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生育友好政策的引領下,婦聯推出一系列暖心舉措。本欄目將深入挖掘這些故事,展現生育友好的生動社會實踐。

上海市婦聯創新推出“生育友好崗”,讓爸爸成爲家庭育兒的“共同責任人”。
文 | 小林
在積極應對人口結構變化的時代背景下,全國各地婦聯大力推廣 “媽媽崗”就業模式,以靈活工時、多元崗位爲特色,有效搭建起女性職業發展與家庭責任的平衡橋樑。在此基礎上,上海市婦聯深入探索,試點推出“生育友好崗”。它不僅面向媽媽,也將爸爸納入其中。這一創新嘗試,以更全面的制度保障、更人性化的工作安排,爲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提供了創新實踐和有力支撐。

奶爸也能“彈性帶娃”
2025年3月的一個早上,上海市黃浦區,一家人才公司的員工陸續到崗。新入職的數據管理員王先生正坐在電腦前專注地工作。鍵盤敲擊聲清亮而富有節奏,如溪水跳躍般“嗒嗒”作響。“叮咚”,手機的消息提示音打破了王先生的專注。他放下鼠標,拿起手機一看,是大寶班主任發來的微信:“明天下午學校將有公開課,邀請您前來參加……”王先生迅速回復:“收到,準時參加!”這看似簡單的一幕,背後卻有着不爲人知的感慨。
王先生家裏沒有老人幫忙帶孩子,夫妻二人只能輪流在家照顧孩子。大寶出生後,妻子毅然辭去工作做了全職媽媽,直到孩子上小學。二寶出生時,王先生心疼妻子,主動提出讓她迴歸社會、重拾事業,自己則辭職留在家裏,承擔起照顧兩個孩子的重任。如今,二寶上了幼兒園,王先生在白天終於有了些許空餘時間。看着妻子在職場上拼搏,扛起家庭經濟的重擔,王先生心裏滿是愧疚和心疼。他萌生了迴歸社會的想法,然而,自己在崗時間很有限,這讓他陷入了兩難境地,一時間不知該如何是好。
就在這時,事情出現轉機。2024年,上海市婦聯、上海市人社局專程奔赴廣東省中山市開展調研,學習“媽媽崗”工作經驗,深入探討推動構建生育友好型社會的有效路徑。同年12月,上海市人社局、上海市總工會、上海市婦聯,充分結合上海實際情況,聯合發佈了《關於開展“生育友好崗”就業模式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明確鼓勵用人單位將部分工作時間可彈性安排、工作方式靈活的崗位設置爲“生育友好崗”,提供給對12週歲以下兒童負有撫養義務的勞動者。在上海市婦聯等單位的努力下,從政策出臺到首個“生育友好崗”亮相,僅用了短短十幾天。2025年1月3日,浦東新區2025年就業援助月主題日專場招聘會現場,多家企業積極響應政策,推出數據管理、社羣銷售、線上運營等“生育友好崗”。它們大多以項目制、結果考覈爲導向,摒棄了傳統的坐班打卡模式,以方便勞動者在工作與照顧孩子之間尋求平衡。隨後,在全市各區招聘會上,陸續出現了“生育友好崗”專區。
王先生成功入職,找到了一份“生育友好崗”工作。“公司針對員工孩子年幼的情況實行彈性工作制,我可以靈活選擇上班時間。比如早上我送完兩個孩子上學後,再來單位上班,按時完成當日手頭工作,趕在孩子們放學前下班。”王先生還提到,有時遇到孩子生病的情況,公司還鼓勵遠程辦公,確保員工在照顧孩子的同時,兼顧工作。他感慨地說:“感謝政策,讓我在照顧家庭的同時,還能實現自己的社會價值。”

推動社會觀念轉變
“生育友好崗”的實施,爲參與育兒的男性提供了同等就業支持與便利。它特別強調“爸爸”的角色,打破了傳統育兒觀念中“男主外、女主內”的固有模式。這樣的舉措不僅爲育兒家庭提供了實際支持,更在推動社會觀念轉變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
在上海市婦聯、人社局等有關部門的指導下,不少社區就業服務站推出“生育友好崗”服務專窗,接待有就業意向的寶爸寶媽,同時還組建了“生育友好崗”用人單位聯盟,向轄區內的寶爸寶媽們伸出就業“橄欖枝”。“我們婦聯要做的是將這些崗位挖掘出來,匹配給有需要的寶爸寶媽。”婦聯工作人員介紹說。
正因如此,不少新手奶爸得以實現“帶娃辦公兩不誤”的理想狀態。沈先生的孩子剛出生沒多久,他希望能爲妻子多分擔一些育兒壓力。然而,工作忙碌的他實在是抽不出時間。
2025年年初,沈先生所在的公司積極響應政策,將20%的技術崗轉爲“生育友好崗”,允許遠程辦公與彈性考勤。他成爲公司第一位“上崗”的寶爸。如今,沈先生的工作時間被重新切割,比如一天的日程是這樣的:早上帶孩子去醫院打預防針;上午專注處理核心代碼;下午與項目團隊連線溝通;晚上等孩子入睡後,他再加點班就能把項目進度追上來。沈先生說:“‘生育友好崗’不僅讓我的事業穩定發展,也能讓我有時間照顧家裏,做一個好丈夫、好爸爸。”
同樣是新手爸爸的龍先生也因“生育友好崗”而受益。這一政策爲他提供了一段寶貴的時間,讓他能夠在妻子生產後,全身心地投入到家庭的照料之中。他不僅精心照料妻子的飲食起居,還在情緒上給予她無微不至的安慰,用耐心和陪伴幫助她度過產後這段特殊的時期。龍先生感慨地說:“正是因爲有了‘生育友好崗’政策,我才能在成爲爸爸的那一刻起,就少了後顧之憂,能夠安心地陪伴在妻子和孩子身邊,更好地履行了丈夫和父親的責任。”
據不完全統計,以南東社區就業服務站爲例,前來諮詢“生育友好崗”的爸爸佔了四成。這一比例既令人欣慰,也反映了社會對男性育兒角色認知的轉變。他們不再是“輔助者”,而是家庭育兒的“共同責任人”。
爲持續推進 “生育友好崗”工作,上海市婦聯還採取三大舉措:一是聯合相關部門,持續挖掘“生育友好崗”,做好崗位收集與招聘組織服務,擴充崗位供給,滿足社會需求;二是聚焦典型案例挖掘,密切關注“生育友好崗”推廣進程,開展“生有所依,育見未來”案例徵集項目,總結上海特色的“生育友好崗”類型;三是廣泛傾聽民意,積極爲政府部門建言獻策,強化與人社部門、總工會的溝通協作,合力構建配套政策與支持體系。
同時,上海市婦聯還依託婦女兒童中心、社區家庭教育指導中心、婦女之家、“家+書屋”等陣地,爲用人單位提供家庭教育、兒童關愛、心理疏導等支持服務,通過“崗位+服務”雙軌模式助力生育友好型社會建設。
目前,上海市各級婦聯聯合有關部門,已組織線上線下“生育友好崗”招聘專區189場次。據上海市人社局不完全統計,全市共有4000多人成爲“生育友好崗”的受益者。正如婦聯的工作人員所言:“當尿布臺前不再只是母親的剪影,纔是生育友好社會的生動寫照。”
(感謝上海市婦聯對本次採訪的大力支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