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這2種回答,傷孩子最深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10-28

去親戚家玩,親戚家小女孩在用平板看動畫片。

我們大人聊了一會天,女孩媽媽回過頭,發現她還在看平板,就提高音調喊:“別玩了,把平板給我!”

女孩正看得入迷,頭也沒擡回了一句:“再看10分鐘。”

媽媽罵罵咧咧走過去,一邊奪走平板,一邊說:“還10分鐘,你都看了多少個10分鐘了?眼睛還要不要了?”

平板被拿走,女孩一臉怨氣地瞪着媽媽,回過頭看見弟弟拿着自己的布玩偶,她一把將弟弟推倒在地,奪走布玩偶就跑開了。

弟弟哇哇大哭,媽媽一邊抱起弟弟,一邊氣得朝女孩跑開的背影大喊大叫。

一個小小的事件,引發一連串連鎖反應。

“媽媽,我還想玩10分鐘”,每當孩子說這句話時,對我們大人都是一種考驗。

處理不好,真的就會有一系列的反應,然後雞飛狗跳。

那我們該怎麼回答呢?

一:“媽媽,我想再玩10分鐘”

孩子玩得開心,被我們突然叫回家,他通常會“討價還價”:

“媽媽,我再玩一會嘛,就10分鐘。”

而我們,通常也會有2種回答,恰恰這兩種回答,傷孩子最深。

①沒有商量的餘地:“我數1、2、3,馬上走!”

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不能慣着孩子。於是面對孩子“討價還價”時,我們會強硬拒絕:

“我說不行就是不行,我數1、2、3啊,趕緊給我走。”

這時候,孩子往往會妥協,不情不願地跟我們離開。

表面風平浪靜,但如果我們能讀懂他的內心,或許就會聽到這樣的話:

“憑什麼?憑什麼每次都要聽你的?憑什麼你說什麼就是什麼?”

“爲什麼別人可以再玩,我就不可以呢?不公平!”

“壞媽媽,真討厭,就是故意讓我不開心,打她!”

孩子小時,我們還能壓得住。

但等他越長越大,我們還是這樣強硬,他腦海裏這些聲音,也會越來越大。

最後你會發現,到了青春期,他變得脾氣特別大,你說1句,他大聲頂你10句。你讓他往東,他偏要往西。

你氣得牙癢癢,明明是爲他好,他怎麼就這麼叛逆不聽話呢?

②妥協:“好吧,那再玩一會吧”

偶爾的妥協,當然沒問題,畢竟,我們做父母的,也需要一定的彈性。

但如果,每次孩子“討價還價”,我們都習慣性妥協:“那好吧。”

慢慢的你會發現,孩子打破規則的次數越來越多,你已經有些管不住了。

這時候,不管你喊多少次,孩子都不聽。

你會像一拳打在海面上,有着深深的無力感。你覺得,你的話,在孩子那已經不管用了。

二:如何回應?

同意也不是,不同意也不是,那我們到底要怎麼應對呢?

《爲孩子立界限》這本書提到:孩子需要有內化的界限,他纔會爲自己負責任。

當我們強制不讓孩子玩,他不會覺得“這是爲他好”,而覺得:

“爸媽真霸道,總是要我聽他們的。我是因爲他們纔不能玩的。”

我們若總是妥協,孩子又會認爲:

“爸媽說話不作數,只要我鬧一鬧就能達到目的。”

這些,都不能幫孩子立界限,不會讓他覺得,守時、保護眼睛(比如放下平板),是他自己的事。

那,我們可以怎麼態度溫和,但幫孩子立住界限呢?

參考以下4個步驟

①先接納情緒

孩子玩得正開心,我們拉着他要走,他肯定會有情緒。

這時候,我們需要做的,就是接納他的情緒。

我們可以蹲下來,視線跟孩子平行。這樣,他會覺得,我們是在和他平等地對話,而不是居高臨下命令他。

然後接納他的情緒:“你還沒玩盡興呢,就要結束遊戲,確實會很生氣,也很不捨。”

當我們能看到孩子的情緒,他就會感覺自己被理解了,情緒也就沒那麼大,願意理性溝通了。

②堅定地說明界限

接下來,我們要重新跟他說明界限。

注意,這裏有一個詞非常重要,它就是“同時”。

我給你示範一下“但是”和“同時”帶來的不同感覺。

但是——“媽媽知道你很不捨,也很生氣,但是,這個點你要做作業了啊。”

同時——“媽媽知道你很不捨,也很生氣,同時,這個點你需要做作業了。”

怎麼樣?

哪句話讓你聽起來更舒服?更聽得進去?

“同時”對不對?

同樣一句話,只是改一個詞,它帶來的效果卻差別很大。

因爲“但是”,代表着一種轉折,一種否定。

你前面說再多,“但是”一出來,就把前面你接納孩子情緒都給否定了。

孩子會覺得:“說了這麼多,還不是爲了讓我去寫作業,不讓我玩。”

而“同時”,則是描述一個事實——這個點,你確實不能再玩,需要寫作業了。

孩子自己就會思考:“是的,是有這麼一個事實,我需要重新考慮現在的情況了。”

③給予一定選擇

孩子不能繼續玩了,他一定程度上,會有些挫敗感。

因爲這件事,不在他的掌控範圍內。

這時候,我們可以給他一定的選擇權:

“你是想牽着媽媽的手一起走呢,還是自己走?”

這樣的選擇,能讓他感受到自主感和控制感。他會覺得,自己不是被迫一定要聽話,而是可以自己選擇怎麼做。

這樣他會更願意配合。

④引導規劃

最後,我們也可以引導孩子思考:

“看起來,你好像沒有玩盡興。那下次我們要怎麼做,可以多玩一會,又能在這個點回家呢?”

“動畫片看一半就關掉,確實很氣人。那下次要怎麼做,既能遵守約定的時間,又能不掃興呢?”

當孩子挑戰我們的界限時,我們需要平衡的2個核心是:愛與規則。

我愛你,接納你的情緒。

同時,我們也要遵守規則,立住界限。

當孩子說“媽媽,我再玩十分鐘”,你會怎樣回答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