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軍史上恥辱時刻,83人被俘後火速滑跪,纔看懂美韓同盟的真相

由 全民歷史觀 發佈於 歷史

'25-11-04

冷戰期間幾乎橫着走的美國,居然也能被小國打得不敢吭聲?

1968年,美軍遭遇了海軍史上最狼狽的一幕,自家用來偵查的“普韋布洛號”被朝鮮海軍公然扣押,83名船員被俘。然而面對這一恥辱,美方不僅沒反擊,反而選擇忍氣吞聲。

結果韓國總統朴正熙這邊不樂意了,因爲就在這事發生前兩天,朝鮮特工祕密潛入首爾,差點刺殺他。朴正熙原以爲美國會替自己出頭,結果卻發現美國只想息事寧人。

韓國失望至極,也同時看清:所謂的盟友,也會在關鍵時刻袖手旁觀。那麼,美國爲何選擇嚥下這口氣,而美韓同盟究竟有多脆弱?

美國的算盤

1968年1月,美國情報船“普韋布洛號”在朝鮮元山外海執行電子偵察任務,官方說是科學考察,其實就是進行間諜活動,爲了竊聽朝鮮的軍方信息。

23日中午,朝鮮艦艇和戰機突然包圍“普韋布洛號”,要求立刻停船檢查。

艦長布克慌忙升起美國國旗,辯稱自己是“科學考察船”,但聽到朝方要求檢查,布克只得掉頭逃跑,卻在魚雷的攔截下退無可退。

這時船員試圖銷燬機密文件,卻亂作一團,結果大部分情報資料完好無損地落入朝鮮之手。幾小時後,83名美軍被押往平壤。

這場突如其來的俘虜事件震驚了美國,國會和媒體紛紛要求“報仇雪恥”,可約翰遜政府卻遲遲不出手,而是最終選擇通過談判解決,一邊調兵威懾,一邊低調求和。

然而得知這個消息的韓國卻坐不住了,因爲就在這事發生的兩天前,韓國剛經歷了另一場驚心動魄的襲擊事件:31名朝鮮特工越過非軍事區,直奔首爾,目標是刺殺韓國總統朴正熙。

最終雖然行動失敗,但韓國死傷上百人,舉國震怒,朴正熙更是要求美國立刻報復,甚至提出調動軍隊北進攻打朝鮮,但卻遭到了美國駐韓大使波特的拒絕。

這讓韓國政府徹底寒心,朴正熙在會議上怒斥,美國口口聲聲說要保護韓國安全,真出事時卻一聲不吭;韓國軍方高層也憤憤不平,甚至威脅要收回“聯合國軍司令部”的韓軍指揮權。

可美國態度依舊強硬,不僅禁止韓國單方面行動,還悄悄啓動與朝鮮的板門店祕密談判。

美國爲什麼拒絕幫韓國,甚至自己還嚥下這口氣,原因其實很現實:那一年,美國深陷越南戰爭,經濟損耗嚴重,國內反戰情緒高漲,如果再把戰火燒到朝鮮,就等於兩線作戰,政治和經濟都喫不消。

更何況,朝鮮可是蘇聯的小弟,美國要開打等於和蘇聯直接臉貼臉。

於是經過近一年的僵持,美國最終在1968年年底簽下書面道歉聲明,承認“侵犯朝鮮領海”,並保證“不再發生類似事件”,朝鮮隨後釋放被俘船員。

這封道歉聲明被朝方公開展示,美韓的臉算是丟到了全世界,雖然美方事後辯稱那只是權宜之計,但在韓國看來,這就是向朝鮮屈服。

因此,對於美國的決定,韓國非常惱怒。

脆弱的同盟

“普韋布洛號事件”之後,美韓關係跌入谷底。韓國國內民衆要求美軍撤離,媒體批評美國“只顧自身顏面,不顧盟友安全”。

朴正熙甚至考慮修改《美韓共同防禦條約》,讓美國必須對朝鮮挑釁做出即時反應。但美國並不買賬。約翰遜政府明確拒絕修改條約,還警告朴正熙不要“以小失大”。

更殘酷的現實是,韓國的國防預算中有三分之一依賴美國援助。想徹底擺脫美國,幾乎是不可能的事。

這場危機其實讓兩國關係的本質暴露無遺:說白了,都只爲自己的利益考慮。美國擔心被韓國牽連進新的戰爭,而韓國又害怕被美國“拋棄”。這種彼此防備的心理,讓所謂的“血盟”脆弱不堪。

到了1969年,尼克松上臺後,這種一觸即碎的裂痕就更明顯。爲了避免再捲入越南式戰爭,尼克松提出了“尼克松主義”,明確要求亞洲盟國們“自負防務”,減少對美國的依賴。

在這一思想的指導下,美國下調對韓的軍援,1970年起,美國決定將駐韓美軍的數量從6.1萬人裁減到4萬多人,並停止對韓的無償軍事援助,而這對韓國無疑是當頭一棒。

與此同時,中美關係開始轉暖。1972年的尼克松訪華,韓國卻毫不知情。這一事件,再次讓朴正熙覺得受到了“背刺”,他意識到,一旦中美關係正常化,韓國在美國眼中的地位只會進一步下降。

這一系列打擊,讓韓國越發覺得美國不可靠,轉而開始走向獨立自主。朴正熙大力推行“國防現代化”計劃,增加軍費投入,建立本土軍工體系。

1968到1975年,韓國軍費增長近90%,軍工企業數量翻了三倍,此後,韓國還祕密進行核研發計劃,企圖在最壞情況下擁有自保能力。

可以說,“普韋布洛號事件”後,表面上,美韓仍然是緊密同盟,實際上兩國的信任早已破裂,而這種破裂也一直延續到今天。

今年,美國對盟友韓國加徵對等關稅讓韓國的經濟遭受一定的打擊,又在9月不分由說地扣押韓國在美工廠的300名員工,韓國上下反美情緒高漲,美韓同盟再一次陷入了信任危機。

歷史不會重演,但卻驚人的相似,靠着利益結盟也終會因爲利益分裂,畢竟國家交往,沒有永遠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參考資料:

梁志,孫豔姝.冷戰時期美韓同盟信任危機析論——以1968年美韓外交爭執爲中心[J].東北師大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13.

矯雯竹.1969-1972年美韓同盟信任危機及韓國的應對策略[D].華東師範大學,2019.

人民網,朝鮮曾扣留美國偵察船.2013.

夏亞峯.“尼克松主義”及美國對外政策的調整[J].中共黨史研究,2009.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