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孩子將來富有,這3種“高級的苦”,一定要讓他喫一喫

由 布穀媽媽 發佈於 親子

'25-11-04

有一句話說:

“窮人喫得了生活的苦,卻喫不了奮鬥的苦;富人喫得了奮鬥的苦,卻不願喫生活的苦。”

窮人可以大熱天不開空調、大冬天不開電暖,只爲省幾塊錢的電費。

他們可以接受蚊蟲叮咬和寒風入骨,可以爲了幾塊錢路費走幾公里路。

他們勤儉節約、喫苦耐勞,卻不喜歡讀書、思考和鑽研。

相反,富人可以忍受暫時的貧窮和飢餓,卻不能忍受一輩子待在這樣的困境裏。

他們可以忍受拼搏的孤獨、奮鬥的煎熬,卻不能忍受自己活在貧窮的安逸裏。

富人的這種思維,叫“成長型思維”。

想要孩子將來富有,那這3種“高級的苦”,一定要讓他喫一喫。

一:“獨立思考”的苦

有一位網友分享說,他小時候覺得爸爸非常“不負責任”。

別的小孩遇到問題,一去問爸爸,爸爸立馬幫解決。只有他,遇到問題,爸爸就只扔下一句話:

“你先想想3個可能的原因,再來問我。”

那時候他覺得,我要知道原因,我還來問你?真是不負責任的爸爸。

有一次,家裏洗衣機漏水,水全跑出來了。

他驚慌失措去找爸爸,這種事情,爸爸總該管管吧?

沒想到,爸爸還是那句話:“你先把電源、水源關了,然後自己看看,總結3個可能的原因,再來找我。”

網友雖然心裏覺得委屈,但還真的認認真真去觀察了洗衣機,到處排查、研究。

最後他發現,是一團襪子堵住了排水口,這邊一直放水,那邊水出不去,導致水溢出來。

也正是因爲從小到大爸爸的“懶”,使得他不得不自己去面對問題、思考解決方案。

後來工作,他發現,自己在團隊裏,總是第一個抓住問題核心的那個人。

他才明白,原來自己從小喫“獨立思考”的苦,才能養成主動分析、研究的習慣。

正因爲他能一眼看穿事物的本質,不等着別人來指點,不人云亦云,他的事業,才能步步高昇。

當孩子每一次問我們“爲什麼”或“怎麼辦”時,我們不要立即告訴他答案,也不要急着替他解決問題。

我們不妨往後退一步,跟他說:

“你先想3個可能的原因或解決辦法,再來問我吧。”

捨得讓孩子喫獨立思考的“苦”,他才能培養出超強邏輯和分析力的大腦,也才能在未來的風浪裏,變得越來越強。

二:“擁抱挫折”的苦

我之前看過一個視頻,印象深刻。

在一場運動測試裏,一個男孩要挑戰跳箱。

就是先助跑,然後踩住踏板藉助慣性往上奮力一躍,最後雙手撐住比自己高的箱子,躍過去。

他奮力起跑,一次又一次,跳上去,滑下來。

但他每失敗一次,都會調整自己的助跑速度、起跳點和跳躍的姿勢。

每滑下來一次,他就擦乾眼淚,重新開始一次,沒有哭喊,也沒有說要放棄。

大家被他的堅持打動了,都只默默注視他、用眼神鼓勵他。

最後,他在調整了很多次後,終於以最佳的狀態,一躍而過。

雷鳴般的掌聲,爲他響起。

其實,孩子的人生裏,佈滿了這樣大大小小的“箱子”。

有些孩子,嘗試了幾次跳不過去,他就放棄了,不敢再往前走。

而有些孩子,面對這樣的“箱子”,一次不成,就換個方法再來一次。

再來還不成,就繼續換力度、換角度、換起跳點,直到找到那個能跳過去的方法爲止。

當孩子跳過一個又一個這樣的箱,最後他會發現,成功越來越簡單,人生路也越走越寬闊、越走越順暢。

三:“延遲滿足”的苦

延遲滿足,不是說孩子想要什麼,我們故意推遲給他,故意讓他等。

這不是延遲滿足,是在訓練他“越得不到越想要”。

延遲滿足,是在滿足了孩子基本需要的基礎上,對於多餘的要求和願望,我們延遲滿足。

比如朋友就分享了一件事。

她帶娃去逛超市,孩子看中了一個小玩具,要買。

她跟娃說:“我們每次出來,只能買一個玩具哦,選好了就不能再要別的,你確定買這個嗎?”

孩子很確定地點點頭。

去逛超市,可以滿足給孩子買一個玩具,而不是故意拖着過幾天再來買,這是滿足孩子基本的願望。

同時,她也告訴孩子自己的界限:“一次只能買一個玩具。”

後來她們去喫飯,喫完發現還有些菜需要買,於是又折回超市。

再次進去,娃又看中了另一個玩具。朋友不肯,說好了只買一個。

娃開始撒潑,坐在地上不起來,哭。

朋友在旁邊等着,等她哭累了,耐心地跟她說:

“我們說好了的,一次只買一個玩具。”

“如果你真的很喜歡這個,我們可以等下次過來,如果你還是覺得特別喜歡它,那我們就可以把它帶回家了。”

朋友的處理方式就很好,我有界限,在這個界限範圍內,一定程度滿足你。而不是你要什麼就滿足什麼。

如果超過這個界限的東西,你確定還是很想要,那就延遲滿足。

孩子會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學會理性思考,而不是衝動行事。

他能看得更長遠,追求更長遠的目標,而不是眼前小小的誘惑。

耐心、專注、目光長遠,這樣的孩子,將來會擁有強大的競爭力。

孩子的成長路上,會喫很多苦。

這就看我們,是想要喫他生活的苦,還是成長的苦。

成長的苦,苦一陣子,而生活的苦,苦一輩子。

Scroll to Top