的浮現,本身就是一個進步。”

堅持練下去,神奇的變化會悄然發生:

你會發現,那個讓你窒息、覺得“我完了”等等可怕念頭,漸漸的越來越少了。隨之而來的是開始有興趣、有動力、變得愛笑了、愛購物了,愛去想怎麼賺錢、怎麼去做快樂有意義的事情了。

你會發現,那些想鎖鏈一樣纏繞在身體上的各種軀體症狀,在不知不覺間一個個的鬆解了,消失了。

你會在一次次體驗中明白:哦,原來這些讓我感覺生不如死的念頭和情緒,它們自己會變化、會流動、會離開,果然一切的想法、感覺都是“無常”的。

這就是平等心的力量——它像一把溫柔的鑰匙,鬆開了你對負面思維的死命抓取和認同。當那個敏感多疑、自我苛責的老舊模式,一次次被“不糾纏”的平等心所替代,抑鬱症賴以生存的根基,就被一點點地瓦解了。

寫在最後:

痊癒不是指某一天突然變得永遠“開心”了。真正的痊癒,是當“不開心”再次來敲門時,你能覺察到它,然後平靜地對它說:“嗯,我知道你來了。我允許你、我接受你。”然後,該幹嘛幹嘛去。

王陽明在《傳習錄》中曾講到:“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抑鬱,正是這最頑固的“心中賊”之一。改變幾十年形成的思維模式沒有捷徑,而正念觀息法,是最直指核心、最樸實有效的一條路。一天兩次,像給心靈做清潔,培養那顆不執着、不糾纏的平等心。堅持下去,你會親身體驗到那種脫胎換骨的改變——不是來自外在,也不是來自藥物,而是來自你內心升起的覺知和平等心。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