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在2025年11月2日CBS播出的60分鐘節目中接受採訪,這個採訪錄製於前一天的馬阿拉歌莊園,持續了70分鐘。他在這個時間段內提到中國41次,平均不到兩分鐘一次。這種高頻次讓中國成爲整個訪談的核心議題之一。採訪從特朗普最近的亞洲之行入手,他剛從韓國回來,那裏他和主席進行了會晤。特朗普在訪談開頭就談起稀土問題,他說中國在稀土儲備上積累了二三十年,這點美國得學着點,因爲稀土涉及從手機到新能源車,再到F-35戰機和精確制導導彈的製造。中國掌握全球90%的精煉稀土產量,美國要是想自己建產業鏈,至少得花15年時間。
特朗普接着提到英偉達芯片,他明確表示這種芯片絕對不能給中國,這反映出他在技術出口上的嚴格立場。轉到中美關係時,他說美國對中國也是威脅,這話聽起來挺直白。緊跟着,他指出跟中國合作比單純擊敗中國更能讓美國變強,這句成了訪談的一個轉折點。特朗普把中美比作兩家超級公司在爭市場,承認中國是強大的競爭者和強硬的談判者。但他話鋒一轉,又說要拉盟友一起搞去中國化,這前後切換顯示出他的策略搖擺。

訪談中特朗普還談到臺灣問題,他說在韓國和主席會晤時臺灣沒提過,但中國知道如果動武的後果。他拒絕透露如果中國入侵臺灣美國會怎麼做,只說不能泄露祕密。關於核測試,他聲稱俄羅斯和中國在祕密測試核武器,但他們不公開談這事,而美國是開放社會,必須討論。特朗普提到中國滲透美國電網和水系統,但也承認美國對中國做類似事。這部分內容讓訪談的緊張氛圍加重。
特朗普在訪談裏誇了中國在稀土上的積累不容易,同時強調美國需要借鑑。但他隨即重申芯片禁令,顯示出防範心態。合作言論出現後,他馬上切換到盟友聯合,這套組合在訪談裏反覆體現。特朗普說中美是互爲威脅,這點他重複強調了好幾次。訪談還涉及貿易戰,他說最近和中國的貿易停戰協議讓稀土威脅完全沒了,中國同意推遲對五種稀土金屬的出口管制,但實際上中國在2025年10月9日商務部和海關總署公告中升級了稀土出口管制,這公告針對全球供應鏈影響大。
特朗普聲稱他砍了針對中國貨物的芬太尼關稅,從20%降到10%,換來中國緩和稀土出口控制。但事實檢查顯示,美國進口商支付這些關稅,而不是中國政府,而且這些關稅成本往往轉嫁給消費者。訪談裏特朗普說中國和其他國家從一開始就佔美國便宜,但他覺得如果能談成好協議,跟中國相處比對抗好。訪談播出後,中國外交部發言人回應說注意到相關報道,中美關係健康穩定發展符合兩國人民根本利益。

美國現在面臨聯邦債務在2025年10月突破37.2萬億美元,這數據來自財政部報告。關稅政策讓美國家庭一年多花1200美元,電子產品和傢俱價格漲了8%。中西部農場主訂單從中國連續幾個月接近零,大豆和玉米爛在倉庫裏。特朗普在訪談中提到這些經濟壓力,但把責任推給過去政策。他還說通脹基本沒了,下到2%甚至更低,但實際9月年通脹率約3%,跟1月差不多。
訪談裏特朗普談了移民和政府關門,但他總拉回中國議題,說中國搶走美國工作機會,這成了他甩鍋的常用招。政客們用中國威脅論轉移國內矛盾,美國基礎設施老化、社會撕裂、種族問題堆積,解決難,但指責外部簡單。特朗普的表態服務國內政治,誇中國實力顯自己懂國際,罵中國威脅煽動選民,提合作安撫華爾街和跨國企業。這套打法覆蓋從搖擺州藍領到金融大佬。
訪談剪輯在外網上流傳,每次提中國就是一個記憶點,矛盾立場能吸引不同羣體。特朗普過去競選時也這樣,45分鐘演講提中國23次,一次辯論40秒內說中國15次。他的自媒體操作精準拿捏流量。訪談後,美國政客繼續把中國當萬能牌,夠強能誇顯格局,夠遠罵無成本,夠複雜立場隨時調。

特朗普在訪談中說中美競爭世界特別激烈,美國總盯着中國,中國也盯着美國。他提到最近亞洲行和主席會晤,宣佈兩國貿易更緊密。但事實是拜登政府保留並增加了一些對華關稅,針對不公貿易實踐,尤其是知識產權和技術轉移。特朗普聲稱幾乎所有太陽能設備關稅豁免都沒了,但USTR決定不給太陽能模塊製造設備豁免,因爲中國外有足夠供應。
中國否認特朗普關於核武器測試的說法,呼籲美國確保全球穩定。訪談裏特朗普說中國測試核武器,但中國沒回應具體。特朗普還提到委內瑞拉軍事行動規模,被描述成用噴燈煮雞蛋,但他支持移民執法局行動,說他們還沒夠遠。訪談涉及烏克蘭、俄羅斯、以色列,但中國貫穿始終。
美國聯邦國際貿易委員會研究顯示,特朗普第一任期對華關稅成本幾乎全由美國承擔。訪談後,專家說關稅換芬太尼打擊買來暫時平靜,但不是結構性重置。特朗普說有足夠核彈炸世界150次,這話在訪談裏突出他的核政策立場。
訪談是特朗普五年後首次上60分鐘,也是他起訴並和解CBS母公司後第一次。和解涉及2024年對哈里斯採訪的編輯爭議。特朗普說共和黨有強大替補席,如JD萬斯或馬可魯比奧,但沒指定2028繼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