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重陽節,又稱敬老節,是中華民族重要的傳統節日之一,它承載着尊老敬老的傳統美德。
短視頻平臺上有這樣一個賬號,記錄的是一對“跨世紀組合”——101歲的奶奶與孫子、孫媳婦之間的日常生活。
沒有刻意編排的劇情,沒有華麗鏡頭,只有樸素的互動與真摯的情感,卻擊中了屏幕前千萬顆心:原來孝敬老人可以通過這樣的方式。
許昊是一名上班族,工作在城裏,奶奶獨居在鄉下。過去,他表達孝心的方式,常是打打電話,或是直接給錢、買營養品,逢年過節的時候回去探望幾天。
每次離開時,奶奶總是站在門口,目送他遠去,久久不願回屋。那孤單的身影,讓他內心備受煎熬。
於是,他做了一個決定:每週都回家陪伴奶奶,時間充裕的話還要多在奶奶家住幾天。
許昊把和奶奶相處的點滴拍成短視頻,分享到網絡上。其中一條視頻點贊量突破219萬,許多人看後感嘆:“原來‘孝心’可以如此具體,如此動人。”
“奶奶,車不用洗啦。”
“那不行,你看這灰,我拿鋼絲球給你蹭蹭。”
一不留神,奶奶已經拿着鋼絲球,把車擦了一遍。許昊站在旁邊,臉上一副“愛,就是我看你鬧”的表情。

奶奶不服老,非要跟着孫子一起挑水澆菜。
許昊一臉無奈:“自己的奶奶,只能寵着。”於是他一手扶扁擔,一手提水桶,陪着奶奶完成這場“勞動遊戲”。

這些令人啼笑皆非卻又溫情四溢的生活片段,讓許多網友看得笑中帶淚。
孝,不僅是物質給予,更是理解、陪伴與愛的雙向流動。
01
理解與接納,是孝心最堅實的底色
許昊用鏡頭記錄奶奶的生活,並非一時興起,而是源自一份藏在心底的牽掛。
2024年5月的一個週末,他回家探望奶奶,推開門便看見百歲高齡的老人,獨自一人在房間裏慢悠悠地忙活,那孤單的身影讓他心裏一陣發酸,也讓他萌生了“記錄奶奶日常”的念頭,他想多陪伴奶奶,並把這些細碎的時光,都好好存起來。
許昊一家常年住在合肥,父親打工,母親則幫着他和妻子照顧6歲的孩子。他們曾多次提議接奶奶到城裏同住,可都被老人婉拒了:一來是過慣了鄉下的日子,不習慣城市裏的陌生環境;二來是年事已高,長途顛簸的路程也讓她的身體喫不消。

圖:許昊爸媽
每次父母提起這事,奶奶總是念叨:“你們把昊昊和孩子照顧好就行,不用總惦記我。”拗不過奶奶的堅持,一家人最終達成約定:平日裏多打電話問候,到了節假日就回老家團聚。
對奶奶的牽掛,其實早就在許昊心裏紮了根。從4歲起,他就跟着奶奶長大。奶奶的懷抱、鄉下的小院、竈臺上的飯菜,是他童年最溫暖的記憶。
如今奶奶年過百歲,自己的孩子也漸漸長大,“好好陪伴奶奶、照顧她安度晚年”成了他眼下最堅定的心願。
“奶奶年紀大了,這些日常往後都是再也回不來的寶貴回憶。”帶着這份簡單又純粹的想法,許昊的家庭影像檔案慢慢成形。
他開通的短視頻賬號,成了奶奶生活的“專屬直播間”,鏡頭裏沒有華麗的特效,卻藏着最動人的溫情。
在許昊的鏡頭下,奶奶的每一個可愛瞬間都被珍藏。就算是無厘頭的想法,他也能包容和理解,並用鏡頭記錄下來。
這位百歲老人是個“遊戲達人”,和孫子玩兒“石頭、剪刀、布”贏錢小遊戲時,會調皮地“耍賴”,把之前輸掉的錢全部“贏”回來,臉上還露出“計謀得逞”的狡黠笑容。

