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家庭幸福的,大多有個共性,男人會把自己的小家放在第一位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10-30

一羣老同學聚會,席間朋友A電話響了。

A接起電話,聲音溫柔:

“喂,老婆,我們幾個老朋友正聚餐呢,一會就回了啊。”

“喫的啊?我看對面有個甜品店,我一會給你打包一份,你愛喫這個。”

“嗯嗯,別等我了,你們先喫吧,我喫完就回了。”

他掛完電話,我們一羣人起鬨“真恩愛呀”,他不好意思笑笑:“沒辦法,家裏領導管得嚴。”

有意思的是,另一個朋友B電話也響了。

他接起電話:

“啊?我陪客戶喫飯呢,一時回不來。”

電話那頭明顯是孩子的哭聲和女人的焦急聲。

他有些不耐煩:“哎呀,就這點小事,你平時不是都能搞定嗎?我得晚點回,你自己弄吧。”

說完掛了電話。

我們明顯不是“客戶”,只是一羣朋友聚餐。大家勸他:“家裏可能需要你幫忙,你早點回去吧。”

他搖搖頭:“沒事,就看個孩子她還看不住?我一會還有約,晚點回去也沒事的。”

大家沒有說話。

我看了朋友A,又看了朋友B,發現,凡是夫妻關係好、家庭幸福的,真的都有一個共性。

那就是,男人特聰明,他會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把自己的妻子放在首位。

一:家庭序位

海靈格老先生,提出一個“家庭排序”的理念。

他認爲,在一個家庭裏,夫妻關係是最重要的。並且,妻子是最重要的那個,丈夫是最有力量的那個。

怎麼理解這個“排序”呢?

比如一對夫妻,生了男孩a。另一對夫妻,生了女孩b。

男孩女孩長大後,他們組建了新家庭,又生了孩子。

這時候,就有3個家庭:

a和他父母;

b和她的父母;

a和b以及他們的孩子。

在a和b這個新家庭裏,誰是女主人呢?

b。也就是說,在這個小家庭裏,b是最重要的人。

但如果,男人的媽媽,也就是這個家的婆婆,她要當老大。她要兒子兒媳都聽她的,她仍然是這個家的女主人。

且男人a也這麼認爲,還要求妻子聽話、照做、凡事以婆婆爲先。

也就是說,男人沒有以自己的小家庭爲先,而是把自己原來的家庭放在第一位。

那妻子會不會有怨言?

肯定有!

妻子一有怨言,夫妻關係就不會好。夫妻關係不好,孩子就不會好到哪兒去。

這個家庭,往往難以幸福。

不是說年輕人一結婚就要忘了父母。而是說,我們要優先考慮小家庭,以夫妻的感情爲先。

對待父母,我們則是要孝順、尊重,多體貼關心他們。

不是說讓妻子多聽公婆的話、多爲公婆幹活就是孝順。而是丈夫和妻子一起,關懷、尊重、理解、包容父母。

這纔是孝順。

二:“我們”的力量

說完了家庭,我們再來看看夫妻關係。

有些家庭,沒有婆媳關係,他們夫妻關係也相處不好。

那可能是他們把孩子放在了第一位。

比如丈夫想和妻子一起出去約會,妻子立馬拒絕:“不行,寶寶需要我。”

丈夫偶爾帶下孩子,妻子滿是指責:

“你看看你,怎麼帶的孩子,就這麼一會,把他弄成這樣。”

丈夫就會覺得:“在這個家庭裏,我沒地位,妻子的眼裏只有孩子,沒有我。”

同樣的,很多丈夫眼裏也只有孩子,沒有妻子:“你連個孩子都帶不好。孩子成這樣,都是你的錯!”

那在這個家庭裏,他們會爲了孩子不停地爭吵,而忘了沒有孩子之前,他們的關係是多麼甜蜜。

這樣的家庭,夫妻關係也難很好。

還有一種情況就是,丈夫眼裏,只有“我”,沒有夫妻的“我們”。

比如一羣兄弟叫喝酒。

偶爾喝喝沒事,但如果,他優先考慮“我們”的關係,就會想:

“能喝一些,但不能喝到太晚,老婆孩子還在家等我,回去太晚對他們影響不好。”

但如果,他只考慮“我”:

“我開心最重要,什麼老婆孩子,他們自己能搞定。孩子自己會長大,不需要我多做什麼。”

妻子和孩子,就會一次又一次失望,一次又一次不抱期望。

這樣的家,又怎麼會幸福呢?

三:錢、時間和精力

我很認可一句話,那就是:“你的錢、時間和精力花在哪,愛就在哪兒。”

你說你拼命賺錢養家,實在沒時間和精力陪妻子孩子。

那可以,你把錢都花在家裏,妻子能安心照顧好小家、照顧好父母。

那這個家,也能穩定。

你說你賺的不多,但一有時間,就在家和妻子一起做家務、抽空陪孩子玩、沒事看看父母幫幫忙。

那也行,大家都能感受到你的愛和付出。

這個家,也能幸福。

你說你時間和金錢都不多,但你足夠體貼,懂得大家生活不容易,願意花精力去製造一些小驚喜、陪妻子一起度過家庭的一個又一個難關。

那這樣的家庭,也很溫馨。

但如果,你時間、金錢和精力都沒有。

那你的愛,又在哪裏呢?

所以說,凡是夫妻關係好、家庭幸福的,男人往往都特聰明,他會把自己的小家庭放在第一位,把夫妻關係放在第一位。

他的時間、金錢和精力,至少有一樣,會優先放在自己的小家庭。

因爲,時間、金錢和精力在哪裏,愛就在哪裏。

你覺得呢?

Scroll to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