老人家還保持着上個世紀的“硬核關愛”方式——看見孫子的破洞牛仔褲,她會拿起針線仔細縫補;發現孫子的車有污垢,直接拿起鋼絲球就開擦。許昊從不阻攔,因爲他明白,這是奶奶表達愛的獨特方式。

奶奶節儉了一輩子,別人丟棄的破舊紙殼,在她眼中是寶貝。百歲高齡的她,依舊會提着袋子,將撿來的廢品分門別類地整理好。
雖然出門賣一趟廢品能賺7元錢,卻會花孫子60元油錢。但許昊依然樂意陪着奶奶完成她的“節儉心願”,因爲在他心中,滿足老人的心意遠比算計金錢來得重要。

許昊對奶奶的寵愛遠不止於此,他更希望奶奶能走進年輕人的世界,陪她體驗各種新鮮有趣的活動,讓奶奶也能感受這份鮮活與熱鬧。

農村小院秒變“時裝秀場”,奶奶是唯一的“超模”,邁着自信的步伐向鏡頭揮手。

只因奶奶一句“沒坐過船”,許昊立馬在家打造了一艘“簡易船”。奶奶坐在“船”裏,搖着蒲扇一臉愜意。他則拿着兩根木棍,扮演起船伕的角色。

閒暇時帶着奶奶四處遊玩兒,一句“小時候你帶我玩兒,現在我帶你玩兒”感動無數人。
這些看似搞笑的視頻背後,是許昊對奶奶生活全方位的守護,從日常生活起居到情感世界,他用創意和童趣詮釋着:孝順不是負擔,而是愛的自然流露。
許昊覺得,真正的孝,是尊重老人的生活方式,並用他們感到舒服和快樂的方式去陪伴。
夏日的樹蔭裏,許昊依偎在奶奶身邊,喫着奶奶遞給他的零食。鏡頭裏,奶奶輕聲問許昊:“下輩子,我還當你的奶奶好不好?”許昊回答:“下輩子,我來當奶奶,讓你也體會一下30多歲還有奶奶的幸福。”

兩人的背影,在那一刻被定格成最溫暖的畫面,也定格了這份跨越世紀的深情。
02
愛的迴響:跨越時代的溫柔與智慧
這段祖孫情的動人之處,不僅在於孫子的精心呵護,更在於那份雙向流淌的情感。即使年過百歲,奶奶對孫輩的關愛也從未缺席。她用積累了百年的人生智慧,給出“出其不意”的溫暖。
炎炎夏日,奶奶仍記得孫子小時候最愛喫的冰棍。許昊只是坐在奶奶身邊,隨口說了一句“天氣真熱”,奶奶便從口袋裏掏出錢來,讓孫子去買根冰棍解暑。
看見孫子喫飯時,麪條掉在衣服上,奶奶會細心地拿來圍裙,爲孫子繫上。看到許昊不想喫飯,奶奶也會端着飯走過來,一口一口地餵給孫子。這些看似滑稽的場景,卻是老人最真摯的關懷。

一些陪伴奶奶多年的老物件,被她視爲親人般珍藏。即使木箱表面早已斑駁掉漆,她仍將其仔細珍藏。箱子中用毛巾層層包裹的,是她一生的惦念。當她顫巍巍地掏出一個銀手鐲送給孫子時,那份質樸的關愛讓無數網友動容。

許昊生日那天,奶奶親手爲他做了長壽麪。看着豐盛的飯菜,許昊忍不住紅了眼眶,奶奶卻輕聲說:“我沒養雞也沒養鴨,就做個麪條給你喫(其實還煎了雞蛋)。”

看着孫子喫麪,奶奶又掏出了攢了許久的錢給他:“今年還能陪你過生日,明年我就不一定能陪你了,我捨不得我的大孫子。”一句話讓祖孫倆相擁而泣。

03
家的傳承:溫暖守望與長壽祕方
在這個家裏,聽不見刻板的說教,充盈耳畔的總是輕鬆的笑聲。每個家庭成員都竭盡所能爲這個大家庭的幸福添磚加瓦,創造了讓奶奶健康長壽的溫馨環境。
如果說許昊的愛像陽光般熱烈明亮,那麼孫媳婦長玲的愛,便如月光般溫柔綿長。長玲和許昊結婚多年,早已深深理解許昊對奶奶的牽掛,更將這份深情接續過來,加倍傾注在奶奶身上。

圖:許昊和妻子長玲
長玲與奶奶的日常,更像是一對默契的“閨蜜”——一起喫零食、追劇集;一起穿針引線,聊着只有她們才懂的悄悄話;一起外出賞花,欣賞美景;過婦女節時,長玲特意準備一束別出心裁的“有錢花”,把奶奶逗得合不攏嘴。

擔心奶奶孤單,長玲又送來了一隻小狗和她作伴兒。這份貼心的陪伴,讓老人的生活充滿了生機與樂趣。

在長玲的鏡頭裏,日子總是不緊不慢,流淌着歲月靜好的溫情。有時,奶奶安靜地坐在牆邊,看着夕陽緩緩沉落,長玲就在不遠處靜靜陪伴。那一刻,彷彿整個時光都鍍上了“歲月靜好”的顏色。
隨着年歲增長,老人難免有些固執的念頭。有些破舊的衣服,早已經失去了保留的價值,但長玲依舊會按照奶奶的要求,一針一線地認真縫補。

溫暖的午後陽光下,她也會爲奶奶戴上時髦的墨鏡。這一瞬間,奶奶成了一個好奇的孩童,透過鏡片,張望着眼前熟悉又新鮮的世界。

最讓奶奶感動的,是長玲籌備的百歲生日壽宴。她忙前忙後,把一大家子人聚在一起,用四代同堂的全家福定格下血脈相連的團圓與幸福。

生命就像一場溫柔的輪迴。年少時,我們在長輩的呵護中一天天長大。年老時,也同樣需要這樣的“寵”,去安度晚年。
在許昊的鏡頭下,奶奶成了被捧在手心的“老小孩”。他和妻子用心守護着老人的每一個需求,同時也收穫着奶奶毫無保留的愛。
在這個大家庭裏,愛是循環流動的。 長輩對晚輩的無私付出,晚輩對長輩的暖心回報,構成了一個溫暖的循環系統。每個人都在付出,每個人也在收穫,這種雙向奔赴的愛,或許正是奶奶長壽的祕訣所在。

透過許昊的鏡頭,我們看到的不僅是一位百歲老人的日常,更是一個關於愛、陪伴與傳承的溫暖答案。
他們之所以能引發共鳴,而是說出了何爲“孝道”:不在於你給了多貴重的禮物,而在於你付出了多少真心——是真誠的陪伴,是平等的尊重,是願意陪在她身邊,把她當作“老小孩”一樣去關心、去疼愛。
奶奶的101歲,是生命的奇蹟,更是親情寫下的動人詩篇。在她的晚年時光裏,有許昊的熱烈守護,有長玲的溫柔陪伴,有一家人不絕於耳的歡聲笑語。這些看似平凡的日常,沒有驚天動地的情節,卻擁有直抵人心的力量。
許昊一家的故事猶如一束溫暖的光,照進了我們對親情最深的渴望。它提醒我們:孝順有千萬種表達,而用心的陪伴,永遠是最動人的那一種。
來源:婚姻與家庭雜誌。中國家庭幸福生活引領者,專注女性成長與婚姻幸福,探討如何更好地愛自己、愛家人。《婚姻與家庭》雜誌出品。(微信/微博/今日頭條:婚姻與家庭雜誌)
一審:曹 磊
二審:李 津
三審:趙海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